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914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5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对供电线缆进行支撑的托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现场中需要进行临时架设供电线缆,从而满足建筑施工的用电需要,因此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部件,在现有的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中,还都是具有安装箱的框架,通过在安装箱中安装升降滚轮使框架进行运动,由于需要对升降滚轮施加很大的工作扭矩,才能实现升降滚轮在安装箱中的升降运动,从而影响了对供电线缆的移动效率,同时不能够将临时用电的电缆线进行卡紧固定,从而保证用电的安全,在使用时电缆线易产生滑动,且不方便对电缆支撑时的高度进行一定的调节,使得装置的适用性较差,不方便使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放置在供电线缆支撑架放置工位的地基上的支撑部进行螺纹作用力高度调节的技术特征,对都是具有安装箱的框架需要对升降滚轮施加很大的工作扭矩才能实现升降滚轮在安装箱中的升降运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
2023
年5月
18
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

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使用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对供电线缆的移动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包含有用于对供电线缆进行支撑的托座

设置在托座上的移动车

设置在移动车上的制动螺杆

设置在制动螺杆上的制动板

设置在制动板与移动车之间的导向杆组

[0006]由于设计了托座

移动车

制动螺杆

制动板和导向杆组,通过托座和移动车,实现了对供电线缆进行架空支撑,通过制动板,实现了放置在供电线缆支撑架放置工位的地基上,通过制动螺杆和导向杆组,实现了对制动板进行工作位置状态调节,实现了对放置在供电线缆支撑架放置工位的地基上的支撑部进行螺纹作用力高度调节,解决了对都是具有安装箱的框架需要对升降滚轮施加很大的工作扭矩才能实现升降滚轮在安装箱中的升降运动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供电线缆的移动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对放置在供电线缆支撑架放置工位的地基上的支撑部进行螺纹作用力高度调节的方式把托座

移动车

制动螺杆

制动板和导向杆组相互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进行工作位置状态调节的方式把制动板和导向杆组与托座

移动车和制动螺杆联接

[000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 导向杆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

[0010]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移动车进行下置制动连接,优化了制动操作空间

[001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托座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翻转座

合页和锁止杆

[001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压紧螺杆和第三导向杆

[001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托座和移动车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移动块和调节螺杆

[0014]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车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警示板

[0015]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移动车上分别设置有制动螺杆

移动块和警示板,在制动螺杆上设置有制动板并且在制动板与移动车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在移动块与移动车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杆并且在移动块上设置有托座,在托座上设置有翻转座并且在翻转座与托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合页和锁止杆,在翻转座上设置有压紧螺杆并且在压紧螺杆与翻转座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杆

[00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移动车

制动板

制动螺杆

第一导向杆

第二导向杆

移动块

调节螺杆

托座

翻转座

合页

锁止杆

压紧螺杆

第三导向杆和警示板,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移动车设置为包含有竖块部

横块部

滚轮部和连接条部并且在竖块部的下端头设置有第一透漏窗口体,在竖块部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二透漏窗口体并且在竖块部的上端头设置有第三透漏窗口体,竖块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横块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联接并且横块部的下端端面角部分别设置为与滚轮部的耳座联接,连接条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横块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联接并且连接条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竖块部的其中一侧面部联接,横块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警示板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竖块部的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与警示板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第一透漏窗口体设置为与制动螺杆容纳式联接并且位于第一透漏窗口体的下壁和横块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制动螺杆螺纹式联接,横块部的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导向杆套装式联接并且横块部的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导向杆套装式联接,第二透漏窗口体和第三透漏窗口体分别设置为与调节螺杆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三透漏窗口体设置为与移动块容纳式联接,第二透漏窗口体和第三透漏窗口体之间中间壁和第三透漏窗口体的上壁分别设置为与调节螺杆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三透漏窗口体的竖壁设置为与移动块接触式联接,竖块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横块部设置为座状体,滚轮部设置为具有耳座的轮状体,连接条部设置为杆
状体并且第一透漏窗口体

