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及其低糖紫苏丸技术

技术编号:395822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及其低糖紫苏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紫苏丸生产
,具体为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及其低糖紫苏丸


技术介绍

[0002]紫苏籽为一类唇形科植物
——
紫苏的种子,可以用作调味料,具有去腥

增鲜

提味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下气,清痰,润肺,宽肠的功效,在生产紫苏丸的过程中需要将炒熟后的紫苏籽和麦芽糖醇液混合后进行成型,在紫苏丸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紫苏丸生产设备;但是目前紫苏丸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辅助成型脱模结构,使得紫苏丸成型过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紫苏丸成型后仍然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导致紫苏丸质地较软,使得成型后的紫苏丸无法快速的从模具中脱出,同时紫苏丸质地较软也会导致其在后续的加工中发生无规律变形,从而降低了紫苏丸成品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及其低糖紫苏丸,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紫苏丸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辅助成型脱模结构,使得紫苏丸成型过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紫苏丸成型后仍然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导致紫苏丸质地较软,使得成型后的紫苏丸无法快速的从模具中脱出,同时紫苏丸质地较软也会导致其在后续的加工中发生无规律变形,从而降低了紫苏丸成品的整体质量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原料配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挑选合适的原料,并按照配方选择对原料重量进行配比;
S2、
炒制混合:将需要炒制的原料添加到翻炒锅中翻炒至成熟状态,然后将多种原料一同添加到混合桶内部进行混合,使各原料可以均匀的混合到一起,以制成紫苏丸原料;
S3、
定量添加:将紫苏丸原料添加到安装底架顶部的放置斗,并通过排料电机和排料辊将紫苏丸原料从排料短管底端匀速挤出,并通过切割细线将挤出的原料切断并添加到柔性模具内部,以实现紫苏丸原料的添加;
S4、
压制成型:通过柔性模具和压模顶块便可对紫苏丸原料进行挤压成型,并在紫苏丸成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低温冷却定型,并在导热连接板运动到安装底架末端后进行脱模,以实现紫苏丸的挤压成型;
S5、
分筛修整:通过输送带对成型后的紫苏丸进行收集运输,然后通过排渣斜斗

分渣斜斗和成型顶斗对压制后的紫苏丸进行修整和筛分,以实现对紫苏丸外侧的刮切修饰;
S6、
包装检测:将修整过的紫苏丸运输到包装产线上后,通过包装产线便可对紫苏
丸进行包装密封,并通过检测设备对包装后的紫苏丸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成后便可对包装好的紫苏丸进行储存,以完成紫苏丸的生产过程

[0005]优选的,一种低糖紫苏丸,根据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制作加工而成,原料为紫苏籽和麦芽糖醇液,产品标准代号为
Q/BCYTJK 0002S。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
设置了低温循环成型机构,通过低温循环成型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紫苏丸的压制成型过程,通过安装横轴和驱动侧带之间的相互配合对导热连接板进行匀速同步运输,通过柔性模具和压模顶块可将柔性模具内部添加的紫苏丸原料压制成球状,并且通过驱动螺旋槽孔和驱动螺旋柱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压模顶块在升降的过程中均会进行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压模顶块的转动对压制中的紫苏丸外侧进行刮擦,从而使紫苏丸外侧更加光滑,同时通过压模顶块的旋转,也可确保压模顶块在升起的过程中可以与紫苏丸之间相互分离,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紫苏丸成型和模具分离的流畅性,并且在导热连接板运动经过排料凸轮底部时,通过排料凸轮对驱动圆头杆进行挤压,从而通过驱动圆头杆和滑移底板的滑动将柔性模具从成型底盒内侧顶部,进而完成了紫苏丸的快速脱模,进一步提高了紫苏丸从成型到脱模过程的流畅性,有效的提高了紫苏丸生产的效率和紫苏丸的美观程度;并且在紫苏丸成型的过程中,会通过循环端泵带动导流端箱

冷却窄盒和换热底盒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持续循环,并在冷却液循环的过程中对成型底盒内部的紫苏丸进行冷却硬化,有效的提高了成型后的紫苏丸的硬度,进而防止了紫苏丸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不规则变化的现象,提高了生产设备生产紫苏丸的流畅性

[0007]2.
设置了尾部振动分离筛分机构,通过尾部振动分离筛分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紫苏丸成型后的修整和筛分过程,通过驱动转辊和输送带可对柔性模具排出的紫苏丸进行转运,以提高了紫苏丸生产过程中收集转运的便捷性,同时通过筛分振动电机可带动排渣斜斗

