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78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用烘干机,其于一机台本体内可转动地设有一内胴,以及于机台本体之一侧设置有一入风管,另侧设有一出风管,而于出风管周围设有一三层式加热装置,可大幅地提升加热效能、快速烘干衣物,于机台本体底部则设有一驱动装置,用以转动与支撑机台本体内之内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进行烘干与节省能源之工业 用烘干机。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的工业用烘干机,如图11所示,其于一机台(80)内部可转动地设有一圆 筒状之内胴(81),于机台背面则安装有一驱动装置(无符号)连动旋转该内胴(81),于机 台(80)前侧形成一开口连通至内胴(81)内部,于机台(80)前侧枢设有一门部(82)控制开 口之开闭状态,又于机台(80)的上部设有一抽风装置(无符号),以及设有一入风管(83) 连通于内胴(81),并且入风管(83)连接于抽风装置,用以抽入外部空气导引进入内胴(81) 中,而于入风管(83)周围则设有一单层式热交换器(84),热交换器(84)导入外部锅炉的热 蒸气,对经由入风管(83)通入内胴(81)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利于烘干胴内(81)中衣物。一般工业用烘干机的使用方式,先开启门部(82)将待烘干的衣物置入内胴(81) 内,并关闭门部(82)启动工业用烘干机,此时,抽风装置运转抽入外部空气至入风管(83) 内,同时单层式热交换器(84)导入热蒸气加热入风管(83)内的空气,加热后的空气便会通 入转动中的内胴(81)中,并利用内胴(81)转动,以及热风干燥的方式将衣物烘干,并且于 烘干后再度开启门部(82)取出衣物。然而,由于一般的工业用烘干机仅以单层式热交换器(84)加热入风管(83)内的 空气,因此,往往造成热能不足、无法快速提升空气温度,耗费烘干时间,并且入风管(83) 内的热空气系直接垂直向下吹入内胴(81)中,因此产生一道纵向的切割阻力,而造成内胴 (81)的旋转阻力,增加驱动装置负担,甚至影响内胴(81)的旋转平衡。此外,一般工业用烘干机的置入/取出开口,仅设置于工业用烘干机的前侧,而无 法有效地配合输送带线性的运输作业,难以适应全自动化的机械操作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一般工业用烘干机的热交换器加热效能不足,而无法使空气迅速升温,从而 产生了烘干效率不佳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容纳大量衣物、稳定旋 转以及快速烘干的工业用烘干机,以达到快速烘干、加热效能提升、以及节省能源之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工业用烘干机,其包含有一机台本体、一加热装置与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台本体系包含有一内胴、一入风管与一出风管,其中,内胴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 机台本体内部;入风管系设置于机台本体之一侧,并形成一入风通道贯通至机台本体内部; 出风管设置于机台本体之另侧,并形成一出风通道贯穿于机台本体内部;加热装置设置于入风管周围,并包含有可快速提供热能之一层以上的热交换器; 以及驱动装置设置于机台本体底部,并可转动地抵靠支撑内胴下部。进一步地,所述之工业用烘干机,其中,所述之加热装置系三层式热交换器。所述之工业用烘干机,其中,所述之出风管上系设有一抽风装置。所述之工业用烘干机,其中,所述之机台本体于内部贯设有一吹气通道,该吹气通 道系连通至内胴与出风通道;于出风通道与吹气通道的交接处进一步设有一切换装置,可 选择地连通出风通道至出风管外部或连通出风通道至吹气通道。所述之工业用烘干机,其中,所述之出风管上设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 电连结于驱动装置。所述之工业用烘干机,其中,所述之加热装置包含有一前段热交换器、一中段热交 换器、一后段热交换器、一第一冷却水器与一第二冷却水器,其中,前段、中段、后段热交换 器分别设置于入风管的前段、中间段、后段位置上,并分别包含有一输出管;第一冷却水器 设置于前段热交换器的输出管上;第二冷却水器设置于中段与后段热交换器之输出管上。所述之工业用烘干机,其中,所述之驱动装置包含有一驱动轮、一从动轮与一驱动 轴、一驱动马达与两自由轮,其中,驱动轮设置于机台本体一侧之一端,并以轮面抵靠于内 胴外周面;从动轮设置于机台本体一侧之另端,并以轮面抵靠于内胴外周面;驱动轴连接 驱动轮与从动轮;驱动马达连动于驱动轮;两自由轮分别设置于机台本体另侧之两端,并 分别以且轮面抵靠于内胴的外周面。