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992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属于叠合板施工吊装技术领域,该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包括叠合板和四个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且插设在叠合板侧壁上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往复驱动机构和两个上下对应的夹持构件,往复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驱动机构和丝杠螺母机构,转动驱动机构与丝杠螺母机构传动连接;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叠合板施工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施工工艺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通过模板搭建

钢筋铺设

混凝土浇筑完成,因为全采用浇筑法,需要使用大量模板和混凝土,消耗材料过多,同时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现阶段推出叠合板,通过环保材料制成,且在使用叠合板后,可减少模板的使用,以叠合板作为部分底板进行浇筑,同时因为叠合板中也设置了钢筋,因此叠合板可代替一部分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即减少模板材料,也减少了混凝土用量

[0003]叠合板是由工厂按规格进行批量生产,再通过货车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人工将塔吊挂钩钩在叠合板龙骨上,通过塔吊将叠合板运送至需要安装的楼层,该楼层已安装好模板,在需安装叠合板的部分镂空,不安装模板,只搭建能放置叠合板的模台,在塔吊将叠合板运送至楼层后,通过人工肉眼进行定位,同时配合塔吊将叠合板缓慢落在模台上,塔吊工作时,即使在人工辅助情况下仍存在工作不稳定,使得叠合板偏移模台处较多,需要通过人工使用撬棍进行手动调节,施工吊装工作流程才算完成,吊装叠合板过程,叠合板需要保留部分体积位于模台外,用于使得叠合板能够与现浇注的混凝土接触混合,而在安装叠合板时,工人无法快速使得叠合板与模台平齐,同时叠合板伸出模台部分不符合规格,过少会导致叠合板与混凝土混合地方不够,容易脱落,因此在吊装叠合板过程需保证叠合板伸出模台位置处于设定范围,否则需重新测量吊装或需要人工对叠合板位置进行多次调节,这样不仅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重新测量吊装叠合板时,叠合板还有具有脱落的风险,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0004]为此,为了使得叠合板能够快速平齐,保证伸出部分处于设定范围,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吊装工作效率,提出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板在放置过程中,难以快速与模台快速对齐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包括:叠合板和四个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且插设在叠合板侧壁上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往复驱动机构和两个上下对应的夹持构件,往复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驱动机构和丝杠螺母机构,转动驱动机构与丝杠螺母机构传动连接;丝杠螺母机构包括第一丝杠和设在第一丝杠上的两个移动螺母,移动螺母与第一丝杠螺纹配合,夹持构件与移动螺母固定连接;丝杠螺母机构用以驱动两个夹持构件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相对或相向运动,以使夹持构件能够夹持在叠合板的边缘处;
安装架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位于远离叠合板的一侧;安装架上设有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沿前后方向延伸,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下对应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块内部的主动斜齿轮,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丝杠一端的棘轮和固定安装在第一丝杠另一端的把手;所述棘轮啮合有棘齿,所述棘轮和棘齿与安装架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底部转动安装有复位转轴,所述复位转轴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棘齿相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杠包括旋向相反的左螺纹段和右螺纹段,两个所述移动螺母与第一丝杠的左螺纹段和右螺纹段螺纹配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远离刻度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转板,所述夹持构件包括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夹板,两个夹板的相对一侧固定设有夹块,两个夹块的相对一侧转动嵌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半圆形夹板,半圆形夹板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半圆形柱结构,半圆形夹板能够在夹块上左右摆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

