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37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下组合壳、与下组合壳相对应盖合形成腔体的上组合壳,所述下组合壳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口,包括用于支撑定位电子控制单元的定位板、设置于定位板上方升降移动布置用于压接定位电子控制单元的压动组件、以及相对于定位板水平移动布置的侧推气密接入组件;所述插接口的口部内设置有贯穿其内部腔体的通孔,所述侧推气密接入组件包括滑动设置的滑板、设置于滑板的侧面的橡胶层、以及设置于橡胶层内的气孔,所述气孔的外部接入气密性检测仪,所述橡胶层与插接口密封靠接,所述气孔与通孔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气密性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控制单元(ECU),又称为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电子控制单元可以说是现代汽车的核心电子元件之一。电子控制单元是发动机的综合控制装置,是随时监控着输入的各种数据,比如刹车、换挡等,和汽车运行的各种状态,加速、打滑、油耗等,并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计算各种传感器送来的信息,经过处理以后,把各个参数发送给各相关的执行机构。传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会预留线缆的通孔,常规的也会对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和防水性检测,由于通孔的外露设计,在电子控制的单元的壳体组装时难免在通孔位置产生泄漏,例如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2020662476.2一种适用于ECU的气密性检测机构,公开了ECU的检测孔与连接孔相连通,检测孔与气密性检测仪连接,接入孔与通气孔相连通,接入孔连接有储气罐,其中ECU的两侧分别具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上述技术问题,且相应的气密性检测机构也相对复杂,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从而实现电子控制单元精准定位,对电子控制单元的单向通孔接入气密性检测仪即可实现检测,简化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4]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下组合壳、与下组合壳相对应盖合形成腔体的上组合壳,所述下组合壳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口,包括用于支撑定位电子控制单元的定位板、设置于定位板上方升降移动布置用于压接定位电子控制单元的压动组件、以及相对于定位板水平移动布置的侧推气密接入组件;所述插接口的口部内设置有贯穿其内部腔体的通孔,所述侧推气密接入组件包括滑动设置的滑板、设置于滑板的侧面的橡胶层、以及设置于橡胶层内的气孔,所述气孔的外部接入气密性检测仪,所述橡胶层与插接口密封靠接,所述气孔与通孔连通设置。
[0005]具体的,所述下组合壳与插接口一体连接成型,所述下组合壳的顶部周向设置有凸缘,所述上组合壳的底部周向设置有环槽,所述凸缘和环槽相对应匹配扣接。
[0006]具体的,所述环槽与凸缘胶粘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定位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电子控制单元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柱。
[0008]具体的,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下组合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内设置有对应定位柱的定位孔。
[0009]具体的,所述定位板两侧设置有用于检测定位板上电子控制单元是否定位到位的传感器。
[0010]具体的,所述压动组件包括固定架、设置于固定架顶部的第一驱动件、安装于第一驱动件底部的压板、安装于压板两侧对称布置的一组尼龙压块、以及安装于压板中部的一组压杆;所述尼龙压块活动抵靠定位连接耳,所述压杆活动抵靠定位电子控制单元的上组合壳。
[0011]具体的,所述滑板沿一组滑轨滑动设置。
[0012]具体的,所述定位板的端面设置有用于限位滑板靠近电子控制单元的距离的缓冲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4]电子控制单元的通孔位于插接口,使得该通孔为单向孔,避免传统的结构需要分为两端开孔而造成设备复杂问题;通过侧推气密接入组件可以直接对电子控制单元的插接口密封定位,通过充气的方式对插接口内的通孔充气,高效且准确的判断电子控制单元内腔的压力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上组合壳和下组合壳胶粘密封的情况,检测较为高效且橡胶层贴靠覆盖插接口,保障了接入插接口的密封性,对电子控制单元的气密性检测结果准确;压动组件对电子控制单元的多处位置进行压动限位,确保电子控制单元精准定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施例中侧推气密接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施例中压动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数字表示:
[0021]1电子控制单元、11下组合壳、12上组合壳、13插接口、14凸缘、15通孔、16连接耳、2定位板、21定位槽、22定位柱、23缓冲杆、3传感器、4压动组件、41固定架、42第一驱动件、43压板、44尼龙压块、45压杆、5侧推气密接入组件、51滑轨、52滑板、53橡胶层、54气孔、55第二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5所示,本实施例为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用于支撑定位电子控制单元1的定位板2、设置于定位板2两侧用于检测定位板2上电子控制单元1是否定位到位的传感器3、设置于定位板2上方升降移动布置用于压接定位电子控制单元1的压动组件4、以及相对于定位板2水平移动布置的侧推气密接入组件5。
[0025]其中,电子控制单元1相较于传统的结构存在较大区别,电子控制单元1包括下组合壳11、与下组合壳11相对应盖合形成腔体的上组合壳12;下组合壳11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口13,下组合壳11与插接口13一体连接成型,下组合壳11的顶部周向设置有凸缘14,上组合
壳12的底部周向设置有环槽,凸缘14和环槽相对应匹配扣接,为了确保下组合壳11和上组合壳12的组装密封性能,环槽内涂布胶层进行粘接。下组合壳11和上组合壳12组装完成后再送入气密性检测设备进行气密性检测。插接口13的口部内设置有贯穿其内部腔体的通孔15。
[0026]上述定位板2、压动组件4、侧推气密接入组件5均安装于机架上,机架内设置有电性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控制系统,确保压动组件4、侧推气密接入组件5的驱动时机和驱动位置。
[0027]定位板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电子控制单元1的定位槽21,定位槽21内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柱22,电子控制单元1的下组合壳11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连接耳16,连接耳16内设置有对应定位柱22的定位孔。当电子控制单元1定位至定位板2时,下组合壳11贴靠定位槽21,连接耳16定位在定位柱22上。
[0028]本实施例中传感器3为一组光电传感器,当电子控制单元1准确定位在定位板2时,传感器3检测产品到位并反馈信息至控制系统,从而压动组件4、侧推气密接入组件5驱动开始检测。
[0029]压动组件4包括固定架41、设置于固定架41顶部的第一驱动件42、安装于第一驱动件41底部的压板43、安装于压板43两侧对称布置的一组尼龙压块44、以及安装于压板43中部的一组压杆45。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2为气缸。尼龙压块44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下组合壳、与下组合壳相对应盖合形成腔体的上组合壳,所述下组合壳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定位电子控制单元的定位板、设置于定位板上方升降移动布置用于压接定位电子控制单元的压动组件、以及相对于定位板水平移动布置的侧推气密接入组件;所述插接口的口部内设置有贯穿其内部腔体的通孔,所述侧推气密接入组件包括滑动设置的滑板、设置于滑板的侧面的橡胶层、以及设置于橡胶层内的气孔,所述气孔的外部接入气密性检测仪,所述橡胶层与插接口密封靠接,所述气孔与通孔连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组合壳与插接口一体连接成型,所述下组合壳的顶部周向设置有凸缘,所述上组合壳的底部周向设置有环槽,所述凸缘和环槽相对应匹配扣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与凸缘胶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金秦雨生
申请(专利权)人:灵动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