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94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热管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非热泵系统的空调,其压缩机
/
制冷剂系统通常的工作环境在
0℃
以上,在这种工况下,压缩机润滑油
(PAG

POE)
和制冷剂
R134a
是互溶的

所以,在这种压缩机
/
制冷剂系统中,通常在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管底部,设置吸油孔,利用压缩机工作产生的负压,从吸油孔将气液分离器内的一部分制冷剂和润滑油混合液,吸到压缩机中,实现使润滑油回到压缩机中的目的

为了避免将过多制冷剂和润滑油混合液吸入压缩机,影响制冷效果,需要优化设计这个回油孔的尺寸,在保证回油量的前提下,避免过多的液体进入压缩机

在传统的汽车空调系统中,这个要求是很好满足的,因为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充注量是定值,系统也只在制冷模式下运行,工作热负荷的大小,对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位影响不大

所以,用一个恒定尺寸的回油孔,对回油量的影响也不大

[0003]为了节省能耗,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开始配置热泵系统,并且要求热泵系统能在低温环境下
(


20℃)
运行

采用热泵系统的电动汽车,一方面,要求其压缩机
/
制冷剂系统

20℃
环境下也要工作

在这个温度下,润滑油和制冷剂的互溶性降低,产生分层现象

这时,润滑油在液体上层,制冷剂在液体下层

传统的气液分离器回油方式,无法使润滑油回到压缩机中了

另一方面,在热泵系统中,当制冷剂充注量确定后,在制冷模式,需要更多的制冷剂参与系统循环,这时,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较低;在制热模式时,只有较少的制冷剂参与系统循环,这时,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位比制冷时要高得多

[0004]所以,在热泵系统中,气液分离器的除了要增加内容积,以应对制热模式时,大量制冷剂堆积在其中的情况,也要考虑制热和制冷这2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对回油量的不同需求,要求气液分离器具备液位越高,回油量越大的功能

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冷时过多液体进入压缩机影响性能,又可以防止制热时润滑油过多堆积在气液分离器中,导致压缩机缺油造成机械零件磨损,乃至失效

但目前关于不同工况下气液分离器回油量的控制,相关研究仍然较少

[0005]专利文献
CN115468341A
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封头

罐体和出气管,封头具有气液分离器进口和气液分离器出口,罐体具有容腔,出气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通过气液分离器出口与外界连通,进气口位于容腔内,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回油装置,回油装置包括浮球

回油口

连通管以及导向结构;连通管连通回油口和出气管,浮球沿导向结构漂浮于液态工作介质表面
,
回油口跟随浮球移动;这样,浮球能够漂浮在液态工作介质表面,无论液态工作介质的高度如何,润滑油都可以优先进入回油口,回油效果好

该方案虽然能够实现回油,但无法根据不同工况进行不同回油量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包括
[0008]罐体

进气口

排气口

排气管
、V
型斜槽

回油硬管

回油软管

浮子以及滑动吸油组件;
[0009]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进气口与排气口;
[0010]蒸发后的气液两相物质从进气口进入罐体,液态物质沿罐体内壁流下,形成混合或分层的液位;气态物质进入排气管,由排气口排出;
[0011]在排气管上连接有回油硬管,滑动吸油组件与回油硬管通过回油软管连接;
[0012]滑动吸油组件与浮子相连;滑动吸油组件包括吸油孔;吸油孔能够通过浮子的作用,始终处于所述混合或分层液位的最上层;
[0013]所述
V
型斜槽安装在罐体内,且位于回油硬管与滑动吸油组件之间,回油软管穿过所述
V
型斜槽,且卡接在
V
型斜槽上;
[0014]当滑动吸油组件随浮子上下浮动时,滑动吸油组件带动回油软管在
V
型斜槽内上下移动;通过回油软管在
V
型斜槽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流通面积,实现控制回油量的功能

[0015]优选的,所述
V
型斜槽为上宽下窄结构

[0016]优选的,滑动吸油组件还包括滤网,所述吸油孔上设置有滤网

[0017]优选的,滑动吸油组件还包括螺母,所述滤网通过所述螺母固定在吸油孔上

[0018]优选的,还包括限位导轨;
[0019]所述滑动吸油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吸油孔与回油软管通过所述滑块相连,所述限位导轨安装在罐体内;
[0020]滑块安装在限位导轨上,限位导轨用于限定滑块只能沿上下方向运动

[0021]优选的,限位导轨的上端与下端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滑块在上下限位块之间移动

[0022]优选的,所述回油硬管的末端设置有软管导向支架,并预留了足够的回油软管长度;
[0023]软管导向支架用于避免回油软管在随滑动吸油组件移动过程中,因回油软管在高液位绷紧或在低液位松弛而造成软管自身的变形现象

[0024]优选的,还包括液位信号触发装置;
[0025]所述液位信号触发装置包括信号
Pin


开关触片

触片弹簧以及安装在浮子上的推杆;所述信号
Pin


开关触片

触片弹簧均安装在所述罐体顶部,
Pin
脚的数量为2个;
[0026]当气液分离器罐体内的液位达到预设的限制高度时,浮子上的推杆将推动开关触片上移,压缩触片弹簧,使开关触片同时接通2个信号
Pin
脚,以实现识别液位过高信号的功能

[0027]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为
U
型管

[0028]优选的,进气口与回油软管的一端不直接接触;排气口与回油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
(1)、
进气口
(2)、
排气口
(3)、
排气管
(4)、V
型斜槽
(5)、
回油硬管
(6)、
回油软管
(7)、
浮子
(8)
以及滑动吸油组件
(9)
;所述罐体
(1)
顶部开设有进气口
(2)
与排气口
(3)
;蒸发后的气液两相物质从进气口
(2)
进入罐体
(1)
,液态物质沿罐体
(1)
内壁流下,形成混合或分层的液位;气态物质进入排气管
(4)
,由排气口
(3)
排出;在排气管
(4)
上连接有回油硬管
(6)
,滑动吸油组件
(9)
与回油硬管
(6)
通过回油软管
(7)
连接;滑动吸油组件
(9)
与浮子
(8)
相连;滑动吸油组件
(9)
包括吸油孔
(92)
;吸油孔
(92)
能够通过浮子
(8)
的作用,始终处于所述混合或分层液位的最上层;所述
V
型斜槽
(5)
安装在罐体
(1)
内,且位于回油硬管
(6)
与滑动吸油组件
(9)
之间,回油软管
(7)
穿过所述
V
型斜槽
(5)
,且卡接在
V
型斜槽
(5)
上;当滑动吸油组件
(9)
随浮子
(8)
上下浮动时,滑动吸油组件
(9)
带动回油软管
(7)

V
型斜槽
(5)
内上下移动;通过回油软管
(7)

V
型斜槽
(5)
内不同高度位置的流通面积,实现控制回油量的功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V
型斜槽
(5)
为上宽下窄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滑动吸油组件
(9)
还包括滤网
(94)
,所述吸油孔
(92)
上设置有滤网
(94)。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滑动吸油组件
(9)
还包括螺母
(93)
,所述滤网
(94)
通过所述螺母
(93)
固定在吸油孔
(92)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管变形控制回油量的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吉乐陈海涛朱恒王磊于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