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728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假捻机,该假捻机具有一壳体和三个布置成三角形的摩擦锭子,所述摩擦锭子在自由悬伸的摩擦端部上保持有多个摩擦盘。摩擦锭子中的一个的摩擦盘设置成与相邻锭子的相邻摩擦盘重叠,在壳体内设置有一用于支承摩擦锭子的支承机构以及一用于驱动联接摩擦锭子的转动传递机构,其中摩擦锭子中的一个具有一从壳体中伸出驱动端部,在该驱动端部上设置有一锭盘,该锭盘可通过传动带驱动。这里通过在传动带另一侧上的可自由转动的压紧滚轮协助传动带紧贴在锭盘上。为了得到尽可能简单的结构和尽可能方便的调整可能性,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摩擦锭子中的一个做得带一从壳体中伸出的支承端部,所述压紧滚轮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在该支承端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假捻机
技术介绍
由EP0636719A1已知一种这一类型的假捻机。这种假捻机在纺织过程中用于在行进中的多纤维长丝上产生假捻,以使其卷曲变 形。为此,在假捻机上保持有三个受驱动的摩擦锭子,在所述摩擦锭子上设置有多个摩擦 盘。摩擦锭子布置成三角形,使得摩擦盘在该三角形的中心相互重叠。长丝在中心分别在 摩擦盘的周缘上行进经过重叠区,因此每个摩擦盘都将一转矩传递到长丝上,这造成长丝 的捻转。在常见的纺丝过程中,例如为了使光滑丝卷曲变形,必须以高的周向速度驱动摩擦 盘,以得到充分的长丝分散。为了驱动摩擦锭子,在已知假捻机中在一摩擦锭子的驱动端部上形成有一锭盘/ 锭带轮,此锭盘可与一传动带连接,该传动带用于驱动多个假捻机。为了得到传动带在锭盘 周缘上的可靠贴合,在传动带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一压紧滚轮,此压紧滚轮布置在一保持件 上。保持件具有一压紧弹簧,以便使压紧滚轮在弹簧力作用下保持在传动带上。为此保持 件设计得可相对于机架移动。因此,已知的假捻机需要很多构件,以便能够通过传动带驱动摩擦锭子。此时只有 花费高的费用才能使假捻机的摩擦锭子可沿不同方向转动。关于摩擦锭子转动方向的调整,在现有技术中还已知这样的假捻机,在这种假捻 机中传动带配设有两个锭盘,所述锭盘根据所希望的转动方向的不同而交替地与传动带接 触。例如由DE2612023已知一种这一类型的假捻装置。这里一摩擦锭子的驱动端部与一驱 动传动机构连接,该机构包括两个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在一个端部 上具有一带轮,在另一端部上具有一锭盘。驱动轴设置在一可摆动的支承件上,以便分别使 锭盘中的一个与传动带接触。通过带件和设置在驱动轴的相对端部上的带轮将转矩传递到 摩擦锭子的驱动端部上,因此除保持件外还需要一附加的中间传动箱,以驱动摩擦锭子中 的一个。由于传动带和摩擦锭子之间的大量的传动元件,不可避免地在转矩传递方面造成 大的损失,进而造成差的效率。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还已知这种类型的假捻机,其中在相邻摩擦锭子的驱动端部上 形成有两个锭盘,如由EP0740712B1所见。这里摩擦锭子保持在两个可相对于彼此运动的 壳体件上,从而通过调整壳体件能选择性地使所述驱动锭盘中的一个与传动带接触。其中, 通过压紧滚轮来帮助将传动带贴紧在锭盘中的一个上,该压紧滚轮保持在一单独的支承件 上。在这种已知的假捻机中需要复杂的支承机构和壳体件及壳体引导件,以保证摩擦锭子 可相对于彼此运动。总而言之,已知的假捻机不满足当今的在机器的运行可靠性、价格经济性和操作方便性方面的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这种类型的假捻机。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使得摩擦锭子中的一个具有从壳体 中伸出的支承端部,在该支承端部上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有压紧滚轮。本专利技术有利的改进方案由相应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组合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不需要中间环节或中间支架来驱动摩擦锭子中的一个。摩擦 锭子从壳体中伸出的、带有锭盘和压紧滚轮的端部可以直接配设于传动带。这样,传动带可 以直接在壳体下方从两个摩擦锭子之间穿过。因此可以有利地以非常紧凑的布置结构通过 一个传动带同时驱动多个这种类型的假捻机。用于开始运行的操作可以特别是通过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扩展方案来改善,其中壳体这 样可动地保持在机架上,使得带有锭盘的摩擦锭子和带有压紧滚轮的摩擦锭子能共同地在 运行位置处与传动带接触,或者共同地在静止位置处不与传动带接触。因此只需要调整壳 体以起动或中断对摩擦锭子的驱动。壳体的可动性可以特别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这样实现,即在机架上固定一壳 体座,壳体座通过一平行于摩擦锭子取向的摆动轴与壳体连接。由此,摩擦锭子端部上的锭 盘和压紧滚轮可以通过壳体简单的摆动运动来调整。 