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三元锂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59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元锂电池包,涉及三元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腔底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内均匀设置有用于安装锂电池本体的安装孔,电池组壳体的上部铰接有盖板,该三元锂电池包,有利于使用者顺利拿取锂电池进行拆卸更换,采用自弹出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倾倒而导致电池摔落受损的情况,还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取下收集锂电池,且橡胶膨胀条膨胀体积变大还可以堵塞电池组壳体底部的空隙,减少电解液泄漏到外部的情况,不仅可以及时提醒使用者电池组包内的锂电池发生漏液的情况,还能够避免电解液持续泄漏到外部而污染现场环境的情况,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元锂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元锂电池
,具体为三元锂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锂电池包在安装锂电池时,由于锂电池存放的要求均为内嵌式安装至电池包内,无法将锂电池暴露在外部,因此电池包内部空隙偏小,人工在拿取更替电池包内部的单个锂电池时,便需要倒扣倾倒才可取出电池,但由于电池包内的电池居多,在倒扣时若电池掉落而没有一次性全部接住,会导致电池与地面碰撞接触,若遭受剧烈碰撞,会造成电池短路或受损,从而导致发生漏液

爆炸或着火的危险;另外,多个锂电池在工厂内组装至锂电池包内部后,通常需要运输给所需使用的买家,锂电池在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若受到严重磕碰或摔落的情况均会发生破损漏液的风险,此外由于锂电池组装在电池包内,因此人工无法及时观察到电池是否发生漏液,而锂电池的电解液具有腐蚀性,因此电解液泄漏后极易腐蚀电池包内的其他电子器件,并且泄漏的电解液不仅污染环境,同时泄漏的电解液也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危害;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三元锂电池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三元锂电池包,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三元锂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腔底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均匀设置有用于安装锂电池本体的安装孔,所述电池组壳体的上部铰接有盖板,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腔壁安装有拆卸自弹出组件,所述电池组壳体内安装有散热泄漏提醒组件;所述拆卸自弹出组件包括底板

抵压板

支撑弹簧

移动槽

滑动柱

限位通槽

弹簧伸缩杆

限位插柱

三角斜板

挤压轮

磁性夹套

辅助弹簧,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腔壁竖向滑动连接有底板,所述锂电池本体放置于底板的上部,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抵压板,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腔底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与底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外壁开设有限位通槽,所述电池组壳体内腔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所述弹簧伸缩杆靠近滑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柱,所述滑动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角斜板,所述电池组壳体内腔壁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挤压轮,所述电池组壳体内腔壁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磁性夹套,所述移动槽内腔壁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的一端与滑动柱外壁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抵压板的上端内嵌于电池组壳体上部的卡槽内,所述滑动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分界线,所述滑动柱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外表面设置有分界线,所述滑动柱分界线的上半部分内部设有磁铁,且磁铁与磁性夹套的磁极互为相反

[0006]优选的,所述限位插柱插设于限位通槽的内部,所述挤压轮与三角斜板的斜面相抵触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泄漏提醒组件包括橡胶膨胀条

提示灯,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腔底设置有所述橡胶膨胀条,所述橡胶膨胀条套设贯穿于隔板的下部,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腔壁对称贯穿安装有所述提示灯

[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泄漏提醒组件还包括开关按钮,所述提示灯靠近橡胶膨胀条的一端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橡胶膨胀条的外表面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泄漏提醒组件还包括安装框

小型风扇,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与电池组壳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安装框的内腔壁安装有所述小型风扇

[0010]优选的,所述散热泄漏提醒组件还包括转轴

挡尘叶片,所述安装框的内腔壁均匀固定连接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所述挡尘叶片

[0011]优选的,所述散热泄漏提醒组件还包括散热翅片,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内腔壁均匀对称固定连接有锁死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贯穿电池组壳体内腔的一端与隔板的外壁相贴合

