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包括:包括:外包管体,内部浇注有混凝土;多根立筋,穿设在外包管体内,多根立筋绕外包管体的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多组纵向加强结构,分别与多根立筋固接;多组横向加强结构,沿外包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顺序排列,横向加强结构与外包管体固接;纵向加强结构与横向加强结构固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港口
、
码头以及跨海大桥等港工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船舶的吨位以及数量也在同步攀升,根据港口货量吞吐量,我国港口目前在全球十大港口排名中占有7个席位
。
[0003]相比重力式码头和板桩码头,高桩码头是我国码头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
钢管混凝土桩作为高桩码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构件,尽管,因外部钢管约束内部混凝土横向变形,大幅度提高管桩的轴承承载能力,然而,由于,钢管混凝土具有较小的水平承载力及抗侧刚度,在大吨位船舶靠岸时,由于惯性大导致速度控制不当,以及人为操作失误,往往会引起过大的船舶水平撞击力,撞击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结构会因内部混凝土吸能能力不足而发生变形,进而影响码头结构整体韧性水平,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高桩码头整体结构的倒塌,因此,提高高桩码头钢管混凝土抵抗水平变形能力,进一步增强钢管混凝土的协同作用水平,成为当前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
。
[0004]因此,亟需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包括:
[0008]外包管体,内部浇注有混凝土;
[0009]多根立筋,穿设在所述外包管体内,多根所述立筋绕所述外包管体的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立筋平行于所述外包管体的轴线;
[0010]多组纵向加强结构,分别与多根所述立筋固接;
[0011]多组横向加强结构,沿所述外包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顺序排列,所述横向加强结构与所述外包管体固接;
[0012]所述纵向加强结构与所述横向加强结构固接
。
[0013]优选的,所述纵向加强结构包括:
[0014]多个第一环体,沿所述立筋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环体之间固接;
[0015]所述立筋贯穿多个所述第一环体,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环体固接在所述立筋上
。
[0016]优选的,所述横向加强结构包括:
[0017]多个第三环体,绕所述外包管体的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三环体之间固接,所述第三环体的轴线与所述外包管体的轴线平行设置;
[0018]所述第三环体靠近所述外包管体内侧壁的一侧固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凹面朝向所述外包管体的内侧壁,所述弹性片位于所述第三环体内;
[0019]所述弹性片的凹面中间处固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三环体且固接在所述外包管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外包管体的内侧壁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环体滑动连接
。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三环体设置为六角星形,相邻两所述第三环体的外缘处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接有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固接
。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环体
、
所述第二环体均设置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相对的两侧壁之间固接,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轴线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的中心处
。
[0022]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三环体之间贯穿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多个所述第三环体固接,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外包管体同轴设置
。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中,在外包管体内设置立筋,在立筋上设置纵向加强结构,通过纵向加强结构增加混凝土结构竖直方向的抗拉拔以及抗压能力,通过横向加强结构增加混凝土结构水平方向的抗冲击能力,从而增加混凝土结构的韧性,使得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较高的应力
。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8]其中,
1、
外包管体;
2、
第一连杆;
3、
第一环体;
4、
第二环体;
5、
弹性片;
6、
第三环体;
7、
立筋;
8、
连接环
。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
、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
[0031]参照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包括:
[0032]外包管体1,内部浇注有混凝土;
[0033]多根立筋7,穿设在外包管体1内,多根立筋7绕外包管体1的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立筋7平行于外包管体1的轴线;
[0034]多组纵向加强结构,分别与多根立筋7固接;
[0035]多组横向加强结构,沿外包管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顺序排列,横向加强结构与外包管体1固接;
[0036]纵向加强结构与横向加强结构固接
。
[0037]外包管体1优选为耐海水腐蚀的材质
。
[0038]本专利技术中,在外包管体1内设置立筋7,在立筋7上设置纵向加强结构,通过纵向加强结构增加混凝土结构竖直方向的抗拉拔以及抗压能力,通过横向加强结构增加混凝土结构水平方向的抗冲击能力,从而增加混凝土结构的韧性,使得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较高的应力
。
[0039]进一步优化方案,纵向加强结构包括:
[0040]多个第一环体3,沿立筋7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第一环体3之间固接;
[0041]立筋7贯穿多个第一环体3,位于两端的第一环体3固接在立筋7上
。
[0042]相邻两第一环体3固接,当混凝土结构承受拉拔或者压力时,通过立筋7与混凝土共同承受,此时,多个第一环体3随立筋7共同承担拉拔或者压力,增加立筋7以及混凝土的承重能力,同时多个第一环体3之间产生微形变,从而增加混凝土结构竖向承重能力
。
[0043]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管体
(1)
,内部浇注有混凝土;多根立筋
(7)
,穿设在所述外包管体
(1)
内,多根所述立筋
(7)
绕所述外包管体
(1)
的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立筋
(7)
平行于所述外包管体
(1)
的轴线;多组纵向加强结构,分别与多根所述立筋
(7)
固接;多组横向加强结构,沿所述外包管体
(1)
的长度方向间隔顺序排列,所述横向加强结构与所述外包管体
(1)
固接;所述纵向加强结构与所述横向加强结构固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环体
(3)
,沿所述立筋
(7)
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环体
(3)
之间固接;所述立筋
(7)
贯穿多个所述第一环体
(3)
,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环体
(3)
固接在所述立筋
(7)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结构包括:多个第三环体
(6)
,绕所述外包管体
(1)
的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三环体
(6)
之间固接,所述第三环体
(6)
的轴线与所述外包管体
(1)
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环体
(6)
靠近所述外包管体
(1)
内侧壁的一侧固接有弹性片
(5)
,所述弹性片
(5)
的凹面朝向所述外包管体
(1)
的内侧壁,所述弹性片
(5)
位于所述第三环体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向前,王涛,王娟,高长胜,陆俊,徐凌一,屈池玉,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