分渣斜斗和成型顶斗进行同步振动,并在紫苏丸通过成型顶斗底部孔洞的对紫苏丸的毛边进行切削,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紫苏丸表面的平整度,通过分渣斜斗振动可带动紫苏丸与分渣斜斗内壁进行撞击,有效的提高了紫苏丸表面的平整度,并通过分渣斜斗底部孔洞和排渣细槽对碎屑和紫苏丸进行分类收集,进而有效的提高紫苏丸毛边修整和分类收集的流畅性,有效的避免了紫苏丸外侧脱落的碎屑直接掉落到后续的产线上造成污染,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紫苏丸生产设备顶部的清洁度;同时通过排渣斜斗和收集滑斗可对紫苏丸外侧掉落的碎屑进行收集,进而有效的减少了紫苏丸原料的浪费,同时通过清理电机与清理毛辊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输送带外侧进行清理,使输送带外侧粘附的碎屑可以快速的分离并掉落到收集滑斗内部,有效的防止了碎屑长时间粘附在输送带外侧而发生熔化粘黏的现象,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紫苏丸主体修整和碎屑收集的流畅性,提高了紫苏丸的生产效率

[0008]3.
设置了前端间隙定量出料机构,通过前端间隙定量出料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紫苏丸原料的添加过程,通过放置斗可对紫苏丸的原料进行储存,并通过翻炒辊和排料辊对紫苏丸原料进行翻炒和运输,从而使紫苏丸原料在存放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流畅性,有效的防止了紫苏丸原料出现凝固的现象,并在原料从排料短管底端挤出后通过切割细线对挤出的原料进行切断,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紫苏丸原料上料的便捷性;
同时通过导气弯管可将排气后盒内部的热气流导入排气扁盒内部,并在热气流流经排气扁盒内部的过程中可对放置斗内部进行辅热,使放置斗内部存放的紫苏丸原料持续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而有效的防止了紫苏丸原料出现凝固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设备的运行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排气侧槽也可对排气后盒内部的多余的气流进行排放,以提高排气后盒内部气流的流动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生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0009]综上所述,通过低温循环成型机构

尾部振动分离筛分机构和前端间隙定量出料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对紫苏丸生产过程中温度的调节,有效的优化了紫苏丸原料的存放

成型和修整过程,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原料配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挑选合适的原料,并按照配方选择对原料重量进行配比;
S2、
炒制混合:将需要炒制的原料添加到翻炒锅中翻炒至成熟状态,然后将多种原料一同添加到混合桶内部进行混合,使各原料可以均匀的混合到一起,以制成紫苏丸原料;
S3、
定量添加:将紫苏丸原料添加到安装底架(1)顶部的放置斗(
402
),并通过排料电机(
408
)和排料辊(
409
)将紫苏丸原料从排料短管(
405
)底端匀速挤出,并通过切割细线(
413
)将挤出的原料切断并添加到柔性模具(
207
)内部,以实现紫苏丸原料的添加;
S4、
压制成型:通过柔性模具(
207
)和压模顶块(
219
)便可对紫苏丸原料进行挤压成型,并在紫苏丸成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低温冷却定型,并在导热连接板(
204
)运动到安装底架(1)末端后进行脱模,以实现紫苏丸的挤压成型;
S5、
分筛修整:通过输送带(
303
)对成型后的紫苏丸进行收集运输,然后通过排渣斜斗(
308


分渣斜斗(
309
)和成型顶斗(
316
)对压制后的紫苏丸进行修整和筛分,以实现对紫苏丸外侧的刮切修饰;
S6、
包装检测:将修整过的紫苏丸运输到包装产线上后,通过包装产线便可对紫苏丸进行包装密封,并通过检测设备对包装后的紫苏丸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成后便可对包装好的紫苏丸进行储存,以完成紫苏丸的生产过程
。2.
一种低糖紫苏丸,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制作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原料为紫苏籽和麦芽糖醇液,产品标准代号为
Q/BCYTJK 0002S。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架(1)顶部设置有低温循环成型机构(2),用于对混合后的紫苏丸原料进行挤压成型,并在紫苏丸挤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冷却降温,使紫苏丸在挤压成型后可以处于低温硬化状态,并通过成型模具的弹性变形和模具的旋转,优化了成型后的紫苏丸的脱模过程;所述低温循环成型机构(2)包括安装横轴(
201


