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53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套筒、电机、螺杆、螺母,套筒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件固定,电机位于套筒内,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螺母与螺杆螺纹配合,还包括拉杆、弹簧,拉杆为空心杆,拉杆对螺杆形成环绕,拉杆的一端与螺母固定连接,拉杆的另一端与位于套筒外部的第二连接部件固定,弹簧位于套筒内且套在拉杆上,弹簧的一端与螺母配合,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筒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簧的张力来平衡车门对电动撑杆的拉力。衡车门对电动撑杆的拉力。衡车门对电动撑杆的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动撑杆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汽车的普及,车企对于车门开闭方式(尤其是电动开闭)的需求日益提高。一个好的车门开闭方式,可以为车企提供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0003]市面上有很多电动撑杆,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撑杆提供的都是往外的推力。主要用于SUV/MPV车型的尾门上,撑杆往外推的力,在尾门铰链位置产生的扭矩,基本上能够和尾门重力在尾门铰链位置产生的扭矩保持平衡。这时候加上电机输出的力,就可以实现尾门点电动开闭。这种撑杆不太适用于向下开的尾门,比如皮卡车箱门,具备天地门SUV的地门。因为撑杆提供推力和尾门产生的重力,方向相同。开门的时候,过快的打开尾门,可能会对尾门产生冲击破坏。关门的时候,需要电机客服尾门重力和撑杆推力,才能关上尾门,对电机的要求特别高。
[0004]目前还有一种轿车尾门的U型或T型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中需要使电机和拉簧平行或垂直放置,宽度方向较宽,占用空间比较大,对布局不利。而且该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本技术通过弹簧的张力来平衡车门对电动撑杆的拉力。
[000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套筒、电机、螺杆、螺母,套筒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件固定,电机位于套筒内,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螺母与螺杆螺纹配合,还包括拉杆、弹簧,拉杆为空心杆,拉杆对螺杆形成环绕,拉杆的一端与螺母固定连接,拉杆的另一端与位于套筒外部的第二连接部件固定,弹簧位于套筒内且套在拉杆上,弹簧的一端与螺母抵顶,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筒抵顶。
[0008]进一步地,套筒的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环状凸台,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筒内的环状凸台抵顶。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转接头,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头与第二连接部件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包括主体,主体的周面上设有第一环状凸起部,主体上还设有用于与第二连接部件卡接且位于第一环状凸起部一侧的第一卡槽,主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拉杆卡接且位于第一环状凸起部一侧的第二卡槽。
[0011]当拉杆向套筒伸出时,弹簧的一端受螺母的挤压,弹簧的另一端受环状凸台的挤压,从而使弹簧压缩,反之,压缩状态的弹簧对螺母产生张力作用,螺母将该张力传递给拉杆,张力对拉杆的方向与车门对拉杆拉力的方向相反,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上述结构的电动撑杆通过弹簧的张力,来平衡车门对拉杆的拉力,开门时拉着尾门,以免尾门过快打开,产
生冲击破坏。关门时,拉力有助于尾门关闭,对电机的要求就降低了要求。同时上述结构的电动撑杆为一字型结构,空间占用较少,对产品布局有利。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I部放大图。
[0014]图3为图1中的P部放大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16]附图中的标记:
