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504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采用双喂入双分梳转杯纺纱技术,双组份混纺纱的表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组分的纤维集聚式间隔分布的特点,由两种不同组分的纤维片段交替排列构成,包括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纱
,具体涉及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纺纱是指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种类或者颜色的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纺制的纱线

相对于单一原料的纱线,混纺纱可以结合不同种类纤维的优势,提升纱线的性能;同时以不同颜色纤维为原料,通过不同的纺纱技术或者工艺手段可以纺制出色彩丰富

层次感强,可设计性高的表观双组分间隔分布的纱线;由其制得的面料广泛用于高档衬衫

女式裙装和套装,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具有很大的经济附加值

[0003]现有技术中纺制表观双组分间隔分布的纱线主要有三种方法:
[0004](1)
印染法,即利用染液对绞纱段进行染色,由其制得的纱线属于段彩纱的一种,但受限于实际生产限制的因素,每个彩节的长度偏长且两种彩节的间隔长度不能精确调控,还存在纱线色牢度差的问题;同时印染法后续会存在印染废水排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的污染;
[0005](2)
环锭纺法,包括散纤维混合

条子混合

细纱混合三种方式;散纤维混合是在混棉机上,依次喂入两种以上的纤维,使不同纤维分段地分布在条子的各个部位;条子混合是指在并条工序时,将不同种类
/
颜色的条子按照设计的混纺比例并合,从而达到不同组分间隔分布的效果;不论是散纤维混合还是条子混合都使得工艺流程变长;细纱混合是在改造后的环锭细纱机上,通过两对罗拉交替式喂入两种不同组分的粗纱;但是该方法的共组分粗纱停止喂给后所处位置不稳定,且难以保证重新喂入的粗纱精确搭接,易断头或产生粗节;利用环锭纺纱机进行纺制纱线,环锭纺纱技术具有纺纱速度偏低

卷装容量小

自动化程度低,以及工艺流程长等劣势;
[0006](3)
转杯纺法,其具有工艺流程短

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

生产环境净化程度高

转杯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较好的优点;例如,专利
CN111501161A
公开了一种利用双喂入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生产花式纱线的方法,该技术相对传统的单喂入单分梳转杯纺技术可实现两路条子的独立喂给和分梳,形成两股独立的纤维流从各自对应的输纤通道进入同一个转杯,纤维经凝聚槽集聚后加捻成纱,当两种组分纤维的喂入质量比为
1:1
时,在成纱表观大体上呈现出的是两种组分纤维片段间隔分布的特征;但该技术存在两个不足之处:
[0007]①
该技术使用的转杯回转速度的设定范围为
40000

150000r
·
min
‑1,转杯回转速度相对偏快,使得纤维进入转杯凝聚槽后所受到的离心力大,从而纤维受到的摩擦阻力变大,影响两种纤维在凝聚须条内的排列分布;转杯回转速度过大会造成纱线表观上的两种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产生不匀;
[0008]②
该技术生产的混纺纱其两种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不能实现精准的调控,没有具体的工艺参数设置指南来实现对间隔长度的精确控制,纺制的纱线的间隔长度存在随机性

[0009]综上,开发一种更加准确且有效地实现两种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能够精准调控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两种组分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在纱线表观上不能实现精确调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通过对转杯回转速度进行相应的设置,实现对纱线表观上两种组分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的精确调控

[001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采用双喂入双分梳转杯纺纱技术,双组份混纺纱的表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组分的纤维集聚式间隔分布的特点,由两种不同组分的纤维片段交替排列构成,包括以下步骤:
[0013](1)
设定引纱速度
v、
转杯直径
d、
两种不同组分的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
L

[0014](2)
计算转杯回转速度
n
,公式如下:
[0015][0016]式中,
L
的单位为
mm

v
的单位为
m
·
min
‑1;
n
的单位为
r
·
min
‑1;
d
的单位为
mm

[0017](3)
判断
n≤35000
是否成立,如果是,则进入步骤
(4)
;反之,则返回步骤
(1)
;转杯回转速度过大时,纤维进入转杯后所受到的离心力以及摩擦力就越大,这会影响纤维在凝聚槽内的排列分布,从而影响纤维在纱体和纱线表面的分布,使得两种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产生较大的不匀现象,而两种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均匀是本专利技术实现间隔长度可调控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本专利技术控制
n≤35000

[0018](4)
选取两种不同组分,控制两种不同组分的喂入质量比为
1:1
,控制
C1与
C2的夹角
λ

180
°

C1为第一组分对应的出纤口
a1与转杯回转轴线的垂线,
C2为第二组分对应的出纤口
a2与转杯回转轴线的垂线,按设定的引纱速度
v、
设定的转杯直径
d、
计算得到的转杯回转速度
n
进行纺纱,即得双组份混纺纱

[0019]本专利技术首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双组份混纺纱表观上的两种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不匀;
[0020]相较于传统的单喂入单分梳转杯纺,双喂入双分梳转杯纺有两个独立的纤维条子喂入装置以及两个独立的分梳装置,同时配置两个输纤通道分别位于转杯的两侧,可实现两路条子独立喂给和分梳,转杯和假捻盘的配置不变;当以双喂入双分梳转杯纺纱技术进行纱线的纺制时,为了实现双组份混纺纱的表面呈现出两种纤维片段等距间隔分布的效果,两组分的喂入质量必须相同;一旦两种纤维的喂入质量不相同,那么纺纱过程中,随着转杯的回转,两个喂入喇叭口补入的纤维落在转杯凝聚槽内的纤维量就会不相等,从而也就无法实现两种纤维片段长度等距间隔分布的效果;
[0021]其次,在纺纱过程中,纤维在转杯纺纱器中主要受输纤通道和转杯内部气流场的影响;当
C1和
C2的夹角
λ

180
°
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采用双喂入双分梳转杯纺纱技术,双组份混纺纱的表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组分的纤维集聚式间隔分布的特点,由两种不同组分的纤维片段交替排列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设定引纱速度
v、
转杯直径
d、
两种不同组分的纤维片段的间隔长度
L

(2)
计算转杯回转速度
n
,公式如下:式中,
L
的单位为
mm

v
的单位为
m
·
min
‑1;
n
的单位为
r
·
min
‑1;
d
的单位为
mm

(3)
判断
n≤35000
是否成立,如果是,则进入步骤
(4)
;反之,则返回步骤
(1)

(4)
选取两种不同组分,控制两种不同组分的喂入质量比为
1:1
,控制
C1与
C2的夹角
λ

180
°

C1为第一组分对应的出纤口
a1与转杯回转轴线的垂线,
C2为第二组分对应的出纤口
a2与转杯回转轴线的垂线,按设定的引纱速度
v、
设定的转杯直径
d、
计算得到的转杯回转速度
n
进行纺纱,即得双组份混纺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n≥1000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隔长度可调控的双组份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纺制过程中,两种不同组分对应的纤维条子自条筒中引出后,分别通过两个喂给喇叭口,由喂给罗拉与喂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汪军闫进祥丁倩曾泳春万贤福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