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充放气阀总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1750 阅读:6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充放气阀总成,涉及车辆轮胎充放气技术。包括充气阀盖、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弹簧垫圈、充放阀体、放气电磁阀盖、内六角锥形螺塞、第一钢球、垫片、膜片、第一弹簧、O型圈、第二钢球、鞍形弹簧垫圈、电磁阀总成、防尘垫、第二弹簧和开槽螺塞。本发明专利技术气道通径大,充放气速度快;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装配;适用于在车辆行驶中或停车状态下,驾驶员在驾驶室内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对车辆轮胎进行充气、放气或测压,以实现对轮胎压力的调节,从而提高轮胎或车辆通过沙漠、泥泞或冰雪等复杂路面的能力,提高了车辆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轮胎充放气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充放气 阀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是一套汽车在行驶中(或停驶时)能够随时检测和调节 轮胎气压的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当汽车通过沙漠、沿海滩涂、沼泽、泥泞地等松软地面及 冰雪路面时,通过该系统可快速地降低轮胎气压,增大轮胎的接地面积;一方面使轮胎沉陷 量和土壤阻力减小;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嵌入土壤中花纹数目的增多,增大土壤的推进力, 大幅度地增加牵引力,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当运载汽车的高度受桥洞、涵洞、运载飞机舱门等限制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 降低轮胎气压,使汽车总高度适当降低,便能顺利通过。当汽车轮胎被扎破和被子弹击穿时,如果能实时地给在行驶过程中的汽车轮胎充 气,可使汽车尽快离开危险地带或到达目的地。当路面环境温度较高而汽车长距离连续行驶时,由于轮胎发热使胎内气压升高, 可能会引起轮胎爆裂;如果能实时地给在行驶过程中的汽车轮胎放气,可以避免危险情况 的发生。军用越野汽车在运送武器装备、车载武器系统、通信指挥系统和战地伤员时,如果 能根据不同的道路状况实时调整轮胎气压减缓冲击与振动,可以增强军需的机动性、安全 性和生存能力。本公司的一项专利技术专利“模式化越野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控制阀总成”(申请日 2007年11月6日;专利号200710053768. 5)有如下不足之处1、气道通径小,放气速度慢;2、溢流阀容易失效,影响整个系统工作的稳定性;3、安装零部件数量较多,体积大,影响安装效率;4、当要求桥数不同时,需重新加工底板,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轮胎中央充 放气系统充放气阀总成。本专利技术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充气阀盖、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弹簧垫圈、充放阀体、放气电磁阀 盖、内六角锥形螺塞、第一钢球、垫片、膜片、第一弹簧、0型圈、第二钢球、鞍形弹簧垫圈、电 磁阀总成、防尘垫、第二弹簧和开槽螺塞;其位置和连接关系是从上到下,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弹簧垫圈、充气阀盖、第二钢球、第一弹簧、膜片、垫片、O型圈、第一钢球、充放阀体、电磁阀总成和放气电磁阀盖依次连接;垫片、膜片、0型圈和第一钢球由充放阀体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第一弹簧和第二钢球由充气阀盖上的相应凸台及孔位定位,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和弹簧垫圈将充气阀盖固 定在充放阀体上;从下到上,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弹簧垫圈、防尘垫、放气电磁阀盖、第二钢球、 第二弹簧、膜片、垫片、0型圈、充放阀体、电磁阀总成、鞍形弹簧垫圈和充气阀盖依次连接;垫片、膜片、0型圈和鞍形弹簧垫圈由充放阀体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电磁阀总成中 的静铁芯与充放阀体上的相应孔位配合;第二弹簧、防尘垫和第二钢球由放气电磁阀盖上 的相应孔位定位;电磁阀总成中的动铁芯与放气电磁阀盖上的相应孔位配合;内六角花形 圆柱头螺钉和弹簧垫圈将放气电磁阀盖固定在充放阀体上;充放阀体和充气阀盖的内腔组成a、b、c气室;充放阀体和放气电磁阀盖的内腔组成d、k气室;本充放气阀总成不动作时,a、b、d气室是相通的;b气室与外界空气连通有g 口和h 口,均为功能扩展接口,单独使用充放气阀总成 时用开槽螺塞封住;位于充放阀体的出口乃工艺孔,由第一钢球封住;c气室与外界空气有 χ 口和y 口,均为给轮胎进行充放气动作时气源与各桥轮胎之间的连通通道;位于充放阀体 的出口由内六角锥形螺塞封住;k气室与f 口相通;a气室与外界空气的出口位于充气阀盖上,为工艺孔,由第二钢球封住;d气室与 外界空气的出口位于放气电磁阀盖上,为工艺孔,由第二钢球封住。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气道通径大,充放气速度快;2、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装配;3、减少了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并可实现模具批量化生产;4、安装时减少了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安装效率;5、适用于在车辆行驶中或停车状态下,驾驶员在驾驶室内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对 车辆轮胎进行充气、放气或测压,以实现对轮胎压力的调节,从而提高轮胎或车辆通过沙 漠、泥泞或冰雪等复杂路面的能力,提高了车辆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视图(b、c气室结构剖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视图(a气室结构剖视);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视图(d气室结构剖视);图7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视图(a、b、d气室连通结构剖视);图8为电磁阀总成结构主视图;图9为电磁阀总成结构爆炸图;图10为充气阀盖结构立体图1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爆炸图(充气阀盖与电磁阀总成连接关系);图12为放气电磁阀盖结构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爆炸图(放气电磁阀盖与电磁阀总成连接关系)。