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97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卫星通信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包括载体,载体内部开设有空腔,以及安装在载体顶面的第一发射面,并且位于第一发射面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发射面;以及固定安装在载体四周外壁上的多个承接架;其中,连接件包括滑动连接在限位架上的移动块,移动块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第二发射面固定连接,并且在转轴上套设有卷簧;以及调节机构,用于调整第一发射面与第二发射面的位置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通信终端
,具体涉及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


技术介绍

[0002]卫星通信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而针对于卫星而言,其可以根据所处的轨道高度进行卫星的划分,分为高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是在
1500
公里以上,以各种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以及导航卫星等为主,高轨道卫星覆盖范围广,轨道更稳定;低轨道卫星主要是在
800
公里以下的轨道,主要是运行互联网卫星,观测卫星,侦查卫星等,可以提高精度,覆盖范围小

[0003]现有的卫星常见的都是单轨道卫星,原因在于,其会针对高低不同的轨道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在低轨道中优先考量的是大气阻力对卫星终端的影响,而高轨道优先考量的是高能粒子对卫星终端的影响,但为了提高卫星终端使用的灵活性,以满足使用需求,我们提出一种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卫星,都是单一轨道的卫星终端,其灵活性较差,不能够满足及时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包括载体,载体内部开设有空腔,以及安装在载体顶面的第一发射面,并且位于第一发射面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发射面;以及固定安装在载体四周外壁上的多个承接架,承接架的顶面安装有限位架,限位架通过连接件与第二发射面活动连接;其中,连接件包括滑动连接在限位架上的移动块,移动块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第二发射面固定连接,并且在转轴上套设有卷簧;以及调节机构,用于调整第一发射面与第二发射面的位置关系,当终端作为低轨道卫星使用时,第一发射面与第二发射面处于同一发射面中,当终端作为高轨道卫星使用时,第二发射面折叠在载体的四周;其中,调节机构包括弹性连接在承接架与移动块中部之间并与空腔保持连通的囊体,当囊体内的惰性气体可通过设置在载体内部的泵体被抽到空腔内,囊体的复位会带动设置的移动块向下移动;泵体输入端与空腔保持连通,其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囊体内部保持连通

[0006]进一步地,第一发射面的底面外壁上开设有搭接槽;第二发射面的内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搭接板,第二发射面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避让槽,并且位于第二发射面的底面设置有金属铅保护层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机构,用于对处于折叠状态的多个第二发射面进行固定,包括设置在载体外壁上并与空腔内部保持连通的活塞管,且囊体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空腔连
通;活塞管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端部延伸至活塞管外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抵触件,当空腔注入气体时,其会带动活塞杆向外侧移动,使得抵触件与第二发射面的外壁抵接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承接架外壁上的支架,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滚筒,当第二发射面在囊体收缩向下移动时,滚筒的外壁会与第二发射面的金属铅保护层接触;滚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弹性层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中继发射单元,当终端作为低轨道卫星使用时,中继发射单元展开;中继发射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载体端部的限位盘,且限位盘与第一发射面分别设置在载体的两端位置;限位盘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盘,移动盘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与开设在载体内的密封腔活动连接,且密封腔通过软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移动盘的四周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辅助发射面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开设在载体外壁上的凹槽,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磁吸层,辅助发射面的外壁上设置有磁片,且磁片与磁吸层保持磁性吸附

[001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可进行姿态调整的第二发射面,其能够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进行高低轨道的自由切换,并且被折叠的第二发射面会对卫星进行防护,在不增加额外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卫星通信终端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卫星通信终端整体结构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卫星通信终端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卫星通信终端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盘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卫星通信终端,由低轨道变为高轨道时,结构变化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
100、
载体;
101、
空腔;
102、
密封腔;
103、
凹槽;
110、
限位盘;
200、
第一发射面;
300、
第二发射面;
301、
避让槽;
302、
金属铅保护层;
310、
搭接板;
400、
承接架;
410、
限位架;
420、
支架;
421、
滚筒;
500、
移动块;
510、
转轴;
511、
卷簧;
520、
囊体;
521、
第一连接管;
522、
软管;
600、
活塞管;
610、
抵触件;
700、
移动盘;
710、
第二活塞杆;
720、
辅助发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7]实施例一:参照附图1‑
附图7中所示,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包括载体
100
,载体
100
内部开设有空腔
101
,以及安装在载体
100
顶面的第一发射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
100
),载体(
100
)内部开设有空腔(
101
),以及安装在载体(
100
)顶面的第一发射面(
200
),并且位于第一发射面(
200
)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发射面(
300
);以及固定安装在载体(
100
)四周外壁上的多个承接架(
400
),承接架(
400
)的顶面安装有限位架(
410
),限位架(
410
)通过连接件与第二发射面(
300
)活动连接;其中,连接件包括滑动连接在限位架(
410
)上的移动块(
500
),移动块(
500
)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转轴(
510
),转轴(
510
)与第二发射面(
300
)固定连接,并且在转轴(
510
)上套设有卷簧(
511
);以及调节机构,用于调整第一发射面(
200
)与第二发射面(
300
)的位置关系,当终端作为低轨道卫星使用时,第一发射面(
200
)与第二发射面(
300
)处于同一发射面中,当终端作为高轨道卫星使用时,第二发射面(
300
)折叠在载体(
100
)的四周;其中,调节机构包括:弹性连接在承接架(
400
)与移动块(
500
)中部之间并与空腔(
101
)保持连通的囊体(
520
),当囊体(
520
)内的惰性气体可通过设置在载体(
100
)内部的泵体被抽到空腔(
101
)内,囊体(
520
)的复位会带动设置的移动块(
500
)向下移动;泵体输入端与空腔(
101
)保持连通,其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管(
521
)与囊体(
520
)内部保持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射面(
200
)的底面外壁上开设有搭接槽;第二发射面(
300
)的内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搭接板(
310
),第二发射面(
300
)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避让槽(
301
),并且位于第二发射面(
300
)的底面设置有金属铅保护层(
30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双轨道卫星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元李杰张莉周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