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缺氧吸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74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缺氧吸痰器,包括: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吸引管和吸痰管,吸痰管的外侧设有呼吸面罩,呼吸面罩通过管道与呼吸机相连,管道的内部固定有垫片,垫片上转动安装有活动片,垫片和活动片相邻的一面分别安装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当患者吸气的时候,呼吸机气道压力增高,对活动片产生气流,使得活动片在气流的作用下与垫片分离,从而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离,分离后负压吸引器处于关闭状态,不进行吸痰,另外在进行吸痰的过程中呼吸面罩始终戴在患者的口鼻上,呼吸机能够正常辅助患者进行呼吸,以保证危重患者在吸痰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缺氧吸痰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为一种防缺氧吸痰器


技术介绍

[0002]吸痰装置指利用负压吸引器经口腔

鼻腔

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常,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

窒息等,促进疾病的恢复,其主要适用于危重

老年

昏迷以及麻醉后患者因咳嗽无力

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而出现呼吸困难时

[0003]然而对于危重的患者来说大部分需要呼吸机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吸痰管进入道气管内占据呼吸道,连接呼吸机的患者可能需要中断呼吸机的支持,即便可以不中断,也可能因为吸痰时漏气导致缺氧,而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没有办法耐受短时间的缺氧,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增快,心跳加快,血氧饱和度,严重的时候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跳停止的情况;
[0004]另外在吸痰的过程中由于吸痰管产生的负压,若患者在吸气的时候,吸入的外部氧气会被吸痰管端部的负压环境所影响,也会造成缺氧的情况

[000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缺氧吸痰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缺氧吸痰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在对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吸痰的时候,现有的吸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缺氧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缺氧吸痰器,包括: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吸引管和吸痰管,吸痰管的外侧设有呼吸面罩,呼吸面罩通过管道与呼吸机相连,管道的内部固定有垫片,垫片上转动安装有活动片,垫片和活动片相邻的一面分别安装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连接和分离控制负压吸引器的开关

[0008]优选地,负压吸引器的侧面可拆卸安装有收集筒,收集筒上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负压吸引器上,连接管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负压吸引器的顶部安装有把手

[0009]优选地,呼吸面罩的底部安装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塞,第一通道的内部尺寸与吸痰管的外部尺寸相适配

[0010]优选地,吸痰管与吸引管连接处的端部设置成锥形,吸痰管的直径小于
22mm
,吸痰管上安装有防堵机构

[0011]优选地,防堵机构包括安装在吸痰管端部的环形气囊,环形气囊的截面厚度不同,靠近吸痰管内壁一侧厚度大于另一侧的厚度,环形气囊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调节管,第一调节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气囊,第一调节气囊安装在吸引管的外壁上

[0012]优选地,防堵机构包括置于吸痰管内壁的椭圆气囊,椭圆气囊的一侧连接有第二
调节管,第二调节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调节气囊,第二调节气囊安装在吸引管的外壁上

[0013]优选地,吸引管内壁固定有支撑圆环,第一调节气囊和第二调节气囊位于支撑圆环的两侧

[0014]优选地,负压吸引的安装有无菌盒,无菌盒靠近负压吸引器的一端固定有插块,负压吸引器前端开设有与之对应的插槽,无菌盒通过插块配合安装在插槽内无菌盒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塞,无菌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单向转动的收卷轮,收卷轮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套,收卷轮的一端安装有卷簧

[0015]优选地,无菌盒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安装座,收卷轮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一侧安装座上固定有限位盒,卷簧安装在限位盒内,另一侧安装座转动安装有棘爪,棘爪的底部卡合有棘轮,棘轮固定安装在收卷轮的端部

[0016]优选地,棘爪的一侧安装有调节块,调节块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滑动安装在无菌盒内,位于无菌盒外侧的调节杆外侧套设有弹簧

[0017]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当患者吸气的时候,呼吸机气道压力增高,对活动片产生气流,使得活动片在气流的作用下与垫片分离,从而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离,分离后负压吸引器处于关闭状态,不进行吸痰,就不会因为负压状态影响患者的正常吸气,另外在进行吸痰的过程中呼吸面罩始终戴在患者的口鼻上,呼吸机能够正常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在吸痰的过程中不用中断呼吸机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气密性,避免漏气,以保证危重患者在吸痰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痰管和吸引管连接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环形气囊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呼吸面罩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
A
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无菌盒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无菌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收卷轮一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
10
为本专利技术收卷轮另一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1、
负压吸引器;
2、
吸引管;
3、
吸痰管;
4、
呼吸面罩;
5、
管道;
6、
垫片;
7、
活动片;
8、
第一触点;
9、
第二触点;
10、
收集筒;
11、
连接管;
12、
空气过滤器;
13、
把手;
14、
第一通道;
15、
第一密封塞;
16、
防堵机构;
17、
环形气囊;
18、
第一调节管;
19、
第一调节气囊;
20、
椭圆气囊;
21、
第二调节管;
22、
第二调节气囊;
23、
支撑圆环;
24、
无菌盒;
25、
插块;
26、
插槽;
27、
第二通道;
28、
第二密封塞;
29、
收卷轮;
30、
固定套;
31、
卷簧;
32、
安装座;
33、
限位盒;
34、
棘爪;
35、
棘轮;
36、
调节块;
37、
调节杆;
38、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缺氧吸痰器,包括:负压吸引器
(1)
,所述负压吸引器
(1)
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吸引管
(2)
和吸痰管
(3)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
(3)
的外侧设有呼吸面罩
(4)
,所述呼吸面罩
(4)
通过管道
(5)
与呼吸机相连,所述管道
(5)
的内部固定有垫片
(6)
,所述垫片
(6)
上转动安装有活动片
(7)
,所述垫片
(6)
和活动片
(7)
相邻的一面分别安装有第一触点
(8)
和第二触点
(9)
,所述第一触点
(8)
和第二触点
(9)
的连接和分离控制负压吸引器
(1)
的开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缺氧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器
(1)
的侧面可拆卸安装有收集筒
(10)
,所述收集筒
(10)
上安装有连接管
(11)
,所述连接管
(11)
的另一端连接在负压吸引器
(1)
上,所述连接管
(11)
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
(12)
,所述负压吸引器
(1)
的顶部安装有把手
(1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缺氧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
(4)
的底部安装有第一通道
(14)
,所述第一通道
(14)
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塞
(15)
,所述第一通道
(14)
的内部尺寸与所述吸痰管
(3)
的外部尺寸相适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缺氧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
(3)
与所述吸引管
(2)
连接处的端部设置成锥形,所述吸痰管
(3)
的直径小于
22mm
,所述吸痰管
(3)
上安装有防堵机构
(16)。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缺氧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机构
(16)
包括安装在吸痰管
(3)
端部的环形气囊
(17)
,所述环形气囊
(17)
的截面厚度不同,靠近所述吸痰管
(3)
内壁一侧厚度大于另一侧的厚度,所述环形气囊
(17)
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调节管
(18)
,所述第一调节管
(18)
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气囊
(19)
,所述第一调节气囊
(19)
安装在吸引管
(2)
的外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缺氧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机构
(16)
包括置于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丽云姜旻晖顾梓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