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34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包括支撑结构、换热管线和换热器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面支撑固定换热管线和换热器组,所述换热管线包括多个制冷剂管线和海水管线,所述换热器组由单台或多台换热器排列组成,每台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均连通有制冷剂管线,换热器的另一端均连通有海水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现有技术带来的难以安装,甚至无法应用到海水环境的问题,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紧凑,适用于严苛的海水环境的换热热备,高效地实现了水下设施的换热需求。高效地实现了水下设施的换热需求。高效地实现了水下设施的换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海洋环境较陆地环境,在利用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冷量上,具有天然优势。如果将需要换热的设施安装在海水环境中,利用海水作为冷源进行换热,既能节约珍贵的淡水资源和电能,又能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对提高经济效益和践行低碳理念都有重要作用。
[0003]传统的换热设备一般不适用于复杂的海水环境,且单独的换热设备只有换热器本身,要想实现换热功能,需要将换热器与管线、阀门、管线支撑等组合成一个系统,该系统一般大而杂。而海水环境需要的是一整套的换热系统,整个换热系统作为水下设施的一个独立单元,该单元必须模块化设计,且应尽可能简单紧凑,同时满足海水环境的严苛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海水环境中的水下设施进行换热的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包括支撑结构、换热管线和换热器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面支撑固定换热管线和换热器组,所述换热管线包括多个制冷剂管线和海水管线,所述换热器组由单台或多台换热器排列组成,每台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均连通有制冷剂管线,换热器的另一端均连通有海水管线。
[0006]根据本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导向机构。
[0007]根据本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多个吊耳。
[0008]根据本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是由H型钢焊接而成。
[0009]根据本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形式为管壳式。
[0010]根据本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剂管线与换热器焊接固定。
[0011]根据本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水管线上设置有阀门。
[0012]根据本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水管线连接有加压设备。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主要由换热器组、换热管线和支撑结构三部分组成,换热器组由单台或多台换热器组成,换热器与换热管线连接,换热器与换热管线一起安装在支撑结构上,换热模块可安装在需要换热的水上或水下设施上,但尤其适合安装在海水环境的水下设施上,应用在海水环境时,将水下设施的换热管线和换热管线进行接口连接,进而实现对海水环境中的水下设施进行换热的有益效果。
[0015]2、本技术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避免了现有技术带来的难以安装,甚至无法应用到海水环境的问题,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紧凑,适用于严苛的海水环境的换热热备,高效地实现了水下设施的换热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

制冷剂管线;2

换热器;3

支撑结构;4

海水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9]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包括支撑结构3、换热管线和换热器组,所述支撑结构3的顶面支撑固定换热管线和换热器组,所述换热管线包括多个制冷剂管线1和海水管线4,所述换热器组由单台或多台换热器2排列组成,每台所述换热器2的一端均连通有制冷剂管线1,换热器的另一端均连通有海水管线4。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换热模块,主要由换热器组、换热管线和支撑结构3三部分组成。换热器组由单台或多台换热器2组成,换热器2与换热管线连接,换热器2与换热管线一起安装在支撑结构3上。换热器组、换热管线与支撑结构3构成一个独立的换热模块。换热模块可安装在需要换热的水上或水下设施上,但尤其适合安装在海水环境的水下设施上。应用在海水环境时,将水下设施的换热管线和换热模块的对应管线进行接口连接,即可为水下设施提供良好的换热功能。
[0021]换热器组由单台或多台换热器2组成,具体数量由换热负荷计算得出。换热器2的排布形式不限,换热器2的布置需满足管线布置需求以及换热器2操维空间需求。换热器2形式可以是管壳式或其他形式,但必须满足海水环境使用。
[0022]换热管线包括制冷剂管线1和海水管线4。制冷剂管线1内部需满足制冷剂的使用条件,外部需满足海水环境。由于制冷剂泄漏会对海洋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制冷剂管线1应尽可能采用焊接连接形式,必须使用法兰时,也应尽可能较少法兰的数量。海水管线4内外部均需满足海水环境。海水管线4可按功能需求设置阀门,阀门需满足海水环境,海水管线4也可连接加压设备。
[0023]支撑结构3由H型钢焊接组成,为换热器组和换热管线提供支撑。为便于支撑结构3在水下环境安装,支撑结构3上可设置导向机构和吊装结构,吊装结构包括多个吊耳。支撑结构3须满足海水使用环境。
[0024]如图1所示,制冷剂管线1与需要冷却的水下设施连接,水下设施发热设备的热量被制冷剂吸收,吸收热量后的高温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管线1流入换热器2内部,并与来自海水管线4的低温海水进行热量交换,高温制冷剂的热量被低温海水带走,高温制冷剂变为低温制冷剂,低温海水变为高温海水。低温制冷剂流出换热器2并再次进入需要冷却的水下设施,完成制冷剂的一个循环。高温海水流出换热器2排海。低温海水则由相应设备加压后进入海水管线4,继续与高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002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包括支撑结构、换热管线和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面支撑固定换热管线和换热器组,所述换热管线包括多个制冷剂管线和海水管线,所述换热器组由单台或多台换热器排列组成,每台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均连通有制冷剂管线,换热器的另一端均连通有海水管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导向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水环境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多个吊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杨成鹏张飞姜瑛胡志良陈卓付剑波邢广阔侯莉孙雪梅王凤云李斌梁健高岳松江新伟王康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