这里摆动轴优选包括壳体上的一接收芯轴,该接收芯轴嵌接入壳体座中的一导向 孔内。为此接收芯轴在所述摩擦锭子的两个所述端部之间的区域内形成在壳体上,因此可 以实现非常短的调整路程,以使锭盘和压紧滚轮从静止位置移动到运行位置,或反之,从运 行位置移动到静止位置。为了能够将压紧滚轮和锭盘以尽可能确定的压紧力保持在传动带上,本专利技术这样 的改进方案特别有利,在这种改进方案中设置有用于调整壳体的可动的调整支架,该调整 支架通过一弹性元件沿壳体调整方向作用在壳体上,因此在运行位置上可以通过所述调整 支架将弹性力直接传递到壳体上,使得压紧滚轮和锭盘在传动带两侧均勻地保持在传动带 上。因此可以避免传动带与摩擦锭子驱动端部上的锭盘之间的打滑现象。这里调整支架优选直接通过所述弹性元件与壳体座连接,其中调整支架在摩擦锭 子的静止位置上可与壳体锁定。因此尽管在壳体复位到静止位置时弹性力加大但壳体仍通 过与调整支架的自锁保持在静止位置上。调整支架还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用于接收入口导丝器,该入口导丝器在摩 擦锭子的运行位置上设置在摩擦锭子的摩擦端部上游。调整支架同样还可以用于接收防护罩,该防护罩配设于摩擦盘,用以相对于操作 侧进行保护。为此调整支架优选具有一自由悬伸的手柄,防护罩可套装在该手柄上。为了改变摩擦锭子的转动方向,原则上可在本专利技术的假捻机上实施不同的可选方 案。按照本专利技术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每个摩擦锭子的支承机构具有一单独的支承单元,支 承单元连同摩擦锭子一起以可交换的方式保持在壳体内。因此摩擦锭子连同相配设的锭盘 和压紧滚轮一起在壳体内可以互换,使得在壳体的同一位置可以实现摩擦锭子相反的转动 方向。但是可选地,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锭盘通 过一可切换的空载运转机构与摩擦锭子的驱动端部连接,而压紧滚轮通过可切换的第二空 载运转机构与摩擦锭子的支承端部连接,从而可以选择性地利用锭盘或压紧滚轮将转矩传 递到摩擦锭子上。这里壳体的位置、进而摩擦锭子也在长丝流程内保持不变。此外可以利用由调整支架所施加的弹性力,以使压紧滚轮和锭盘在互换过的位置上也保持在传动带上。 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一些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假捻机。在附图中图1示意示出本专利技术假捻机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示意示出按图1的实施例在运行位置的底视图,图3示意示出按图1的实施例在静止位置的底视图,图4示意示出图1中的实施例的剖视图的局部视图,图5示意示出转动方向改变了的图1中的实施例的底视图,图6示意示出本专利技术假捻机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和图8示意示出本专利技术假捻机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至5中以多个视图和运行状态示出本专利技术假捻机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中 示出此实施例的侧视图,在图2中示出底视图,图3同样示出此实施例的底视图,但具有不 同的运行状态,在图4中示出壳体的剖视图,而在图5中示出此实施例在转动方向改变后的 底视图。只要没有具体指明参看某个附图,则以下说明就对所有附图都适用。本专利技术假捻机的此实施例具有一壳体1,在该壳体上可转动地支承有三个摩擦锭 子2. 1、2. 2和2. 3。摩擦锭子2. 1、2. 2和2. 3分别以一自由的摩擦端部9. 1、9. 2和9. 3伸 出到壳体1的上侧之上。在悬伸的摩擦端部9. 1,9. 2和9. 3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摩擦盘。摩 擦锭子2. 1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假捻机,该假捻机具有三个布置成一三角形的摩擦锭子(2.1、2.2、2.3),所述摩擦锭子分别在一自由的摩擦端部(9.1、9.2、9.3)上具有多个摩擦盘(3.1、3.2、3.3),其中所述摩擦锭子(2.1、2.2、2.3)中的一个的摩擦盘(3.1、3.2、3.3)与相邻摩擦锭子(2.1、2.2、2.3)的摩擦盘(3.1、3.2、3.3)重叠;该假捻机具有壳体(1),用以接纳一用于支承摩擦锭子(2.1、2.2、2.3)的支承机构(23)和用于接纳一用于驱动联接所述摩擦锭子(2.1、2.2、2.3)的转动传递机构(25);该假捻机还具有一用于驱动所述摩擦锭子中的一个(2.1)的传动带(38),其中所提及的摩擦锭子(2.1)具有一从所述壳体(1)中伸出的驱动端部(4),在该驱动端部上设置有一锭盘(6),其中设置有一能自由转动的压紧滚轮(7),该压紧滚轮在所述传动带(38)的另一侧上配设于所述锭盘(6),  其特征为:  所述摩擦锭子中的一个(2.2)具有一从所述壳体(1)中伸出的支承端部(5),所述压紧滚轮(7)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在该支承端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雷德J李
申请(专利权)人:欧瑞康纺织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