[0017]第一连接部件1,第二连接部件2,套筒3,环状凸台3a,电机4,螺杆5,螺母6,拉杆7,弹簧8,转接头9,主体9a,第一环状凸起部9b,第一卡槽9c,第二卡槽9d,电动撑杆A,车门B。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A,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第二连接部件2、套筒3、电机4、螺杆5、螺母6,套筒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件1固定,第一连接部件1上设有铰接孔,第一连接部件1用于与车辆铰接。
[0020]电机4位于套筒3内,螺杆5的一端与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螺母6与螺杆5螺纹配合, 在第一连接部件1的周面上设有引线孔,第一连接部件1与套筒3连接的一端设有让位孔,所述导线穿过引线孔和让位孔后与电机4连接,电机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件1配合,优选的方式是,电机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件1抵顶。
[0021]还包括拉杆7、弹簧8,拉杆7为空心杆,拉杆7对螺杆5形成环绕,拉杆7的一端与螺母6固定连接,拉杆7的另一端与位于套筒3外部的第二连接部件2固定,第二连接部件2与汽车车门(例如尾门)铰接,第二连接部件2不能以自身的轴心线进行旋转,由于拉杆7分别与第二连接部件2和套筒3固定,因此,当电机4驱动螺杆5旋转时,螺杆5将动力传递给螺母6,由于螺母6通过拉杆7与第二连接部件2固定,从而使得螺母6只能沿着螺杆5的轴向直线运动。
[0022]弹簧8位于套筒3内且套在拉杆7上,弹簧8的一端与螺母6抵顶,弹簧8的另一端与套筒3抵顶。套筒3的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环状凸台3a,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与套筒3内的环状凸台3a抵顶。
[0023]当拉杆7向套筒3伸出时,弹簧8的一端受螺母6的挤压,弹簧8的另一端受环状凸台3a的挤压,从而使弹簧8压缩,反之,压缩状态的弹簧8对螺母6产生张力作用,螺母6将该张力传递给拉杆7,张力对拉杆7的方向与车门B对拉杆7拉力的方向相反(撑杆伸长越长,弹簧8被压缩得越短,产生的拉力越大),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上述结构的电动撑杆通过弹簧的张力,来平衡车门B对拉杆7的拉力,开门时拉着尾门,以免尾门过快打开,产生冲击破坏。关门时,拉力有助于尾门关闭,对电机的要求就降低了要求。同时上述结构的电动撑杆为一字型结构,空间占用较少,对产品布局有利。
[0024]还包括转接头9,拉杆7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头9与第二连接部件2固定。所述转接头9包括主体9a,主体9a的周面上设有第一环状凸起部9b,主体9a上还设有用于与第二连接部
件2卡接且位于第一环状凸起部9b一侧的第一卡槽9c,主体9a上还设有用于与拉杆7卡接且位于第一环状凸起部9b另一侧的第二卡槽9d。相应地,在第二连接部件2的周面上设有与第一卡槽9c配合的 第一凸起,在拉杆7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卡槽9d配合的第二凸起。
[0025]上述通过转接头9与拉杆7和第二连接部件2的卡接配合,使得连接的可靠性获得提升。
[0026]本技术的电动撑杆具有如下优点:
[0027]1、电动撑杆提供拉力,尾门开启时,拉力防止尾门快速的打开;尾门关闭时,拉力有助于尾门的关闭,可以轻松实现关门,降低了对电机的要求,可以用更小的成本更低的电机实现电动开闭。
[0028]2、电动撑杆为一字型结构,比传统U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内置弹簧8后,比传统U型结构的拉簧在成本和装配上更具有优势。
[0029]3、通过调整安装点和弹簧的输出力,可以适应多种翻盖机构的使用要求。
[0030]4、通过与控制器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一种产品满足多种车型要求,增加产品通用性。
[0031]最后应当说明: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第二连接部件(2)、套筒(3)、电机(4)、螺杆(5)、螺母(6),套筒(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件(1)固定,电机(4)位于套筒(3)内,螺杆(5)的一端与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螺母(6)与螺杆(5)螺纹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7)、弹簧(8),拉杆(7)为空心杆,拉杆(7)对螺杆(5)形成环绕,拉杆(7)的一端与螺母(6)固定连接,拉杆(7)的另一端与位于套筒(3)外部的第二连接部件(2)固定,弹簧(8)位于套筒(3)内且套在拉杆(7)上,弹簧(8)的一端与螺母(6)抵顶,弹簧(8)的另一端与套筒(3)抵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怀磊赵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