驱动侧带(
202


连接弧形端块(
203


导热连接板(
204


成型底盒(
205


安装圆槽(
206


柔性模具(
207


滑移底板(
208


驱动圆头杆(
209


复位弹簧(
210


安装端座(
211


隔离胶杆(
212


排料凸轮(
213


脱模振动电机(
214


压膜升降杆(
215


驱动底板(
216


压模顶板(
217


连接顶管(
218


压模顶块(
219


驱动螺旋槽孔(
220


驱动螺旋柱(
221


挤压弹簧(
222


导流端箱(
223


冷却窄盒(
224


内部导盒(
225


循环端泵(
226


换热底盒(
227


冷却内盒(
228


冷却外风机(
229


进气前管(
230


排气后管(
231


换热外壳(
232


冷却内风机(
233


进气前盒(
234
)和排气后盒(
235
);所述安装底架(1)内侧顶部两端均转动安装有安装横轴(
201
),两个所述安装横轴(
201
)外侧之间活动套接有驱动侧带(
202
),所述驱动侧带(
202
)两端顶部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弧形端块(
203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连接弧形端块(
203
)顶端共同连接有导热连接板(
204
),所述导热连接板(
204
)内部等距均匀嵌入安装有成型底盒(
205
),所述成型底盒(
205
)顶端内部开设有安装圆槽(
206
),所述安装圆槽(
206
)内侧顶部嵌入粘接有柔性模具(
207
),所述安装圆槽(
206
)内侧底部滑动安装有滑移底板(
208
),所述滑移底板(
208
)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圆头杆(
209
),所述驱动圆头杆(
209
)外侧对应成型底盒(
205
)底部位置处套接有复位弹簧(
210
);
所述安装底架(1)内部两侧对应驱动侧带(
202
)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端座(
211
),所述安装端座(
211
)一端中部固定安装有隔离胶杆(
212
),两个所述隔离胶杆(
212
)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排料凸轮(
213
),所述排料凸轮(
213
)底部空腔均匀固定安装有脱模振动电机(
214
);所述安装底架(1)顶端两侧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压膜升降杆(
215
),两个所述压膜升降杆(
215
)顶端共同固定安装有驱动底板(
216
),所述驱动底板(
216
)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压模顶板(
217
),所述压模顶板(
217
)底面等距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顶管(
218
),所述连接顶管(
218
)内侧底部活动安装有压模顶块(
219
),所述压模顶块(
219
)顶端中部开设有驱动螺旋槽孔(
220
),所述连接顶管(
218
)内部对应驱动螺旋槽孔(
220
)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旋柱(
221
),所述连接顶管(
218
)内部对应驱动螺旋柱(
221
)外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
222
);所述安装底架(1)内侧两端对应驱动侧带(
202
)内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流端箱(
223
),两个所述导流端箱(
223
)顶端之间等距均匀固定连接有冷却窄盒(
224
),所述冷却窄盒(
224
)内侧中部镶嵌有内部导盒(
225
),位于所述安装底架(1)一端的导流端箱(
223
)两端均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循环端泵(
226
),所述循环端泵(
226
)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循环端泵(
226
)末端对应两个导流端箱(
223
)之间位置处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换热底盒(
227
),所述换热底盒(
227
)另一端两侧均通过管道与另一端的导流端箱(
223
)相互连接;多个所述内部导盒(
225
)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冷却内盒(
228
),位于所述安装底架(1)一端的内部导盒(
225
)两端中部均固定嵌入安装有冷却外风机(
229
),所述冷却外风机(
229
)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内部导盒(
225
)端部对应冷却外风机(
229
)外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进气前管(
230
),位于所述安装底架(1)一端的内部导盒(
225
)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排气后管(
231
);所述换热底盒(
227
)外侧套接有换热外壳(
232
),所述换热外壳(
232
)一端两侧均通过竖板固定安装有冷却内风机(
233
),所述冷却内风机(
233
)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换热外壳(
232
)一端对应冷却内风机(
233
)底部位置处和进气前管(
230
)底端均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进气前盒(
234
),所述换热外壳(
232
)另一端底部和排气后管(
231
)底端均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排气后盒(
23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底盒(
205
)顶部为圆管状而底部为矩形,所述柔性模具(
207
)底部弧形部件可沿轴向进行弹性变形,所述柔性模具(
207
)底面与滑移底板(
208
)顶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且滑移底板(
208
)外侧与安装圆槽(
206
)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驱动圆头杆(
209
)在运动到排料凸轮(
213
)底部时会受排料凸轮(
213
)底部斜面的挤压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糖紫苏丸的制作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顶块(
219
)与柔性模具(
207
)顶部槽口相互对应,且压模顶块(
219
)外径与柔性模具(
207
)顶部槽口内径相同,所述压模顶块(
219
)底部模腔和柔性模具(
207
)内部模腔共同组成球形空腔,所述驱动螺旋柱(
221
)外侧与驱动螺旋槽孔(
220
)内腔之间紧密滑动贴合;两个所述导流端箱(
223
)顶部通过冷却窄盒(
224
)相互连通,所述内部导盒(
225
)外侧与冷却窄盒(
224
)内侧之间设置有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辉岳彩艳付强丁莉娜周敏王玉红孙吉玲曹帅史云龙刘长宇
申请(专利权)人: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