顶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侧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与底板和顶板相连的一端与叠合板侧壁相平行;所述底板内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滑槽相连通的第一槽口,所述顶板内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顶板内部设有与第二滑槽相连通的第二槽口;两个所述夹板分别与其相邻的槽口相对应,夹板使其能够从槽口伸出和缩回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底板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叠合板的一端设置有测量板,所述测量板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内部安装有带动测量板在刻度尺上进行左右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滑块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测量板的上表面连接有
L
形定位板,所述
L
形定位板的一端与测量板固定连接,所述
L
形定位板的另一端与顶板滑动连接;所述测量板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块内部的主动斜齿轮,所述主动斜齿轮啮合有从动斜齿轮,所述主动斜齿轮的前端伸出滑块外部,且固定设有第二转板;所述从动斜齿轮靠近叠合板侧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向右方延伸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与测量板螺纹连接,且穿入测量板内部;所述测量板远离叠合板的一端与滑块靠近叠合板的一端相抵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块内部的主动齿轮,所述滑块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左右相互对称的齿条;所述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上固定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转动穿出滑块;
所述齿条与刻度尺的前端滑动连接,所述刻度尺前端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齿条的前部滑动设在卡槽内;所述齿条远离刻度尺的一端能够抵靠在卡槽的内壁上,以固定滑块的位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转板,且第一滑块位于滑块外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
该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将滑块靠近叠合板的一端与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通过固定组件将滑块固定在刻度尺上,顺时针转动第二转板能够带动测量板朝叠合板侧壁的方向移动,调节测量表板到零刻度线上的距离,使其处于设定范围内

[0016]通过
L
形定位板能够使的叠合板侧壁到刻度尺上零刻度线的位置也处于在设定范围内,通过塔吊将叠合板吊装到模台上,模台的侧壁与激光传感器发射出来的光线重合,从而能够使得叠合板到模台侧壁之间的距离处于在设定范围内,能够快速与模台对齐安装

[0017]2、
该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转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一丝杠进行转动,第一丝杠带动夹板朝着叠合板移动,夹板上设有夹块,夹块内部的半圆形夹板能够对凹凸不平的平面进行夹紧,
L
形定位板不受到叠合板表面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精准度,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板(
10
)和四个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且插设在叠合板(
10
)侧壁上的安装架(
11
);安装架(
11
)上设有往复驱动机构和两个上下对应的夹持构件,往复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驱动机构和丝杠螺母机构,转动驱动机构与丝杠螺母机构传动连接;丝杠螺母机构包括第一丝杠(
40
)和设在第一丝杠(
40
)上的两个移动螺母(
48
),移动螺母(
48
)与第一丝杠(
40
)螺纹配合,夹持构件与移动螺母固定连接;丝杠螺母机构用以驱动两个夹持构件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相对或相向运动,以使夹持构件能够夹持在叠合板(
10
)的边缘处;安装架(
11
)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刻度尺(
19
),刻度尺(
19
)的零刻度线位于远离叠合板(
10
)的一侧;安装架(
11
)上设有激光发射器(
18
),激光发射器(
18
)发射出的激光沿前后方向延伸,激光发射器(
18
)发射出的激光与刻度尺(
19
)的零刻度线上下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丝杠(
40
)一端的棘轮(
43
)和固定安装在第一丝杠(
40
)另一端的把手(
44
);所述棘轮(
43
)啮合有棘齿(
45
),所述棘轮(
43
)和棘齿(
45
)与安装架(
11
)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
11
)底部转动安装有复位转轴(
46
),所述复位转轴(
46
)上设有复位弹簧(
47
),所述复位弹簧(
47
)与棘齿(
45
)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
40
)包括旋向相反的左螺纹段和右螺纹段,两个所述移动螺母(
41
)与第一丝杠(
40
)的左螺纹段和右螺纹段螺纹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包括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夹板(
41
),两个夹板(
41
)的相对一侧固定设有夹块(
41a
),两个夹块(
41a
)的相对一侧转动嵌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半圆形夹板(
42
),半圆形夹板(
42
)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半圆形柱结构,半圆形夹板(
42
)能够在夹块(
41a
)上左右摆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
11
)包括底板(
11a


顶板(
11b
)和侧板(
11c
),所述底板(
11a
)与侧板(
11c
)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
11b
)与侧板(
11c
)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侧板(
11c
)与底板(
11a
)和顶板(
11b
)相连的一端与叠合板(
10
)侧壁相平行;所述底板(
11a
)内部设有第一滑槽(
12
),所述底板(
11a
)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滑槽(
12
)相连通的第一槽口(
121
),所述顶板(
11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福李志刚马涛建阳阳王浩林金华杨婷婷孙运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