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组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通过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通过压具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及背板,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组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各种各样的光伏发电装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太阳能电池背接触电池因其正面无栅线遮挡,具有更大的光照面积而获得更高的单位面积发电率,因此备受青睐,但正面无栅线同样意味着背面金属栅线占比加倍,在经过高温焊接后很容易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池片翘曲,甚至电池隐裂
。
[0003]现有的背接触电池在串接成电池串的过程中,互联步骤采用激光焊接技术,但是激光焊接局部温度难以控制,会进一步增加应力集中出现的概率,提高隐裂率,此外,激光焊接需要的焊盘尺寸较大,不利于双面率的控制,最终导致电池的成品良率较低
。
[0004]因此,如何降低背接触电池串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提升成品良率,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接触电池串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效应明显,成品良率差的问题
。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包括: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所述互联带包括与所述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通过压具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
80
摄氏度至
200
摄氏度;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及背板,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
[0007]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水平铺设保护覆膜;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下放置于所述保护覆膜上;
将互联带放置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的目标电极上;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铺设覆盖所述互联带的有机胶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
[0008]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水平铺设有机胶膜;在所述有机胶膜上按照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的分布铺设互联带;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
[0009]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正面铺设保护覆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
[0010]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有机胶膜为
POE
膜
、EVA
膜
、PVB
膜及聚烯烃膜中的至少一种
。
[0011]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互联带为复合导电带;所述复合导电带包括导电芯及包覆于所述导电芯外侧的焊料合金层
。
[0012]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焊料合金层为
SnPbBi
三元合金层
。
[0013]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有机胶膜的厚度范围为
10
微米至
200
微米,包括端点值
。
[0014]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为第一栅线及第二栅线;所述第一栅线的材料的电导率大于所述第二栅线的材料的电导率;所述第一栅线为连续的栅线,所述第二栅线为分段栅线;所述分段栅线的相邻的栅线段之间为预留间隔区,所述互联带的目标连接段或所述相邻连接段穿过所述预留间隔区只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另一段穿过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非预留间隔区,且与所述非预留间隔区的第二栅线电连接,与所述非预留间隔区的第一栅线之间绝缘接触
。
[0015]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所述背接触光伏组件为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得到的光伏组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背板
、
背面胶膜
、
有机胶膜
、
互联带
、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
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互联带串连,所述互联带被所述有机胶膜覆盖并固定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所述互联带包括与对应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
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
。
[001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通过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所述互联带包括与所述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通过压具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
80
摄氏度至
200
摄氏度;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及背板,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
[0017]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在所述互联带上覆盖所述有机胶膜,将所述互联带与电池片背面的电极低温固定的手段,完成了所述互联带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的电连接,较低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所述互联带包括与所述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通过压具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
80
摄氏度至
200
摄氏度;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及背板,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水平铺设保护覆膜;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下放置于所述保护覆膜上;将互联带放置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的目标电极上;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铺设覆盖所述互联带的有机胶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水平铺设有机胶膜;在所述有机胶膜上按照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的分布铺设互联带;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叶义,吴国星,何晨旭,徐伟智,杨驰,
申请(专利权)人: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