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45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分布于堤岸上的砂肋排体,所述砂肋排体的上侧设置有底支撑板,所述底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成梯形的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两侧斜面均设置有侧支撑板,所述填充层的顶边设置有顶支撑板,所述顶支撑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丁坝又称挑水坝,丁坝
(
丁字坝
)
一种水利工程设施,是一段伸入江水
(
或海水
)
中的堤,呈“丁字形”,可以减轻江
(

)
水对堤塘的冲击,延长堤塘的使用寿命和抗潮防汛强度

该坝的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丁坝一般与河岸或路基导流堤等呈丁字形,与水流方向的夹角约为
60
°

90
°
的构造物,其作用是将水流挑离河岸或构造物,并使泥沙在坝根附近的三角形地带沉积形成新的水边线,以达到保护河岸和构造物免受冲刷的目的

传统的丁坝结构高度较高,需要承受很大的沿堤流冲击力,长此以往,堤身侵蚀严重,而坝根部产生的淤积容易进入坝体的堆石结构内,进而影响透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

)
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丁坝抗冲击能力不强,容易因为淤积进入坝体的堆石结构内进而影响透水性的问题

[0005](

)
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包括分布于堤岸上的砂肋排体,所述砂肋排体的上侧设置有底支撑板,所述底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成梯形的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两侧斜面均设置有侧支撑板,所述填充层的顶边设置有顶支撑板,所述顶支撑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在朝向填充层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杆远离顶支撑板的一端与连接槽转动连接;
[0007]所述顶支撑板和侧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机织公布层,所述机织公布层的外侧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的外侧设置有理砌层,所述理砌层和垫层的外侧均堆积为梯形

[0008]优选的,所述填充层为土工布袋充填土逐层堆叠而成,所述填充层两侧的坡道比为
1:1.95。
[0009]优选的,所述侧支撑板朝向填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向填充层中心斜拉的牵连钢丝,所述牵连钢丝的另一端与底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侧支撑板朝向填充层的一侧与背离填充层的一侧的夹角为5度

[0011]优选的,所述底支撑板

侧支撑板和顶支撑板均由钢筋网外包裹混凝土制成,所述底支撑板

侧支撑板和顶支撑板均设置有透水孔

[0012]优选的,所述顶支撑板的下侧也设置有牵连钢丝,所述顶支撑板连接牵连钢丝竖直向下并在另一端处与底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牵连钢丝均从填充层的土工布袋之间穿过

[0013]优选的,所述垫层为袋装碎石制成,铺设厚度为
20

30cm
,所述垫层中碎石粒径不得大于
4cm。
[0014]优选的,所述理砌层为粒径
35cm
以上块石,理砌石料采用
350kg
以上块石堆砌而成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槽远离填充层的一侧距离侧支撑板远离填充层的一侧的厚度为
0.8cm
,所述侧支撑板的上部处的厚度为
2.5cm。
[0016](

)
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
本专利技术的透水型丁坝结构,本身削弱海水对堤身的侵蚀,在确保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同时,也维护了工程整体的生态性,整体沿堤淤积深度稳定,随着测线向海里延伸,水深增加,淤积高度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靠近海堤的测点水深随着时间推移整体上升,表现为持续淤积现象,直至趋于稳定;而远离海堤的测点水深随着时间推移先上升后下降,但相较于整体水平基本平稳,冲刷现象不明显

[0019]2、
本专利技术中,丁坝附近整体淤积深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坝后受丁坝较好透水性能的影响,在淤积过程中淤积深度会出现较大波动,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坝前则波动较小

[0020]3、
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侧支撑板

牵连钢丝

顶支撑板和底支撑板构成的框架体系,减少了填充层被经过侧支撑板流到的水流冲击而产生偏移的情况,另外也对沙粒沿理砌层

垫层下落起到促进作用,在机织公布层破损后,沙粒进一步下落,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侧支撑板在连接槽处的示意图

[0024]其中,
1、
砂肋排体;
2、
牵连钢丝;
3、
底支撑板;
4、
理砌层;
5、
垫层;
6、
侧支撑板;
7、
机织公布层;
8、
顶支撑板;
9、
连接杆;
10、
填充层;
11、
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透水型丁坝结构整体结构的两侧坡比均为1:
2.0
,包括分布于堤岸上的砂肋排体1,砂肋排体1采用细砂填充,充盈度为
85
%,砂肋排体1的上侧设置有底支撑板3,底支撑板3由砂肋排体1进行支撑,底支撑板3的上侧设置成梯形的填充层
10
,填充层
10
为土工布袋充填土逐层堆叠而成,填充层
10
两侧的坡道比为
1:1.95
,填充层
10
的两侧斜面均设置有侧支撑板6,填充层
10
的顶边设置有顶支撑板8,顶支撑板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上端在朝向填充层
10
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
11
,连接杆9远离顶支撑板8的一端与连接槽
11
转动连接,顶支撑板8和侧支撑板6的外侧设置有机织公布层7,机织公布层7的外侧设置有垫层5,垫层5的外侧设置有理砌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于堤岸上的砂肋排体
(1)
,所述砂肋排体
(1)
的上侧设置有底支撑板
(3)
,所述底支撑板
(3)
的上侧设置成梯形的填充层
(10)
,所述填充层
(10)
的两侧斜面均设置有侧支撑板
(6)
,所述填充层
(10)
的顶边设置有顶支撑板
(8)
,所述顶支撑板
(8)
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9)
,所述连接杆
(9)
的上端在朝向填充层
(10)
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
(11)
,所述连接杆
(9)
远离顶支撑板
(8)
的一端与连接槽
(11)
转动连接;所述顶支撑板
(8)
和侧支撑板
(6)
的外侧设置有机织公布层
(7)
,所述机织公布层
(7)
的外侧设置有垫层
(5)
,所述垫层
(5)
的外侧设置有理砌层
(4)
,所述理砌层
(4)
和垫层
(5)
的外侧均堆积为梯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
(10)
为土工布袋充填土逐层堆叠而成,所述填充层
(10)
两侧的坡道比为
1:1.95。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型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板
(6)
朝向填充层
(10)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向填充层
(10)
中心斜拉的牵连钢丝
(2)
,所述牵连钢丝
(2)
的另一端与底支撑板
(3)
固定连接
。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