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奚阳俊专利>正文

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137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其包括:中转壳体,所述中转壳体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上转动壳体,所述上转动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上接管道,所述上接管道上设置有上连接段,所述上接管道的外侧设置有上外接管道,所述上外接管道上设置有上预紧筒体。通过设置的上转动壳体、下转动壳体、中转壳体,可以适合不同方向的管道连接需求,适合管道的位置的多样化,使用起来十分实用;设置的上挡圈、下挡圈、密封圈,可以保证上转动壳体、下转动壳体与中转壳体之间的连接处密封性良好;设置的密封段环、受力环、上预紧筒体、下预紧筒体,可以方便将外部的管道连接起来,连接牢固、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用来连接管道使用的设备,管道铺设时,需要将管道与管道连接在一起,常使用连接器进行连接。
[0003]相关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320367202.0”的中国专利,其名称为:“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包括上毂座、下毂座、卡爪、定位装置和驱动环,上毂座座于下毂座上方,卡爪的上锁紧斜面与上毂座接触,卡爪的下锁紧斜面与下毂座接触,卡爪的数量按上毂座周向均分数配置,所有卡爪沿上毂座周向均匀分布设置,驱动环的锁紧斜面与卡爪的背面接触,其中,在每个卡爪上端中部与上毂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卡爪进行周向定位的定位装置。
[0004]该专利能够将管口相对的管道进行连接,但是,无法满足不同方向管道相互连接,使用起来不够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通过设置的上转动壳体、下转动壳体、中转壳体,可以适合不同方向的管道连接需求,适合管道的位置的多样化,使用起来十分实用;设置的上挡圈、下挡圈、密封圈,可以保证上转动壳体、下转动壳体与中转壳体之间的连接处密封性良好;设置的密封段环、受力环、上预紧筒体、下预紧筒体,可以方便将外部的管道连接起来,连接牢固、方便。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包括中转壳体,所述中转壳体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上转动壳体,所述上转动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上接管道,所述上接管道上设置有上连接段,所述上接管道的外侧设置有上外接管道,所述上外接管道上设置有上预紧筒体;
[0007]所述中转壳体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下转动壳体,所述下转动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下接管道,所述下接管道上设置有下连接段,所述下接管道的外侧设置有下外接管道,所述下外接管道的外侧设置有下预紧筒体,所述中转壳体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有上挡圈,所述中转壳体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下挡圈,所述上挡圈的上方和下挡圈的下方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外接管道和下外接管道上均设置有密封端环、受力环。通过设置的上转动壳体、下转动壳体、中转壳体,可以适合不同方向的管道连接需求,适合管道的位置的多样化,使用起来十分实用;设置的上挡圈、下挡圈、密封圈,可以保证上转动壳体、下转动壳体与中转壳体之间的连接处密封性良好;设置的密封段环、受力环、上预紧筒体、下预紧筒体,可以方便将外部的管道连接起来,连接牢固、方便。
[0008]根据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所述上转动壳体和下转动壳体的形状均为圆柱形壳体。
[0009]根据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所述上预紧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
连接段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连接方便,操作简单。
[0010]提供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所述下连接段和上连接段的内部均设置有密封环面,所述密封端环与密封环面大小相同。保证密封端环与对应位置的密封环面可以紧密贴合,密封效果良好。
[0011]根据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所述受力环位于密封端环的外侧。
[0012]根据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两个所述受力环分别位于下连接段和上连接段的外侧。保证上预紧筒体和下预紧筒体的位移可以对密封端环提供压力,从而保证密封性良好。
[0013]根据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所述上转动壳体和下转动壳体的内径大小相同。
[0014]根据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所述密封圈由橡胶材质制成。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的立体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的局部拆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的中转壳体的剖视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01、上转动壳体;102、中转壳体;103、下转动壳体;104、下接管道;105、下连接段;106、下预紧筒体;107、下外接管道;108、上接管道;109、上连接段;110、上预紧筒体;111、上外接管道;1021、上挡圈;1022、下挡圈;1023、密封圈;1071、密封端环;1072、受力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4]参照图1

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其包括中转壳体102,中转壳体102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上转动壳体101,上转动壳体101和下转动壳体103的形状均为圆柱形壳体,上转动壳体101和下转动壳体103的内径大小相同,上转动壳体1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上接管道108,上接管道108上设置有上连接段109,上接管道108的外侧设置有上外接管道111,上外接管道111上设置有上预紧筒体110,上预紧筒体11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上连接段109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连接方便,操作简单;
[0025]中转壳体102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下转动壳体103,下转动壳体1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下接管道104,下接管道104上设置有下连接段105,下连接段105和上连接段109的内部均设置有密封环面,密封端环1071与密封环面大小相同,保证密封端环1071与对应位置的密
封环面可以紧密贴合,密封效果良好,下接管道104的外侧设置有下外接管道107,下外接管道107的外侧设置有下预紧筒体106,中转壳体102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有上挡圈1021,中转壳体102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下挡圈1022,上挡圈1021的上方和下挡圈1022的下方均设置有密封圈1023,密封圈1023由橡胶材质制成,上外接管道111和下外接管道107上均设置有密封端环1071、受力环1072,受力环1072位于密封端环1071的外侧,两个受力环1072分别位于下连接段105和上连接段109的外侧,保证上预紧筒体110和下预紧筒体106的位移可以对密封端环1071提供压力,从而保证密封性良好,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中转壳体102的高度,从而适合不同高度的管道;与外部管道连接时,可以先连接上部或者先连接下部,比如先连接下部时,先将下外接管道107的端面放入下连接段105的内部,使下外接管道107的端面与下连接段105相互贴合,然后转动下预紧筒体106,利用下预紧筒体106内壁的内螺纹与下连接段105外壁的外螺纹,将下外接管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管汇连接器,包括中转壳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壳体(102)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上转动壳体(101),所述上转动壳体(1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上接管道(108),所述上接管道(108)上设置有上连接段(109),所述上接管道(108)的外侧设置有上外接管道(111),所述上外接管道(111)上设置有上预紧筒体(110);所述中转壳体(102)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下转动壳体(103),所述下转动壳体(1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下接管道(104),所述下接管道(104)上设置有下连接段(105),所述下接管道(104)的外侧设置有下外接管道(107),所述下外接管道(107)的外侧设置有下预紧筒体(106),所述中转壳体(102)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有上挡圈(1021),所述中转壳体(102)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下挡圈(1022),所述上挡圈(1021)的上方和下挡圈(1022)的下方均设置有密封圈(1023),所述上外接管道(111)和下外接管道(107)上均设置有密封端环(1071)、受力环(107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阳俊
申请(专利权)人:奚阳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