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978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射体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射体化合物
,具体涉及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
(
简称
OLED)
及相关的研究早在
1963

pope
等人首先发现了有机化合物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
。1987
年美国的柯达公司用蒸镀有机小分子的方法制成了一种非晶膜型器件,将驱动电压降到了
20V
以内

这类器件由于具有超轻薄

全固化

自发光

亮度高

视角宽

响应速度快

驱动电压低

功耗小

色彩鲜艳

对比度高

工艺过程简单

温度特性好

可实现柔软显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和面光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研究

开发和使用

[0003]有机电致发光主要分为荧光和磷光,但根据自旋量子统计理论,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概率为
1:3
,即来自单重态激子辐射跃迁的荧光的理论极限为
25
%,三重态激子辐射跃迁的荧光的理论极限为
75


如何利用r/>75
%的三线态激子的能量成为当务之急
。1997

Forrest
等发现磷光电致发光现象突破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量子效率
25
%效率的限制
,
引起人们对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广泛关注

[0004]据信配体直接促成磷光材料的光敏性质,配体可称为“光敏性的”。
当配体并不促成发光材料的光敏性质时,配体可称为“辅助性的”,但辅助性的配体可更改光敏配体的性质

[000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磷光材料的量子效率

同时降低升华温度的配体,调整磷光材料薄膜的排列方式,提高器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装置

[0008]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9]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芳环或杂芳环,所述芳环或杂芳环中具有至少一个式
(I)
所示的取代基:
[0010][0011]式
(I)
中:
[0012]环
A
表示5元碳环
、5
元杂环
、6
元碳环
、6
元杂环,或没有环
A

[0013]R1、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



腈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基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硅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链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4~
C
40
环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杂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炔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60
杂芳基组成的群组;
[0014]R3表示一个或多个至饱和取代,各自独立地选自氢



卤原子

腈基

酰基

羧基

醚基

酯基

异腈基

硫基

硒烷基

亚磺酰基

磺酰基

膦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基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胺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硅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链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4~
C
40
环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杂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炔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60
杂芳基组成的群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芳环或杂芳环,所述芳环或杂芳环中具有至少一个式
(I)
所示的取代基:式
(I)
中:环
A
表示5元碳环
、5
元杂环
、6
元碳环
、6
元杂环,或没有环
A

R1、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



腈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基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硅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链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4~
C
40
环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杂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炔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60
杂芳基组成的群组;
R3表示一个或多个至饱和取代,各自独立地选自氢



卤原子

腈基

酰基

羧基

醚基

酯基

异腈基

硫基

硒烷基

亚磺酰基

磺酰基

膦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基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胺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硅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链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4~
C
40
环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杂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40
炔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
60
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
60
杂芳基组成的群组;虚线代表式
(I)
与所述芳环的连接键;表示单键或双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是具有金属

碳键的金属配位络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选自
Ir、Rh、Re、Ru、Os、Pt、Pd

Au。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作为磷光发射体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式
M(L
A
)
x
(L
B
)
y
(L
C
)
z
;其中
L
A
为第一配体,
L
B
为第二配体,
L
C
为第三配体,且
L
A
、L
B
、L
C
可以相同或不同;其中所述金属
M

Ir

Pt
;其中
x

1、2
或3;其中
y

0、1
或2;其中
z

0、1
或2;
并且
x+y+z
是所述金属
M
的氧化价态;其中
L
A
、L
B

L
C
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化合物组成的群组:
或者所述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其中每个
Ar1独立地选自下述基团中组成的群组:
其中
L
B

L
C
还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其中,每个
R4、R5、R6、R7或
R8可表示单取代

二取代

三取代

四取代或无取代;其中每个
R4、R5、R6、R7、R8或
R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



卤原子

腈基

酰基

羧基

醚基

酯基

异腈基

硫基

硒烷基

亚磺酰基

磺酰基

膦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
40
直链杂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40
支链或环状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华闫成洋梁红红秦子杰张宇炜唐怡杰韩靖雯姚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八亿时空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