[001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当滑动柱外部的限位通槽移动靠近插柱时,此时弹簧伸缩杆复位回弹便会插入限位通槽内部,此时便可松动抵压板,并且由于限位插柱插接在限位通槽的作用,能够避免底板下部的支撑弹簧复位回弹,从而起到了自动将锂电池安装至电池包的作用,以此免去了人工依次按压安装锂电池的琐碎步骤,同时还避免人工按压安装锂电池导致其外表面发生磨损的情况;当滑动柱的下部滑动至磁性夹套时,滑动柱不再与磁性夹套相互吸附,因此辅助弹簧便会复位回弹,从而顶动滑动柱复位到初始状态,便于下一次让限位插柱顺利插入滑动柱的限位通槽内,且底板上升时会带动内嵌安装在隔板内的锂电池均向上抬升,这样使得锂电池高于隔板上部的水平面,有利于使用者顺利拿取锂电池进行拆卸更换,相较于传统的需要人工手动抠取锂电池的方式,以及倾倒式拆卸的方式,本电池组壳体直接采用自弹出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电池抠取以及倾倒而导致电池摔落受损的情况,还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取下收集锂电池;当锂电池存放在电池组壳体发生漏液时,电池的电解液体会向下渗透至电池组壳体的腔底,当液体接触橡胶膨胀条时,使得橡胶膨胀条体积变大,进而挤压其外壁的贴合的开关按钮,使得开关按钮打开提示灯,且橡胶膨胀条膨胀体积变大,还可以堵塞电池组壳体底部的空隙,减少电解液泄漏到外部的情况,不仅可以及时提醒使用者电池组包内的锂电池发生漏液的情况,还能够避免电解液持续泄漏到外部而污染现场环境的情况,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开启电池组壳体的两侧的风扇即可对电池组壳体内部的电池进行散热,且小型风扇开启时产生的风力会吸附拨动转轴外壁的挡尘叶片打开,便于空气的流通,在小型风扇关闭时,挡尘叶片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便会垂直向下转动,从而对安装框的外壁进行闭合阻挡,可以减少在不散热时灰尘的进入,且散热翅片为铜材质制成,能够将锂电池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空气,从而起到了双重散热的效果,减少因温度过高而引起电池内部线路出
现短路,电池外壳破裂

漏液

起火等事故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池组壳体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
A
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
B
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底板与电池组壳体内腔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
C
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橡胶膨胀条与电池组壳体内腔底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中
D
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1、
电池组壳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三元锂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壳体(1)的内腔底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内均匀设置有用于安装锂电池本体(3)的安装孔,所述电池组壳体(1)的上部铰接有盖板(4),所述电池组壳体(1)的内腔壁安装有拆卸自弹出组件,所述电池组壳体(1)内安装有散热泄漏提醒组件;所述拆卸自弹出组件包括底板(
51


抵压板(
52


支撑弹簧(
53


移动槽(
54


滑动柱(
55


限位通槽(
56


弹簧伸缩杆(
57


限位插柱(
58


三角斜板(
59


挤压轮(
510


磁性夹套(
511


辅助弹簧(
512
),所述电池组壳体(1)的内腔壁竖向滑动连接有底板(
51
),所述锂电池本体(3)放置于底板(
51
)的上部,所述底板(
51
)上固定连接有抵压板(
52
),所述电池组壳体(1)的内腔底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
53
),所述支撑弹簧(
53
)的上端与底板(
51
)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
51
)的上部开设有移动槽(
54
),所述移动槽(
54
)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柱(
55
),所述滑动柱(
55
)的外壁开设有限位通槽(
56
),所述电池组壳体(1)内腔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
57
),所述弹簧伸缩杆(
57
)靠近滑动柱(
55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柱(
58
),所述滑动柱(
55
)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角斜板(
59
),所述电池组壳体(1)内腔壁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挤压轮(
510
),所述电池组壳体(1)内腔壁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磁性夹套(
511
),所述移动槽(
54
)内腔壁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
512
),所述辅助弹簧(
512
)的一端与滑动柱(
55
)外壁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征磊徐泽洲荣常如王书洋李行郭云婷江山宋林森顾莉栋张乂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