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配器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配器
。
技术介绍
[0002]分配器主要用于制冷与空调管路系统,其作用是将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充分混合后,向蒸发器各支路均匀
、
等量的供液,以达到最佳的制冷效果
。
[0003]现有分配器包括壳体及叶轮,叶轮包括导流孔板
、
分流锥及导流叶片
。
叶轮安装在壳体内,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进入分配器内,经分流锥及导流叶片均匀混合后分配给各个支管
。
但在实际运行中通过叶轮的制冷剂往往还是会出现气
、
液两相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导致进入各支管的制冷剂流量不同,影响了蒸发器的蒸发
、
换热性能,从而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能效比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冷剂混合效果的分配器
。
[0005]一种分配器,包括主体及分配结构,所述主体具有入口及出口;所述分配结构安装于所述主体内部,所述分配结构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所述分配结构内开设有与所述入口连通的扰流腔,所述分配结构外周侧开设有与所述出口连通的混流孔,部分所述分配结构的外周侧与所述主体的部分内壁围成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分别与所述扰流腔及所述混流孔连通
。
[0006]可以理解的是,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流体刚进入分配器,此时,流体的气
、
液两相混合不均匀
。
当流入扰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分配器,包括:主体
(10)
,所述主体
(10)
具有入口
(11)
及出口
(12)
;分配结构
(20)
,所述分配结构
(20)
安装于所述主体
(10)
内部,所述分配结构
(20)
连通所述入口
(11)
和所述出口
(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
(20)
内开设有与所述入口
(11)
连通的扰流腔
(21)
,所述分配结构
(20)
外周侧开设有与所述出口
(12)
连通的混流孔
(22)
,部分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外周侧与所述主体
(10)
的部分内壁围成混合腔室
(30)
,所述混合腔室
(30)
分别与所述扰流腔
(21)
及所述混流孔
(22)
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
(20)
还开设有多个过流孔
(24)
,多个所述过流孔
(24)
沿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过流孔
(24)
的一端与所述扰流腔
(21)
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合腔室
(30)
连通;多个所述混流孔
(22)
沿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周向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混流孔
(22)
之间开设有一个所述过流孔
(24)。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
(24)
的轴线与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轴线之间的平面夹角或异面夹角为
A
,
30
°
≤A≤90
°
;所述混流孔
(22)
的轴线与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轴线之间的平面夹角或异面夹角为
B
,0°
<
B≤60
°
,或者,所述混流孔
(22)
的轴线与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轴线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
(24)
呈倾斜设置,多个所述过流孔
(24)
的倾斜方向绕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轴线呈逆时针方向设置,或多个所述过流孔
(24)
的倾斜方向绕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轴线呈顺时针方向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
(20)
靠近所述出口
(12)
的一端还开设有汇合腔
(40)
,沿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轴向,所述汇合腔
(40)
自所述分配结构
(20)
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汇合腔
(40)
分别与所述混流孔
(22)
及所述出口
(12)
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
(20)
还包括:分流锥
(23)
,所述分流锥
(23)
位于所述扰流腔
(21)
内,所述分流锥
(23)
与所述分配结构
(20)
一体成型,或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方华,闫佳林,王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海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