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支原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43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病原生物学和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穿透支原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透支原体P35脂蛋白在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的用途及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病原生物学和医学
,特别涉及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在
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的用途及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穿透支原体
(Mycoplasmapenetrans,Mpe)
是一种首次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者的尿液中分离到的支原体

这种支原体具有独特的细长的烧瓶状形态和尖形结构,体内外试验都证实其具有入侵细胞的能力
。Mpe
与宿主靶细胞之间的连接是在脂质相关膜蛋白
(LAMP)
上的,特别是暴露在细胞表面的
P35
脂蛋白
。P35
脂蛋白是一种免疫优势抗原,是
Mpe
感染血清学诊断的主要候选抗原

因此,
P35
脂蛋白在
Mpe
感染和黏附宿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对
P35
脂蛋白的受体蛋白和其结合功能域的研究目前还甚少

本专利技术旨在筛选出
Mpe

P35
在人尿道上皮细胞
(SV

HUC
‑1细胞
)
膜上的受体蛋白,为有效预防和治
Mpe
感染奠定实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表达纯化了含
P35
全部氨基酸的重组蛋白
P35(rP35)
,并通过改进的病毒铺覆蛋白结合实验
(VOPBA)
从人尿道上皮细胞
(SV

HUC

1)
的膜蛋白中筛选与
rP35
相互作用的受体蛋白

通过对筛选的蛋白进行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HPLC

MS)
,发现膜蛋白中的
γ

肌动蛋白
(ACTG1)
和角蛋白
8(KRT8)
可能是主要的受体蛋白

随后通过4个独立的实验技术证实了
rP35
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
ACTG1
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不与
KRT8
发生相互作用

再通过采用黏附

黏附抑制实验证明
ACTG1
蛋白是
Mpe

P35
蛋白黏附
SV

HUC
‑1细胞的主要受体

由此阐明了
Mpe

P35
黏附和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
Mpe
感染奠定实验基础,为利用
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ACTG1
或其抗体制备治疗或预防与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相互作用的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0004]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利用
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ACTG1
制备治疗或预防与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相互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0005]利用
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ACTG1
的抗体制备治疗或预防与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相互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0006]一种确定与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相互作用的
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ACTG1
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
1.
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的表达纯化:诱导表达

纯化含
P35
全部氨基酸的重组蛋白
P35
,将所得重组蛋白
P35
浓缩并进行浓度鉴定;
[0008]步骤
2.
重组蛋白
P35
抗体的制备:将重组蛋白
P35
与弗氏佐剂混合,对兔进行免疫

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将免疫球蛋白部分经连续硫酸铵沉淀法粗提纯,然后经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
4B
偶联和洗脱对重组蛋白
P35
特异的抗体进行纯化;
[0009]步骤
3.
判断
P35
是否为穿透支原体对
SV

HUC
‑1细胞的黏附相关蛋白:分别培养
SV

HUC
‑1细胞和穿透支原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重组蛋白
P35
和穿透支原体黏附
SV

HUC
‑1细胞的情况,以及检测步骤2所制备的重组蛋白
P35
抗体能否抑制穿透支原体对
SV

HUC
‑1细胞的黏附;
[0010]步骤
4.
分析
SV

HUC
‑1细胞膜中可能与重组蛋白
P35
发生特异结合的受体蛋白:取
SV

HUC
‑1细胞膜蛋白进行
SDS

PAGE
分析,然后切取与改良
VOPBA
实验中明显条带对应的
40kDa

55kDa
附近胶条进行
HPLC

MS
分析出
SV

HUC
‑1细胞膜中可能与重组蛋白
P35
发生特异结合的受体蛋白为
ACTG1

KRT8

[0011]步骤
5.
鉴定受体蛋白
ACTG1

KRT8
是否存在于
SV

HUC
‑1细胞膜上并确定受体蛋白
ACTG1

KRT8
的分布情况:利用
Western blotting
对受体蛋白进行鉴定,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其在
SV

HUC
‑1细胞膜中的分布情况

确定受体蛋白
ACTG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利用
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ACTG1
制备治疗或预防与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相互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2.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
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ACTG1
的抗体制备治疗或预防与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相互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3.
一种确定权利要求1中与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相互作用的
SV

HUC
‑1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ACTG1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1.
穿透支原体
P35
脂蛋白的表达纯化:诱导表达

纯化含
P35
全部氨基酸的重组蛋白
P35
,将所得重组蛋白
P35
浓缩并进行浓度鉴定;步骤
2.
重组蛋白
P35
抗体的制备:将重组蛋白
P35
与弗氏佐剂混合,对兔进行免疫

