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衬塑沉降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25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衬塑沉降槽,涉及沉降槽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沉降槽在进行沉渣的排放时,由于其底部不具备辅助排放机构,从而影响沉渣排放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所述沉降槽的底部设置有锥形底,所述锥形底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还包括:转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沉降槽的顶部,所述转动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转动机构的底部安装有转轴;排渣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底部,且所述排渣机构位于锥形底的内部,所述排渣机构的底部与锥形底内部的底端相接触,所述沉降槽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沉降槽的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溢流管,且所述溢流管设置有四个。四个。四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衬塑沉降槽


[0001]本技术涉及沉降槽
,具体为一种钢衬塑沉降槽。

技术介绍

[0002]沉降槽是固液分离用的重力沉降设备,也称增稠器或澄清器,用来提高悬浮液浓度并同时得到澄清液,当沉降分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澄清液时,所用设备称为澄清器,若分离目的是得到含固体粒子的沉淀物时,所用设备为增稠器;
[0003]例如公告好为CN206950725U的中国授权专利(沉降槽):包括槽体、中心管和槽底,槽体和槽底相连接,中心管垂直固定于所述槽体内;槽体的顶部设置有料浆进料管,料浆进料管与所述中心管的上端相连;槽底为倒置的锥形底;沉降槽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呈锥形,设置于所述中心管的下方且不与所述中心管接触,通过对反射板的设置,能够提高沉降槽的沉降速度,改善沉降效果,底流固含高,固液分离效果好。
[000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沉降槽在进行沉渣的排放时,由于其底部不具备辅助排放机构,从而影响沉渣排放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钢衬塑沉降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衬塑沉降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的沉降槽在进行沉渣的排放时,由于其底部不具备辅助排放机构,从而影响沉渣排放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衬塑沉降槽,包括沉降槽,所述沉降槽的底部设置有锥形底,所述锥形底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
[0007]还包括:
[0008]转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沉降槽的顶部,所述转动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转动机构的底部安装有转轴;
[0009]排渣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底部,且所述排渣机构位于锥形底的内部,所述排渣机构的底部与锥形底内部的底端相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沉降槽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0011]优选的,所述沉降槽的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溢流管,且所述溢流管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溢流管和排渣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0012]优选的,所述沉降槽上方的四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支撑架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加料管。
[0013]优选的,所述沉降槽的内部设置有进料井,且所述进料管和加料管的一侧分别与进料井顶部的两侧相通连接,所述沉降槽内壁的四周均设置有溢流槽,且所述溢流槽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溢流槽的一侧均设置有网格挡板。
[0014]优选的,所述排渣机构上设置有加固架,所述加固架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耙渣刷,且所述耙渣刷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沉降槽内壁的内部设置有碳素钢基体,所述碳素钢基体的一侧设置有内衬塑料。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和排渣机构,在沉降时利用转动机构上的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排渣机构进行转动,排渣机构缓慢旋转,排渣机构的缓慢转动是为了促进底流的压缩而又不至于引起搅动,耙渣刷将槽底的沉渣逐渐聚拢到底部中央的排渣口,通过排渣管连续排出,保证了沉降槽的排渣效率同时也避免将内部的沉渣与液体混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沉降槽在进行沉渣的排放时,由于其底部不具备辅助排放机构,从而影响沉渣排放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0017]2、通过在排渣机构上设置压料板,在排渣时,可以对沉渣起到一定压制作用,避免沉渣上浮与清液混合,同时沉降槽的为碳素钢基体和内衬塑料结合而成,内衬塑料为化学稳定性优良的热塑性塑料管,经冷拉复合或滚塑成型,它既有钢管的机械性能,又有塑料管的耐腐蚀,缓结垢,不易生长微生物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钢衬塑沉降槽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钢衬塑沉降槽内部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钢衬塑沉降槽内部排渣机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钢衬塑沉降槽内壁内部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沉降槽;2、锥形底;3、支撑杆;4、底座;5、支撑座;6、排渣管;7、支撑架;8、溢流管;9、阀门;10、进料管;11、加料管;12、转动机构;13、电机;14、进料井;15、转轴;16、溢流槽;17、网格挡板;18、排渣机构;19、加固架;20、压料板;21、耙渣刷;22、碳素钢基体;23、内衬塑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钢衬塑沉降槽,包括沉降槽1,沉降槽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底2,锥形底2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6;
[0025]还包括:
[0026]转动机构12,其设置在沉降槽1的顶部,转动机构12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13,转动机构12的底部安装有转轴15;
[0027]排渣机构18,其设置在转轴15的底部,且排渣机构18位于锥形底2的内部,排渣机构18的底部与锥形底2内部的底端相接触,沉降槽1的中央的进料井14插入到沉降槽1内,待分离的悬浮液经进料井14送到沉降槽1内部悬浮液液面以下,在尽可能减小扰动的条件下,迅速分散到整个横截面上,液体向上流动,清液经由槽内顶端四周的溢流槽16连续流出,固体颗粒下沉至底部,利用转动机构12上的电机13驱动转轴15带动排渣机构18进行转动,排
渣机构18缓慢旋转,排渣机构18的缓慢转动是为了促进底流的压缩而又不至于引起搅动,耙渣刷21将槽底的沉渣逐渐聚拢到底部中央的排渣口,通过排渣管6连续排出,保证了沉降槽1的排渣效率同时也避免将内部的沉渣与液体混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沉降槽1在进行沉渣的排放时,由于其底部不具备辅助排放机构,从而影响沉渣排放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0028]请参阅图1,沉降槽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5,支撑座5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
[0029]请参阅图1,沉降槽1的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溢流管8,且溢流管8设置有四个,四个溢流管8和排渣管6上均设置有阀门9,沉降槽1的中央的进料井14插入到沉降槽1内,待分离的悬浮液经进料井14送到沉降槽1内部悬浮液液面以下,在尽可能减小扰动的条件下,迅速分散到整个横截面上,液体向上流动,清液经由槽内顶端四周的溢流槽16连续流出,固体颗粒下沉至底部。
[0030]请参阅图1,沉降槽1上方的四周安装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10,支撑架7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加料管11。
[0031]请参阅图2,沉降槽1的内部设置有进料井14,且进料管10和加料管11的一侧分别与进料井14顶部的两侧相通连接,沉降槽1内壁的四周均设置有溢流槽16,且溢流槽16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衬塑沉降槽,包括沉降槽(1),所述沉降槽(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底(2),所述锥形底(2)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机构(12),其设置在所述沉降槽(1)的顶部,所述转动机构(12)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13),所述转动机构(12)的底部安装有转轴(15);排渣机构(18),其设置在所述转轴(15)的底部,且所述排渣机构(18)位于锥形底(2)的内部,所述排渣机构(18)的底部与锥形底(2)内部的底端相接触;所述沉降槽(1)上方的四周安装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10),所述支撑架(7)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加料管(11),所述沉降槽(1)的内部设置有进料井(14),且所述进料管(10)和加料管(11)的一侧分别与进料井(14)顶部的两侧相通连接,所述沉降槽(1)内壁的四周均设置有溢流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年张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申峰塑料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