第二透漏窗口体和第三透漏窗口体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00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以竖块部为架空支撑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对供电线缆进行支撑的托座
(8)、
设置在托座
(8)
上的移动车
(1)、
设置在移动车
(1)
上的制动螺杆
(3)、
设置在制动螺杆
(3)
上的制动板
(2)、
设置在制动板
(2)
与移动车
(1)
之间的导向杆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放置在供电线缆支撑架放置工位的地基上的支撑部进行螺纹作用力高度调节的方式把托座
(8)、
移动车
(1)、
制动螺杆
(3)、
制动板
(2)
和导向杆组相互联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其特征是:按照进行工作位置状态调节的方式把制动板
(2)
和导向杆组与托座
(8)、
移动车
(1)
和制动螺杆
(3)
联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其特征是: 导向杆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导向杆
(4)
和第二导向杆
(5)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托座
(8)
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翻转座
(9)、
合页
(90)
和锁止杆
(91)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压紧螺杆
(92)
和第三导向杆
(93)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托座
(8)
和移动车
(1)
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移动块
(6)
和调节螺杆
(7)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车
(1)
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警示板
(94)。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其特征是:移动车
(1)
上分别设置有制动螺杆
(3)、
移动块
(6)
和警示板
(94)
,在制动螺杆
(3)
上设置有制动板
(2)
并且在制动板
(2)
与移动车
(1)
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杆
(4)
和第二导向杆
(5)
,在移动块
(6)
与移动车
(1)
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杆
(7)
并且在移动块
(6)
上设置有托座
(8)
,在托座
(8)
上设置有翻转座
(9)
并且在翻转座
(9)
与托座
(8)
之间分别设置有合页
(90)
和锁止杆
(91)
,在翻转座
(9)
上设置有压紧螺杆
(92)
并且在压紧螺杆
(92)
与翻转座
(9)
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杆
(93)。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其特征是:移动车
(1)
设置为包含有竖块部
(11)、
横块部
(12)、
滚轮部
(13)
和连接条部
(14)
并且在竖块部
(11)
的下端头设置有第一透漏窗口体
(16)
,在竖块部
(11)
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二透漏窗口体
(17)
并且在竖块部
(11)
的上端头设置有第三透漏窗口体
(18)
,竖块部
(11)
的下端头设置为与横块部
(12)
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联接并且横块部
(12)
的下端端面角部分别设置为与滚轮部
(13)
的耳座联接,连接条部
(14)
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横块部
(12)
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联接并且连接条部
(14)
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竖块部
(11)
的其中一侧面部联接,横块部
(12)
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警示板
(94)
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竖块部
(11)
的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与警示板
(94)
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第一透漏窗口体
(16)
设置为与制动螺杆
(3)
容纳式联接并且位于第一透漏窗口体
(16)
的下壁和横块部
(12)
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制动螺杆
(3)
螺纹式联接,横块部
(12)
的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导向杆
(5)
套装式联接并且横块部
(12)
的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导向杆
(4)
套装式联接,第二透漏窗口体
(17)
和第三透漏窗口体
(18)
分别设置为与调节螺杆
(7)
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三透漏
窗口体
(18)
设置为与移动块
(6)
容纳式联接,第二透漏窗口体
(17)
和第三透漏窗口体
(18)
之间中间壁和第三透漏窗口体
(18)
的上壁分别设置为与调节螺杆
(7)
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三透漏窗口体
(18)
的竖壁设置为与移动块
(6)
接触式联接,竖块部
(11)
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横块部
(12)
设置为座状体,滚轮部
(13)
设置为具有耳座的轮状体,连接条部
(14)
设置为杆状体并且第一透漏窗口体
(16)、
第二透漏窗口体
(17)
和第三透漏窗口体
(18)
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或,制动板
(2)
设置为下端端面部具有锯齿牙

上端端面中间部具有凸字形孔体的块状体并且制动板
(2)
的凸字形孔体设置为与制动螺杆
(3)
联接,制动板
(2)
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导向杆
(5)
联接并且制动板
(2)
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导向杆
(4)
联接,或,制动螺杆
(3)
设置为内端头具有凸字形头

外端头具有转动手柄的螺栓并且制动螺杆
(3)
的凸字形头设置为与制动板
(2)
沉入式联接,制动螺杆
(3)
设置为与移动车
(1)
螺纹式联接,或,第一导向杆
(4)
和第二导向杆
(5)
分别设置为
T
字形棒状体并且第一导向杆
(4)
和第二导向杆
(5)
分别设置为与移动车
(1)
贯穿式联接,第一导向杆
(4)
的内端头和第二导向杆
(5)
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制动板
(2)
联接,或,在托座
(8)
的座部Ⅰ(81)
的上端端面外侧部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体
(82)
并且在座部Ⅰ(81)
的上端端面内侧部分别设置有插口槽体
(83)
和横向容纳槽体
(84)
,座部Ⅰ(81)
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翻转座
(9)
接触式联接并且座部Ⅰ(81)
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合页
(90)
联接,座部Ⅰ(81)
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移动块
(6)
联接并且插口槽体
(83)
设置为与翻转座
(9)
联接,插口槽体
(83)
和横向容纳槽体
(84)
设置为与锁止杆
(91)
联接并且座部Ⅰ(81)
设置为条状体,第一容纳槽体
(82)
设置为
C
字形槽状体并且插口槽体
(83)
设置为矩形盲孔,横向容纳槽体
(84)
设置为
L
字形孔状体并且横向容纳槽体
(84)
设置为与插口槽体
(83)
呈相互连通式分布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线缆支撑架装置,其特征是:合页
(90)
设置为铰链并且合页
(90)
的其中一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托座
(8)
联接,合页
(90)
的其中另一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翻转座
(9)
联接,或,翻转座
(9)
设置为包含有座部Ⅱ(99)
和插头部
(97)
并且在座部Ⅱ(99)
的下端端面外侧部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体
(98)
,在插头部
(97)
的上设置有容纳孔体
(96)
并且座部Ⅱ(99)
的下端端面内侧部设置为与插头部
(97)
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座部Ⅱ(99)
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托座
(8)
接触式联接并且座部Ⅱ(99)
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合页
(90)
联接,插头部
(97)
设置为与托座
(8)
联接并且容纳孔体
(96)
设置为与锁止杆
(91)
联接,第二容纳槽体
(98)
的上壁设置为与压紧螺杆
(92)
螺纹式联接并且第二容纳槽体
(98)
的上壁设置为与第三导向杆
(93)
套装式联接,座部Ⅱ(99)
设置为条状体并且插头部
(97)
设置为块状体,第二容纳槽体
(98)
设置为
C
字形槽状体并且容纳孔体
(96)
设置为通孔体,或,锁止杆
(91)
设置为包含有杆部
(911)、
拉块部
(912)
和弹簧部
(913)
并且杆部
(911)
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拉块部
(912)
联接,弹簧部
(913)
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杆部
(911)
的竖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弹簧部
(913)
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托座
(8)
接触式联接,杆部
(911)
的横部和杆部
(9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亓玉娇薛广雨张静宋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