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框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272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框组装机,涉及工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体,机体底端连接有机架,机架上端分别安装有屏蔽盒振动盘、接触片振动盘一和接触片振动盘二,屏蔽盒振动盘、接触片振动盘一和接触片振动盘二底端均连接有电磁震动机构,用于进行振动导料,使接触片零件还有屏蔽盒顺序导出;屏蔽盒振动盘一侧设置有第一导轨,接触片振动盘一一侧设置有第二导轨,接触片振动盘二一侧设置有第三导轨,屏蔽盒振动盘一侧第一导轨下端安装有电磁振动器,用于进行振动送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框组装机通过利用完备精准的机械控制结构,对接触片加工的完成度更高,并且操作便捷,可控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框组装机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中框组装机。

技术介绍

[0002]工件指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对象,它可以是单个零件,也可以是固定在一起的几个零件的组合体,在进行工件加工时,通常需要使用相应的加工设备,屏蔽盒是利用导电或者导磁材料制成的各种形状的屏蔽体,将电磁能力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用于抑制辐射干扰的金属体,在屏蔽盒加工中,通常需要使用相应的组装设备;
[0003]目前的中框组装在进行屏蔽盒加工时工人容易伤手,工件会变形,并且人工工作量大,且接触片无法由人工安装,设备操作灵活性不足,稳定性不佳,直接导致工件的加工效率受到影响,并且目前的中框组装设备操作可控性不佳,工件加工完成度有待加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框组装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框组装机,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框组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底端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端分别安装有屏蔽盒振动盘、接触片振动盘一和接触片振动盘二,所述屏蔽盒振动盘、接触片振动盘一和接触片振动盘二底端均连接有电磁震动机构,用于进行振动导料,使接触片零件还有屏蔽盒顺序导出;所述屏蔽盒振动盘一侧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接触片振动盘一一侧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接触片振动盘二一侧设置有第三导轨,所述屏蔽盒振动盘一侧第一导轨下端安装有电磁振动器,用于进行振动送料,所述屏蔽盒振动盘一侧第一导轨的输出端设置有光电感应器,感应接触片是否到达位置,所述光电感应器下方设置有屏蔽盒放置台,所述屏蔽盒放置台一侧设置第一操作台,所述屏蔽盒放置台上方设置有屏蔽盒机械手,用于进行屏蔽盒的吸取,所述屏蔽盒机械手底端连接有吸盘,对接触片进行吸附,所述屏蔽盒机械手下方与光电感应器位置相适应,形成操作位置的对应,即光电感应器感应后驱动屏蔽盒机械手进行吸取,所述第一操作台上方设置有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一操作台一侧设置有第二操作台,所述第二操作台上方设置有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均连接于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联动作业,两组机械手同步运作,所述第二操作台底端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操作台底端与滑轨滑动配合,使得第二操作台可进行位置前后移动;
[0006]所述第二操作台一侧连接有第一伸缩气缸,用于进行第二操作台的前后移动,使得第二操作台上的中框按需在与第二机械手和压装导向板相适应的位置间切换,所述接触片振动盘二一侧第三导轨的输出端设置有旋转机构,用于将接触片进行旋转,以适应中框的安装位置,所述旋转机构一侧连接有芯槽,所述芯槽上端安装有下压气缸,所述芯槽安装于旋转机构,下压气缸将接触片穿过芯槽压至送料块,所述送料块一端连接有送料导向板,
所述送料块一侧安装有第二伸缩气缸,用于将接触片推送至压装导向板的适应位置,所述压装导向板上端安装有压装气缸,所述压装气缸的输出端与压装导向板位置相适应,用于对接触片进行按压固定。
[0007]所述第二机械手上端连接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安装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一侧连接有第三伸缩气缸,第三伸缩气缸作为驱动机构,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带动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在同一安装板;
[0008]所述接触片振动盘一和接触片振动盘二底端均安装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与机架螺纹连接,用于对接触片振动盘一和接触片振动盘二进行高度调节,所述安装台上固定有橡胶块与振动盘的缓冲支柱相配合起限位作用;
