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240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保险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包括封装壳,在所述封装壳中具有一腔室,所述腔室中向外延伸有两个引脚;其中,所述腔室中还安装有一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上方嵌装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一个所述引脚电性连接;在另一个所述引脚上还电性连接有一极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双金属片设计为向一侧弯曲的方式,如此带动弹性片与导电片实现错位分离效果,相对于传动方案中上下分离的方式,本案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弹性片与导电片分离过程中产生电弧的可能,同时还设计有防护部件,能够实现对弹性片与导电片错位分离时进行电气隔断,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电弧产生的可能性,如此提升了该保险丝自恢复能力及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


[0001]本技术涉及保险丝
,尤其涉及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

技术介绍

[0002]插件式保险丝在印刷电路板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子器件的微小型化,其尺寸也越来越小,它是一种安装在电路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
[0003]插件式保险丝在研发的初期大多为一次性结构设计,既在保险丝熔断后则需要更换新的保险丝,后续发展中,为了实现保险丝熔断后的自恢复,以保证重复利用效果,现有技术中已出现自恢复插件保险丝,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2010853U”公开的一种自恢复保险丝,包括盒体,盒体内分别设置有双金属片、支座和Z形的导电片,导电片的底部支撑在支座上,导电片的顶部与双金属片的底部搭接,双金属片远离导电片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极片,导电片远离双金属片一端连接有第二极片,
[0004]目前的自恢复保险丝由于多采用金属片上下弯曲,以实现触电导通或分离,但是上下弯曲的方式,在两个触电之间分离过程中极易产生电弧,如此在长时间工作后极易导致触电击穿顺坏,继而无法达到自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设计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包括封装壳,在所述封装壳中具有一腔室,所述腔室中向外延伸有两个引脚;
[0008]其中,所述腔室中还安装有一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上方嵌装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一个所述引脚电性连接;<br/>[0009]在另一个所述引脚上还电性连接有一极片,所述极片上设置有形变件,所述形变件的自由端电性连接有接触部件,接触部件能够与所述导电片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形变件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件向一侧移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形变件为双金属片。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双金属片一侧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为金属件;
[0012]其中,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护部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片的自由端具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所述支架的一侧相抵触。
[0014]进一步的,所述防护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双金属片一侧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自由端的下方还安装有第一弹性绝缘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弹性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绝缘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绝缘件及第二弹性绝缘件均设置为橡胶件,所述橡胶件的中部具有一形变孔,其中,所述第一弹性绝缘件靠近所述支架的侧边设置有倒角部。
[001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通过将双金属片设计为向一侧弯曲的方式,如此带动弹性片与导电片实现错位分离效果,相对于传动方案中上下分离的方式,本案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弹性片与导电片分离过程中产生电弧的可能,同时还设计有防护部件,能够实现对弹性片与导电片错位分离时进行电气隔断,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电弧产生的可能性,如此提升了该保险丝自恢复能力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片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封装壳;2、引脚;3、支架;4、导电片;5、极片;6、形变件;7、接触部件;71、弹性片;711、弯折部;72、固定板;73、第一弹性绝缘件;731、倒角部;74、第二弹性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公开了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该保险丝包括封装壳1,具体来说,在所述封装壳1中具有一腔室,所述腔室中向外延伸有两个引脚2,两个引脚2用于焊接在PCB板上,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过多赘述;
[0023]其中,所述腔室中还安装有一支架3,在所述支架3的上方嵌装有导电片4,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片4顶部应凸漏于所述支架3的上方,以便于实现电性接触导通,此外,所述导电片4与一个所述引脚2电性连接;
[0024]在另一个所述引脚2上还电性连接有一极片5,极片5可设置为铜片,所述极片5上设置有形变件6,所述形变件6的自由端电性连接有接触部件7,接触部件7能够与所述导电片4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形变件6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件7向一侧移动。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中所述形变件6为双金属片,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双金属的弯曲方向是平行于支架3的上表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双金属片采用的是带动接触部件7左右移动与导电片4分离,相对与传动的上下形变分离的方式,其能够有效避免电弧的产生,以保证该保险丝的自恢复能力及使用寿命。
[0026]更详细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件7包括固定于所述双金属片一侧的弹性片71,所述弹性片71为金属件,具体可为铜片,通过该弹性片71与上述的导电片4接触实现电性导通,而当弹性片71与导电片4分离后,则实现熔断的断路效果;
[0027]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护部件。
[00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片71的自由端具有一弯折部711,所述弯折部711用于与所述支架3的一侧相抵触,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弯
折部711的作用在于对弹性片71的引导,既在复位的过程中,首先由上述的弯折部711与支架3的边侧抵触,以保证弹性片71能够顺利的滑动至支架3的上方,并与导电片4相接触。
[0029]示例性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双金属片一侧的固定板72,固定板72可设置为绝缘件,在所述固定板72自由端的下方还安装有第一弹性绝缘件73,所述固定板72与所述弹性片7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绝缘件74。
[0030]更详细的是,所述第一弹性绝缘件73及第二弹性绝缘件74均设置为橡胶件,所述橡胶件的中部具有一形变孔,其中,所述第一弹性绝缘件73靠近所述支架3的侧边设置有倒角部731,同理,在本实施中该倒角部731的作用与上述弯折部711的作用相同,均为了实现导向作用,以保证第一弹性绝缘件73能够顺利滑动至支架3上,该紧密连接的目的在于:
[0031]当弹性片71与上述的导电片4错位分离时,为了避免电弧的产生,因此在弹性片71的一侧设置第一弹性绝缘件73,第一弹性绝缘件73用于对弹性片71与导电片4之间进行隔断,同时由于第一弹性绝缘件73具有形变能力,因此能够保证始终于支架3的顶部紧密贴合,如此有效降低了电弧产生的可能性。
[0032]综上,本技术中通过将双金属片设计为向一侧弯曲的方式,如此带动弹性片71与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包括封装壳(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装壳(1)中具有一腔室,所述腔室中向外延伸有两个引脚(2);其中,所述腔室中还安装有一支架(3),在所述支架(3)的上方嵌装有导电片(4),所述导电片(4)与一个所述引脚(2)电性连接;在另一个所述引脚(2)上还电性连接有一极片(5),所述极片(5)上设置有形变件(6),所述形变件(6)的自由端电性连接有接触部件(7),接触部件(7)能够与所述导电片(4)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形变件(6)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件(7)向一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件(6)为双金属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恢复插件保险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件(7)包括固定于所述双金属片一侧的弹性片(71),所述弹性片(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吴建万温子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大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