其中I-充气阀盖;2-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3-弹簧垫圈;4-充放阀体;x-x Π , y-y Π , g-g Π , h_h 口 ;a-a气室,b_b气室,c_c气室,d_d气室,k_k气室;e-进气口,f-出气口;5-放气电磁阀盖;6-内六角锥形螺塞;7-第一钢球;8-垫片;9-膜片;10-第一弹簧;11-0 型圈;12-第二钢球;13-鞍形弹簧垫圈;14-电磁阀总成,14. 1-静铁芯,14. 2-第一 0型圈,14. 3_密封圈,14. 4_电磁线圈,14. 5-第二 0 型圈,14. 6-动铁芯,14. 7~ 弹簧;15-防尘垫;16-第二弹簧;17-开槽螺塞。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详细说明一、总体由图1-13可知,本专利技术包括充气阀盖1、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充 放阀体4、放气电磁阀盖5、内六角锥形螺塞6、第一钢球7、垫片8、膜片9、第一弹簧10、0型 圈11、第二钢球12、鞍形弹簧垫圈13、电磁阀总成14、防尘垫15、第二弹簧16和开槽螺塞 17 ;其位置和连接关系是如图11,从上到下,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充气阀盖1、第二钢球 12、第一弹簧10、膜片9、垫片8、0型圈11、第一钢球7、充放阀体4、电磁阀总成14和放气 电磁阀盖5依次连接;垫片8、膜片9、0型圈11和第一钢球7由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第一弹簧10和第二钢球12由充气阀盖1上的相应凸台及孔位定位,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和 弹簧垫圈3将充气阀盖1固定在充放阀体4上;如图13,从上到下,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防尘垫15、放气电磁阀盖5、第二钢球12、第二弹簧16、膜片9、垫片8、0型圈11、充放阀体4、电磁阀总成14、鞍形 弹簧垫圈13和充气阀盖1依次连接;垫片8、膜片9、0型圈11和鞍形弹簧垫圈13由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电 磁阀总成14中的静铁芯14. 1与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配合;第二弹簧16、防尘垫15和 第二钢球12由放气电磁阀盖5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电磁阀总成14中的动铁芯14. 6与放气 电磁阀盖5上的相应孔位配合;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和弹簧垫圈3将放气电磁阀盖5 固定在充放阀体4上;如图5,充放阀体4和充气阀盖1的内腔组成3个气室a、b、c ;如图6,充放阀体4和放气电磁阀盖5的内腔组成2个气室d、k ;如图7,本充放气阀总成不动作时,a、b、d气室a、b、d是相通的;如图4、7,b气室b与外界空气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充放气阀总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充气阀盖(1)、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充放阀体(4)、放气电磁阀盖(5)、内六角锥形螺塞(6)、第一钢球(7)、垫片(8)、膜片(9)、第一弹簧(10)、O型圈(11)、第二钢球(12)、鞍形弹簧垫圈(13)、电磁阀总成(14)、防尘垫(15)、第二弹簧(16)和开槽螺塞(17);  其位置和连接关系是:  从上到下,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充气阀盖(1)、第二钢球(12)、第一弹簧(10)、膜片(9)、垫片(8)、O型圈(11)、第一钢球(7)、充放阀体(4)、电磁阀总成(14)和放气电磁阀盖(5)依次连接;  垫片(8)、膜片(9)、O型圈(11)和第一钢球(7)由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第一弹簧(10)和第二钢球(12)由充气阀盖(1)上的相应凸台及孔位定位,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和弹簧垫圈(3)将充气阀盖(1)固定在充放阀体(4)上;  从下到上,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弹簧垫圈(3)、防尘垫(15)、放气电磁阀盖(5)、第二钢球(12)、第二弹簧(16)、膜片(9)、垫片(8)、O型圈(11)、充放阀体(4)、电磁阀总成(14)、鞍形弹簧垫圈(13)和充气阀盖(1)依次连接;  垫片(8)、膜片(9)、O型圈(11)和鞍形弹簧垫圈(13)由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电磁阀总成(14)中的静铁芯(14.1)与充放阀体4上的相应孔位配合;第二弹簧(16)、防尘垫(15)和第二钢球(12)由放气电磁阀盖(5)上的相应孔位定位;电磁阀总成(14)中的动铁芯(14.6)与放气电磁阀盖(5)上的相应孔位配合;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2)和弹簧垫圈(3)将放气电磁阀盖(5)固定在充放阀体(4)上;  充放阀体(4)和充气阀盖(1)的内腔组成3个气室(a、b、c);  充放阀体(4)和放气电磁阀盖(5)的内腔组成2个气室(d、k);  本充放气阀总成不动作时,a、b、d气室(a、b、d)是相通的;  b气室(b)与外界空气连通有g口(g)和h口(h),均为功能扩展接口,单独使用充放气阀总成时用开槽螺塞(17)封住;位于充放阀体4的出口乃工艺孔,由第一钢球(7)封住;c气室(c)与外界空气有x口(x)和y口(y),均为给轮胎进行充放气动作时气源与各桥轮胎之间的连通通道;位于充放阀体(4)的出口由内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华余同彦张光明朱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