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和加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394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和加热方法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的外部罩有包裹机构,且内衣本体的相对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隔热机构;所述内衣本体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且石墨烯发热层的一侧连接有供电线,供电线的一端连接有充电口,充电口设置在内衣本体的外部;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的一侧外壁顺序贴合有第一热容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和加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和加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作为升温快,体积更小,稳定性强的发热材料,且由于石墨烯能由远红外与人体共振实现热能循环,让人体自身发热,实现保暖效果更持久

穿戴体验更舒适

材料使用更健康的有益效果

[0003]如今市面上逐渐出现了许多的石墨烯加热羽绒服以及加热保暖内衣

但由于保暖内衣相较于羽绒服更需贴身穿着,而一般的石墨烯加热都需要利用蓄电池来进行电的供应,由此,将蓄电池安装在保暖内衣上的结构在日常穿着时,会形成一定的障碍,影响到穿着舒适度以及日常行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和加热方法,旨在解决将蓄电池安装在保暖内衣上的结构在日常穿着时,会形成一定的障碍,影响到穿着舒适度以及日常行为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的外部罩有包裹机构,且内衣本体的相对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隔热机构;
[0007]所述内衣本体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且石墨烯发热层的一侧连接有供电线,供电线的一端连接有充电口,充电口设置在内衣本体的外部;
[0008]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的一侧外壁顺序贴合有第一热容层

第一隔热层和贴肤层,且石墨烯发热层的另一侧外壁顺序贴合有第二热容层和第二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的厚度厚于第一隔热层;
[0009]所述第一热容层和第二热容层是以棉花为基础材料,经过压缩构成

[0010]通过设置有内衣本体,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充电时直接连通外部电源,并利用石墨烯发热层进行发热,产生的热能通过由压缩的棉花制成的第一热容层和第二热容层接收并存储,再通过第一隔热层对释放热度进行缓冲,降低体感温度经由贴肤层达到人体表面,实现对人体的供温,在保障长期供热的情况下,也能取消蓄电池的使用,增强电热保暖内衣的贴肤性

[0011]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内衣本体上位于两个隔热机构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加固线;
[0012]所述隔热机构包括两个方形孔,且两个方形孔分别设置于内衣本体的腰

腹部位置,同时方形孔设置在第一隔热层上以及贴肤层上;
[0013]所述贴肤层上的方形孔上通过魔术贴粘合有贴肤遮挡片;
[0014]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一侧外壁且位于方形孔的两侧位置设置有暗扣,且第一隔热层通过暗扣连接有隔热遮挡片;
[0015]所述隔热遮挡片和第一隔热层的相对一侧内壁分别设置有魔术贴组,且魔术贴组设置于方形孔的底端,隔热遮挡片内部位于其边角位置设置有软性骨片,软性骨片是由软性树脂构成

[0016]通过设置有隔热机构,取下隔热遮挡片可取消对于腰

腹部的隔热作用,实现针对于腰

腹部的较高温加热效果,从而可满足女性生理期的加热需求,另外,通过软性骨片的设置,可避免隔热遮挡片在反复取用下的变形,保障隔热遮挡片的隔热性能

[001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包裹机构包括隔热密封袋,且隔热密封袋的袋口位置设置有密封条,隔热密封袋的同一侧外壁的相向位置分别设置有魔术贴粘面和魔术贴毛面,所述隔热密封袋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双向风扇,且隔热密封袋的同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离子发生器,微型离子发生器位于双向风扇的正下方,所述微型离子发生器包括离子发生头,且离子发生头穿过隔热密封袋位于隔热密封袋内,隔热密封袋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与双向风扇和微型离子发生器相连;
[0018]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的加热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9]S1
:充电:将内衣本体放于隔热密封袋内,通过双向风扇抽气并卷曲,利用魔术贴粘面和魔术贴毛面固定,再通过充电口直接向石墨烯发热层供电,使其加热;
[0020]S2
:蓄热:加热产生的热能通过第一热容层和第二热容层接收并蓄热,使热能存储在第一热容层和第二热容层内;
[0021]S3
:放热:充电结束穿着后,第一热容层向内放热以及第二热容层向外放热;
[0022]S4
:缓冲热能:通过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缓冲热能,降低传导温度,实现向人体以及外衣的供热

[0023]通过设置有包裹机构,当保暖内衣在充电时,通过在其外部罩有隔热密封带呈现隔热包裹,从而保障充电时的蓄热效率,在双向风扇的正向转动下,可辅助空气的抽离,便于实现隔热密封袋和内衣本体的紧密贴合,充电结束后,双向风扇反转,使隔热密封袋鼓起,并在微型离子发生器的作用下向内填充离子,实现静电的抵消,优化穿着感受

[0024]由上可知,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和加热方法,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的外部罩有包裹机构,且内衣本体的相对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隔热机构;所述内衣本体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且石墨烯发热层的一侧连接有供电线,供电线的一端连接有充电口,充电口设置在内衣本体的外部;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的一侧外壁顺序贴合有第一热容层

第一隔热层和贴肤层,且石墨烯发热层的另一侧外壁顺序贴合有第二热容层和第二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的厚度厚于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热容层和第二热容层是以棉花为基础材料,经过压缩构成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和加热方法具有在保障长期供热的情况下,也能取消蓄电池的使用,增强电热保暖内衣的贴肤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的截面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的材质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的隔热机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的包裹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的加热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0031]图中:
1、
内衣本体;
2、
包裹机构;
3、
加固线;
4、
充电口;
5、
隔热机构;
101、
贴肤层;
102、
第一隔热层;
103、
第一热容层;
104、
石墨烯发热层;
105、
第二热容层;
106、
第二隔热层;
107、
供电线;
201、
密封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包括内衣本体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本体
(1)
的外部罩有包裹机构
(2)
,且内衣本体
(1)
的相对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隔热机构
(5)
;所述内衣本体
(1)
包括石墨烯发热层
(104)
,且石墨烯发热层
(104)
的一侧连接有供电线
(107)
,供电线
(107)
的一端连接有充电口
(4)
,充电口
(4)
设置在内衣本体
(1)
的外部;所述石墨烯发热层
(104)
的一侧外壁顺序贴合有第一热容层
(103)、
第一隔热层
(102)
和贴肤层
(101)
,且石墨烯发热层
(104)
的另一侧外壁顺序贴合有第二热容层
(105)
和第二隔热层
(106)
,第二隔热层
(106)
的厚度厚于第一隔热层
(102)
;所述第一热容层
(103)
和第二热容层
(105)
是以棉花为基础材料,经过压缩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本体
(1)
上位于两个隔热机构
(5)
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加固线
(3)
;所述隔热机构
(5)
包括两个方形孔
(506)
,且两个方形孔
(506)
分别设置于内衣本体
(1)
的腰

腹部位置,同时方形孔
(506)
设置在第一隔热层
(102)
上以及贴肤层
(10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肤层
(101)
上的方形孔上通过魔术贴粘合有贴肤遮挡片
(501)
;所述第一隔热层
(102)
的一侧外壁且位于方形孔
(506)
的两侧位置设置有暗扣
(505)
,且第一隔热层
(102)
通过暗扣
(505)
连接有隔热遮挡片
(503)。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热保暖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遮挡片
(503)
和第一隔热层
(102)
的相对一侧内壁分别设置有魔术贴组
(504)
,且魔术贴组
(504)
设置于方形孔
(506)
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继翔金振豪吴陈苏蒋梅莹杨象游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翔成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