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及其构筑建筑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439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及其构筑建筑物的方法,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为由底板、墙/柱体、上楼板组成整体的单元体,该单元体的底板、墙/柱体、上楼板设置拉结件进行定位并拉接钢筋。通过现场装配预制各钢筋混凝土单元体以及由单元体组装构成的各楼层,设计和安装水、气、电供给及通风系统,进行室内外装饰四个步骤实现集成建筑物的构筑。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技术容易掌握,有效降低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风险,工程质量容易掌握控制,可及时对不合格产品检查、更换,楼层受到双重保护,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拆迁后可重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建造楼房普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柱、墙、梁、板作为主体承重结构, 传力顺序为板面承载物重量-板-梁-柱/承重墙_基础_地基,内间隔或外围围护多采 用砌体构造。这种构筑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整栋楼房的建造周期长。(2)现场作业受天气及其它自然条件因素影响较大。(3)机械化应用程度低,绝大多数工艺依靠人力手工作业完成,劳动强度大。(4)各道工序衔接紧迫,前一道工序的快慢影响下一道工序进展。(5)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劳动强度,多工种、多工序渗合在一起,无可避免影响着工 程质量,难于确保工程质量。(6)现场手工生产作业风险高,直接威胁着作业工人的生命安全。(7)每一层楼的结构施工是不可逆转的,下一层工程质量影响着上一层的结构安 全性、稳定性。(8)结构受力的单一性,往往造成楼房整体安全难以确保。(9)从利用上看是一次性投资,不可重复利用,拆除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 造成很大污染。(10)从商品角度上看,存在着买卖不合理状态,对买方而言难以辨明所买住房的 质量,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预制钢筋混 凝土单元体及其构筑建筑物的方法,以提高建筑物的建造效率,确保工程质量,降低现场作 业风险,同时达到可重复利用,保护环境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为由钢筋混凝土 底板、墙/柱体、上楼板组成整体的单元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的底板、墙/柱体、 上楼板设置拉结件进行定位并拉接钢筋。所述拉结件包括角型件、槽型件及竖型件。所述 角型件沿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的上、下板面的棱边设置;所述槽型件设置于预制钢筋混 凝土单元体墙体的门、窗设计位置的边框处;所述竖型件设置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的 内墙与底板、上楼板、墙/柱体连接的平面上。所述拉结件上预留通孔,通孔上插有螺杆构 件。沿所述角型件、槽型件安装位置及方向拉接加强钢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要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一种上述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构筑建筑物的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1,预制由底板、墙/柱体、上楼板组成整体的钢筋混凝土单元体;步骤2,现场装配所述各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及其他现浇组件;步骤3,设计和安装水、气、电供给及通风系统;步骤4,进行室内外装饰。实施所述步骤1时还包括以下步骤,①将设计平面图划分为各单元体,确定各单元体的形状、大小;②使用角型件进行外围定位,角型件沿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上、下板面的棱边 设置;③根据外围尺寸制作需要安装的钢筋;④将螺杆构件安装于角型件的预留孔,拉接对应钢筋并调整角型件;⑤对内墙进行定位,在内墙与底板、上楼板、墙/柱体连接的平面安装竖型件并固 定,拉接对应钢筋;⑥对墙体的门、窗设计位置的边框定位,安装槽型件并固定,拉接对应钢筋;⑦对各部位钢筋进行整体调校并安装加固构件;⑧对各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安装定型模板,浇捣混凝土并养护。实施所述步骤2时包括以下步骤,①将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运至安装场地,按照预先排列的顺序用起重机械 进行吊装,同时校正就位;②完成一层吊装的各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对各部位进行拉接;③完成各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的吊装。楼层在六层内,连续吊装完成;楼层在六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每隔三至五层设置 一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层作为分隔层,连接加固构件的钢筋,并浇捣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钢筋混凝土单元体采用工厂内制作安装,工序分工明确,工人容易掌握 技术要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人在施工现场生产的人身安全风险;钢筋混凝土单元体 的质量易于掌握控制,对不合格的钢筋混凝土单元体随时可检查出来更换;高层建筑物楼 层的受力为双重性,既为整体受力又有单向受力构件作为保护;其预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 单元体可循环利用,减少废弃建筑垃圾,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大意义。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角型件截面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槽型件截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竖型件截面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螺杆构件截面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竖型件与螺杆构件的装配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楼板结构平面布筋图;附图7为附图6中沿A-A剖面的墙体结构的立面布筋图。图中1-角型件,2-螺杆构件,3-槽型件,4-竖型件,5-加强钢筋,6_楼板双层钢 筋,7-墙体双层钢筋。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种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如附图1至7所示,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 体为由底板、墙/柱体、上楼板组成整体的单元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的底板、墙/ 柱体、上楼板设置拉结件进行定位并拉接钢筋,其内部拉接纵横交错的楼板双层钢筋6或 墙体双层钢筋7。所述拉结件包括角型件1、槽型件3及竖型件4。所述角型件1沿预制钢 筋混凝土单元体的上、下板面的棱边设置;所述槽型件3设置于墙体门、窗设计位置的边框 处;所述竖型件4设置于内墙与底板、上楼板、墙/柱体连接的平面上。所述拉结件上预留 通孔,通孔上插有螺杆构件2。沿所述角型件1、槽型件3的安装位置及方向拉接加强钢筋。 所述拉结筋端部设有弯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要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一种应用上述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构筑建筑物的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1,预制由底板、墙/柱体、上楼板结构组成整体的单元体;步骤2,现场装配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及其他现浇组件;步骤3,设计和安装水、气、电供给及通风系统;步骤4,进行室内外装饰。实施所述步骤1时还包括以下步骤,①将设计平面图划分为各单元体,确定各单元体的形状、大小;②使用角型件1进行外围定位,角型件1沿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上、下板面的棱 边设置;③根据外围尺寸制作需要安装的钢筋;④将螺杆构件2插入角型件1的预留孔,拉接对应钢筋并调整角型件1 ;⑤对内墙进行定位,在内墙与底板、上楼板、墙/柱体连接的平面上安装竖型件4 并固定,拉接对应钢筋;⑥对墙体的门、窗设计位置的边框定位,安装槽型件3并固定,拉接对应钢筋;⑦对各部位钢筋进行整体调校并安装加固构件;⑧对各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安装定型模板,浇捣混凝土并养护。实施所述步骤2时包括以下步骤,①将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运至安装场地,按照预先排列的顺序用起重机械 进行吊装,同时校正就位;②完成一层吊装的各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对各部位进行拉接;③完成各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的吊装。楼层在六层内,连续吊装完成;楼层在六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每隔三至五层设置 一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层作为分隔层,连接加固构件的钢筋,并浇捣混凝土。完成各层预制 钢筋混凝土单元体的吊装后,进行水、电管线接驳及外加固构件的制安,将防雷网竖筋及供 水、电线管安装在加固构件内。装配完成后,进行细部检查修整,并对外墙立面、室内的墙 面、地面、天花及屋面等装饰。所述集成建筑物的拆迁顺序从上往下,先铲除外墙装饰面,凿除拉结加固构件。遇 到现浇分隔层时,先将现浇连结构件拆除,用电锯机械分割成小块,再用吊装机械吊离。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 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为由底板、墙/柱体、上楼板组成整体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体的底板、墙/柱体、上楼板设置拉结件进行定位并拉接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开能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建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