所述之工业用烘干机,其中,所述之出风管上设有一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包含 有一抽风马达,以及连动于所述抽风马达之扇叶,所述扇叶包含有复数片叶片,所述复数片 叶片系呈直立设置、放射状排列、平衡的环状分布。所述之工业用烘干机,其中,所述之抽风装置包含有一扇叶,所述扇叶包含有复数 片之叶片,各叶片呈中空之片体,并包含有一内导流板、一外导流板与一中央空间,其中,所 述内导流板与所述外导流板分别以内侧缘与外侧缘相互接合,并于中央间隔形成所述中央 空间。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的工业用烘干机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之加热装置配置有前段、中段、后段三层式的热交换器,可大幅地提 升加热效能,同时再搭配两组冷却水器,可有效节省热蒸气的用量,达到节省能源之目的。2.本技术于机台本体内设置的入风通道与出风通道,其配置方式可使空气于 内胴中形成顺向风,以降低空气切割阻力、减轻驱动装置的负担。3.本技术利用温度传感器可适应内胴中衣物含水状态,自动调整驱动装置旋 转速度。4.本技术利用抽风装置,以抽风马达根据现场背压大小,判断调整转速,以维 持整体抽风、排气的稳定度。5.本技术之抽风装置的扇叶为平衡的环状分布,各叶片的导流板呈流线型, 并于内部形成中空,可有效地吸收叶片变形量,维持扇叶的转动平衡。6.本技术之切换装置可控制切换排出空气,或者是将空气导入吹气通道,使 衣物自动排出。7.本技术之驱动装置系设置于机台本体的底部,具有平衡支撑与稳定旋转内 胴之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正视之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之后视之外观立体图。图3为系本技术之入风、出风之空气流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机台本体上驱动装置之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之加热装置之前视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之加热装置之后视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之扇叶之放大外观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之扇叶之局部放大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之切换装置伸出伸缩压缸之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之切换装置退缩伸缩压缸之俯视图。图11为现有技术之工业用烘干机之外观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机台本体 11、安装通孔110、进入口 111、排出口12、前门部13、后门部14、入风管15、出风管150、吹风口16、内胴20、驱动装置21、驱动轮组210、驱动轮211、从动轮212、驱动轴22、驱动马达23、自由轮组230、自由轮30、加热装置31、前段热交换器32、中段热交换器33、后段热交换器310,320,330、输入管311,321,331、输出·34、第一冷却水器35、第二冷却水器40、抽风装置41、抽风马达42、扇叶420、上盖421、叶片422、底盘423、内导流板424、外导流板425、中央空间50、温度传感器60、切换装置61、枢轴62、挡风板63、伸缩压缸630、曲柄71、蒸气输出管72、蒸气回流管80、机台81、内胴82、门部83、入风管84、热交换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之工业用烘干机,如图1-3所示,其包含有一机台本体10、一驱动装置 20、一加热装置30、一抽风装置40、一温度传感器50与一切换装置60,其中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工业用烘干机,其包含有一机台本体、一加热装置与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台本体包含有一内胴、一入风管与一出风管,其中,内胴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机台本体内部;入风管设置于机台本体之一侧,并形成一入风通道贯通至机台本体内部;出风管设置于机台本体之另侧,并形成一出风通道贯穿于机台本体内部;加热装置设置于入风管周围,并包含有可快速提供热能之一层以上的热交换器;以及驱动装置设置于机台本体底部,并可转动地抵靠支撑内胴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能树
申请(专利权)人:伟裕机械板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