[0009]所述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均斜向15
°
设置,所述导轨的输入端高于输出端,便于重力导料;
[0010]所述机体上端连接有一安装支架,所述压装气缸与放置板螺纹连接,放置板用于对压装气缸进行连接,作为压装气缸的承托构件;
[0011]所述光电感应器与屏蔽盒机械手的驱动机构通信连接,光电感应器感应到工件落位至屏蔽盒放置台时,屏蔽盒机械手随即运动;
[0012]所述第一操作台和第二操作台上表面放置有中框,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张爪直径与中框相适应,用于进行同步抓取,在此过程中,第一机械手对应第一操作台运动到第二操作台;第二机械手对应第二操作台运动到物料盒;
[0013]所述屏蔽盒振动盘、接触片振动盘一和接触片振动盘二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相适应,便于进行导料;
[0014]所述屏蔽盒振动盘、接触片振动盘一和接触片振动盘二底端均设置有缓冲支柱,用于加强振动防护效果,所述安装台上方固定圆孔与振动盘底端的橡胶垫相应,起限位作用,所述安装台上固定有橡胶块与振动盘的缓冲支柱相配合起限位作用;
[0015]所述屏蔽盒振动盘一侧第一导轨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一侧连接有第四伸缩气缸,所述移动气缸是屏蔽盒机械手的上下移动气缸,第四伸缩气缸是屏蔽盒机械手的左右移动气缸。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一、本技术中框组装机,加成功率高,人工少,更轻松,良品率高。
[0018]二、本技术中框组装机,通过利用完备精准的机械控制结构,对工件加工的完成度更高,并且操作便捷,可控性强,推广价值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框组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框组装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框组装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框组装机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机体;2、机架;3、屏蔽盒振动盘;4、接触片振动盘一;5、接触片振动盘二;6、导轨;7、第一机械手;8、第二机械手;9、第一操作台;10、第二操作台;11、第一伸缩气缸;12、滑轨;13、旋转机构;14、第二伸缩气缸;15、压装气缸;16、第三伸缩气缸;17、安装台;18、
电磁振动器;19、光电感应器;20、下压气缸;21、芯槽;22、移动气缸;23、第四伸缩气缸;24、第二导轨;25、第三导轨;26、屏蔽盒机械手;27、屏蔽盒放置台;28、安装板;29、压装导向板;30、送料块;31、安装支架;32、放置板;33、送料导向板;34、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框组装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端连接有机架(2),所述机架(2)上端分别安装有屏蔽盒振动盘(3)、接触片振动盘一(4)和接触片振动盘二(5),所述屏蔽盒振动盘(3)、接触片振动盘一(4)和接触片振动盘二(5)底端均连接有电磁震动机构,用于进行振动导料,使接触片和屏蔽盒顺序导出;所述屏蔽盒振动盘(3)一侧设置有第一导轨(6),所述接触片振动盘一(4)一侧设置有第二导轨(24),所述接触片振动盘二(5)一侧设置有第三导轨(25),所述屏蔽盒振动盘(3)一侧第一导轨(6)下端安装有电磁振动器(18),用于进行振动送料,所述屏蔽盒振动盘(3)一侧第一导轨(6)的输出端设置有光电感应器(19),感应接触片是否到达位置,所述光电感应器(19)下方设置有屏蔽盒放置台(27),所述屏蔽盒放置台(27)一侧设置第一操作台(9),所述屏蔽盒放置台(27)上方设置有屏蔽盒机械手(26),用于进行屏蔽盒的吸取,所述屏蔽盒机械手(26)底端连接有吸盘,对接触片进行吸附,所述屏蔽盒机械手(26)下方与光电感应器(19)位置相适应,形成操作位置的对应,即光电感应器(19)感应后驱动屏蔽盒机械手(26)进行吸取,所述第一操作台(9)上方设置有第一机械手(7),所述第一操作台(9)一侧设置有第二操作台(10),所述第二操作台(10)上方设置有第二机械手(8),所述第一机械手(7)和第二机械手(8)均连接于一安装板(28),所述第一机械手(7)和第二机械手(8)联动作业,两组机械手同步运作,所述第二操作台(10)底端设置有滑轨(12),所述第二操作台(10)底端与滑轨(12)滑动配合,使得第二操作台(10)可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第二操作台(10)一侧连接有第一伸缩气缸(11),用于进行第二操作台(10)的前后移动,使得第二操作台(10)上的中框按需在与第二机械手(8)和压装导向板(29)相适应的位置间切换,所述接触片振动盘二(5)一侧第三导轨(25)的输出端设置有旋转机构(13),用于将接触片进行旋转,以适应中框的安装位置,所述旋转机构(13)一侧连接有芯槽(21),所述芯槽(21)上端安装有下压气缸(20),所述芯槽(21)安装于旋转机构(13),下压气缸(20)将接触片穿过芯槽(21)压至送料块(30),所述送料块(30)一端连接有送料导向板(33),所述送料块(30)一侧安装有第二伸缩气缸(14),用于将接触片推送至压装导向板(29)的适应位置,所述压装导向板(29)上端安装有压装气缸(15),所述压装气缸(15)的输出端与压装导向板位置相适应,用于对接触片进行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君吴旭健谢国晖张成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墨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