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796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后侧下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壁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侧设置有圆环状结构,所述圆环状结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安装板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安装架的内壁螺纹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
,具体为一种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绝缘屏蔽层是贴靠电缆芯线绝缘层外面包的一层电阻率很低的薄层,分为内屏蔽和外屏蔽
,
绝缘材料主要有
PET、PC、
玛拉胶带

石墨尼龙

绝缘纸

绝缘胶带

硫化快巴纸板

特氟龙

牛皮纸

牛皮纸胶带

美纹纸胶带等,对于运行电压在
1kV
以下的电缆,一般采用非屏蔽的结构,用导电或半导电层把电缆的电场封闭在包围着导线的绝缘层中,导电或半导电层紧紧地贴合在绝缘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由于是紧贴着绝缘表面的光滑表面,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并使间隙减到最小,在电力电缆的这种间隙中,空气的电离可能会使某些绝缘材料逐渐损坏,直到最后完全破坏为止,而电缆安装时,需要剥切电缆绝缘屏蔽层
,
将绝缘屏蔽剥切断口剥切或打磨处理呈平滑过渡;现有公开号为
CN108972252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绝缘屏蔽层打磨机构,该装置可通过打磨机构传动轮联动砂带纸在打磨机构传动轮和多个导轮之间绕转,以对电缆绝缘屏蔽层进行打磨作业,但由于电缆屏蔽层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屑,碎屑若不及时去除可能会导致在后续打磨中损伤电缆或导致屏蔽层不光滑,进而使工人在打磨的过程中需要时常对碎屑进行清洁,因而不便于打磨操作;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更便于打磨操作的一种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后侧下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壁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侧设置有圆环状结构,所述圆环状结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安装板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安装架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移动槽,所述传动杆的前端贯穿安装板上的移动槽并延伸至安装板的前侧,所述传动杆的前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套,所述安装板的上侧开设有两个转孔,所述转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传动套

第一传动套的外侧套设有打磨带,所述第二传动套的外壁与第一传动套的外壁通过打磨带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前侧下部设置有去屑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降温机构

[000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去屑机构包括铰接套,所述铰接套的后侧与安装板的外
壁通过扭簧铰接,所述铰接套的前侧设置有环状结构,所述铰接套前侧的环状结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架的内壁与第二电机的输出杆外壁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上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的外壁与打磨带的外壁接触,所述连接架的中部设置有振动机构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位于安装板的下部,所述安装板的下部开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内壁与第三电机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杆前端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外壁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振动机构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开设在连接架上的椭圆形开孔,所述限位槽贯穿连接架的前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与限位槽的内壁接触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电机启动时可带动转板旋转,且转板旋转时可通过连接块

连接杆牵引滑杆上下移动,所述滑杆移动的距离小于限位槽的长度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气管,所述气管位于安装孔的内部,所述气管的后端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管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后端延伸至气管的外侧,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的后侧外壁套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下侧套设在传动杆的外壁,所述传动杆的外壁与转轴的外壁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扇叶旋转时可向前吹风,且所述气管的侧壁前部开设有三个通风口,三个所述通风口分别朝向两个第二传动套以及一个第一传动套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架向下偏转时转套的位置会向左下方向移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安装板

第一电机

打磨带等结构,驱动打磨带快速旋转,进而使线缆屏蔽层在打磨带表面完成打磨作业;通过设置有去屑机构,使本装置可通过转套的移动调节打磨带的绷紧程度,在打磨带的绷紧程度发生变化时,其表面会产生变化,进而使打磨带表面粘附的碎屑脱离;通过设置有振动机构,使转套快速移动带动打磨带震动,进而使打磨带在工作后可震动去除表面碎屑;通过设置有降温机构,使打磨带在打磨作业过程中可持续受到气流降温,进而使打磨带的表面温度得以控制,使碎屑量减少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前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去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
A
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
、2
滑槽
、3
移动块
、4
安装架
、5
螺纹杆
、6
第一电机
、7
传动杆
、8
第一传动套
、9
转杆
、10
第二传动套
、11
打磨带
、12
去屑机构
、13
降温机构
、201
铰接套
、202
第二电机
、203
连接架
、204
转套
、205
振动机构
、501
第三电机
、502
转板
、503
连接块
、504
连接杆
、505
滑杆
、506
限位槽
、30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缆屏蔽层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后侧下部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块(3),所述移动块(3)的外壁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的上侧设置有圆环状结构,所述圆环状结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7),所述安装板(1)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下端与安装架(4)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板(1)上开设有移动槽,所述传动杆(7)的前端贯穿安装板(1)上的移动槽并延伸至安装板(1)的前侧,所述传动杆(7)的前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套(8),所述安装板(1)的上侧开设有两个转孔,所述转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外壁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套(
10
),所述第二传动套(
10


第一传动套(8)的外侧套设有打磨带(
11
),所述第二传动套(
10
)的外壁与第一传动套(8)的外壁通过打磨带(
11
)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板(1)的前侧下部设置有去屑机构(
12
),所述安装板(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降温机构(
13
);所述去屑机构(
12
)包括铰接套(
201
),所述铰接套(
201
)的后侧与安装板(1)的外壁通过扭簧铰接,所述铰接套(
201
)的前侧设置有环状结构,所述铰接套(
201
)前侧的环状结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
202
),所述第二电机(
202
)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架(
203
),所述连接架(
203
)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架(
203
)的内壁与第二电机(
202
)的输出杆外壁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架(
203
)的上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套(
204
),所述转套(
204
)的外壁与打磨带(
11
)的外壁接触,所述连接架(
203
)的中部设置有振动机构(
205
);所述振动机构(
205
)包括第三电机(
501
),所述第三电机(
501
)位于安装板(1)的下部,所述安装板(1)的下部开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内壁与第三电机(
501
)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
501
)的输出杆前端固定连接有转板(
502
),所述转板(
502
)的外壁前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姚沈胡云峰朱占荣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凯斯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