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公平正义视角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64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社会公平正义视角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利用服务区分析法从供给方的角度计算可达性,结果反映的是地区之间公共服务设施的平等性;然后利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别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出发进行两次搜索,将人的因素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的计算,反映了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最后又将需求方按年龄分组进行再计算,对比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弱势群体是否倾斜照顾,其结果反映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正义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社会公平正义视角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达性指数的多维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正义性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共服务设施是具有强烈外部性特征的社会公共资源,其供给及布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

有研究指出,居民在获取教育

绿地

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公共服务设施已成为社会群体的空间竞争与冲突,引发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重要因素

如何计算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正义程度,评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及公平正义性以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善,已成为当下各学科学者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公共服务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

[0003]可达性是指人们克服距离和时间等阻力,到达服务设施或活动场所的愿望和能力的定量表达,被认为是衡量公共设施公平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方法包括网络分析法

费用加权距离法

引力模型法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等

但网络分析法是从供给的角度研究可达性,忽视了人口的实际需求;费用加权距离法是从需求角度研究可达性;引力模型法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综合考虑了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但其中引力模型法数据获取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两步移动搜索法原理清晰

计算简便,因而被广泛运用

[0004]同时,公平正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社会群体对公平正义的理解程度

需求程度也不尽相同

但已有的计算方法,仅计算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平等性或公平性,缺乏对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正义程度较为全面的计算体系

其计算结果也难以体现不同社会群体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真实需求,难以为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正义现象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公平正义是一个复杂概念,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正义的主题,本专利技术将其拆解为地域平等

空间公平

社会正义三个递进概念

地域平等是指大空间尺度或行政辖区之间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保持平均或均等,即地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平等;空间公平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人与设施之间匹配程度,即人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公平;社会正义是指在空间公平的基础上,公共设施配置对特殊弱势群体的倾斜照顾

基于以上概念,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和要求,以可达性指数为媒介,提供一种基于可达性指数的多维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正义性评估方法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基于可达性指数的多维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正义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08]步骤
1、
计算地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并分级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网络

步行出行半径数据,利用
ArcGIS
中的服务区分析法从供给方出发计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服务面积,进而计算地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确定高可达性地区

一般可达性地
区和低可达性地区;
[0009]步骤
2、
计算人均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并分级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

人口

步行出行半径数据,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方出发,分两次搜索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阈值内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并用高斯衰减函数进行加权处理

依据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计算原理,得到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并利用
ArcGIS
中的自然断点法分级

[0010]步骤
3、
将需求方按年龄分为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针对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重复步骤2,得到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的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分级结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2]基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面积,且服务范围重叠时重复计入服务面积

因此认为步行出行半径内能到达的设施种类越多,则可达性水平越高

利用
ArcG IS
将各类设施服务面积叠加得到地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计算结果分为3级,分别为高可达性地区

一般可达性地区和低可达性地区,得到地域平等角度下各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平等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
2.1、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

人口

步行出行数据,依据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计算原理,利用下列公式,从供给方
(
公共服务设施
)
出发,搜索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阈值内的需求方
(
人口
)
,并用高斯衰减函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供需比:
[0015][0016][0017]其中,
R
为某类公共服务设施供需比,
S
j
为某类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量,
d
ji
为某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某个供给方
j
与需求方
i
的距离,
d0为某类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阈值,
G(d
ji
)
为高斯衰减函数,
P
i
为需求量;
[0018]所述
k∈{d
ji
≤d0}
表示第
k
个供给方
j
与需求方
i
的距离
d
ji
小于或等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阈值
d0。
[0019]步骤
2.2、
从需求方出发根据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阈值形成另一个搜索域,对于落在该区域内供给方的供需比进行加权,得到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A
f

计算公式如下:
[0020][0021]所述
k∈{d
ij
≤d0}
表示第
k
个需求方
i
与供给方
j
的距离
d
ij
小于或等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阈值
d0。
[0022]对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的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利用
ArcGIS
中的自然断点法分级,得到空间公平角度下各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社会公平正义视角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计算地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并分级,基于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网络

步行出行半径数据,利用
ArcGIS
中的服务区分析法从供给方出发计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服务面积,进而计算地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确定高可达性地区

一般可达性地区和低可达性地区;步骤
2、
计算人均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并分级,基于公共服务设施

人口

步行出行半径数据,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方出发,分两次搜索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阈值内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并用高斯衰减函数进行加权处理,依据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计算原理,得到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并利用
ArcGIS
中的自然断点法分级

步骤
3、
将需求方按年龄分为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针对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重复步骤2,得到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的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分级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会公平正义视角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面积,且服务范围重叠时重复计入服务面积,因此认为步行出行半径内能到达的设施种类越多,则可达性水平越高;利用
ArcGIS
将各类设施服务面积叠加得到地均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计算结果分为3级,分别为高可达性地区

一般可达性地区和低可达性地区,得到地域平等角度下各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平等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会公平正义视角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2.1、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

人口

步行出行数据,依据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计算原理,利用下列公式,从供给方出发,搜索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阈值内的需求方,并用高斯衰减函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供需比:衰减函数进行加权处理,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天林常明园贾智乐黄隆杨马元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