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将免疫球蛋白部分经连续硫酸铵沉淀法粗提纯,然后经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
4B
偶联和洗脱对重组蛋白
P35
特异的抗体进行纯化;步骤
3.
判断
P35
是否为穿透支原体对
SV

HUC
‑1细胞的黏附相关蛋白:分别培养
SV

HUC
‑1细胞和穿透支原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重组蛋白
P35
和穿透支原体黏附
SV

HUC
‑1细胞的情况,以及检测步骤2所制备的重组蛋白
P35
抗体能否抑制穿透支原体对
SV

HUC
‑1细胞的黏附;步骤
4.
分析
SV

HUC
‑1细胞膜中可能与重组蛋白
P35
发生特异结合的受体蛋白:取
SV

HUC
‑1细胞膜蛋白进行
SDS

PAGE
分析,然后切取与改良
VOPBA
实验中明显条带对应的
40kDa

55kDa
附近胶条进行
HPLC

MS
分析出
SV

HUC
‑1细胞膜中可能与重组蛋白
P35
发生特异结合的受体蛋白为
ACTG1

KRT8
;步骤
5.
鉴定受体蛋白
ACTG1

KRT8
是否存在于
SV

HUC
‑1细胞膜上并确定受体蛋白
ACTG1

KRT8
的分布情况:利用
Westernblotting
对受体蛋白进行鉴定,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其在
SV

HUC
‑1细胞膜中的分布情况

确定受体蛋白
ACTG1

KRT8

SV

HUC
‑1细胞上的定位;步骤
6.
验证两种受体蛋白
ACTG1

KRT8
是否能与重组蛋白
P35
发生相互作用:通过
Far

western blotting、
间接
ELISA、
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4种独立的实验方法确定重组蛋白
P35
能与
ACTG1
发生特异结合

但不与
KRT8
发生相互作用;步骤
7.
验证
ACTG1
是否影响穿透支原体和重组蛋白
P35

SV

HUC
‑1细胞的黏附:采用黏附

黏附抑制实验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观察
ACTG1
及其抗体对穿透支原体和重组蛋白
P35
黏附
SV

HUC
‑1细胞的影响,最终确定
ACTG1
蛋白是
Mpe

P35
蛋白黏附
SV

HUC
‑1细胞的主要受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检测重组蛋白
P35
和穿透支原体黏附
SV

HUC
‑1细胞的情况,以及检测重组蛋白
P35
抗体能否抑制穿透支原体对
SV

HUC
‑1细胞的黏附的具体操作为:
(1)
铺板:取一瓶生长状态良好的
SV

HUC
‑1细胞,加入完全培养基,吹打均匀;向带有无菌爬片的
24
孔板孔内加入细胞悬液和完全培养液,混匀后置于
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
(2)
将细胞分组进行实验:

rP35
黏附组:更换新鲜培养基后,向孔内加入
50
μ
g/mL

rP35
,所述
rP35
即重组蛋白
P35

37℃
孵育过夜;

Mpe
黏附组:更换新鲜培养基后,向孔内加入1×
107CCU/mL

Mpe
,所述
Mpe
即穿透支原
体,
37℃
孵育过夜;

抗体黏附抑制组:在与
SV

HUC
‑1细胞孵育前,先将
Mpe

rP35
特异性兔抗或免疫前血清在
37℃
条件下预孵育
2h
,更换新鲜培养基后与细胞孵育;

空白对照组:只更换新鲜培养基,其余不做任何处理;
(3)
固定:
PBS
冲洗细胞3次,洗涤后每孔加入4%的多聚甲醛,
4℃
固定细胞
30min

(4)
封闭:
PBS
洗涤4次,洗涤后每孔加入
F

12K
完全培养基,
37℃
封闭
1h

(5)
一抗:
PBS
洗涤3次,根据细胞分组加入不同的一抗;

rP35
黏附组:加入
150
μ
L

rP35
兔抗,
37℃
孵育
2h


Mpe
黏附组:加入
150
μ
L

Mpe
兔抗,
37℃
孵育
2h


抗体黏附抑制组:加入
150
μ
L

Mpe
兔抗,
37℃
孵育
2h


空白对照组:加入
150
μ
L

rP35
兔抗或
Mpe
兔抗,
37℃
孵育
2h

(5)
二抗:
PBS
洗涤5次,洗涤后加入
Alexa Fluor 488
偶联的羊抗兔
IgG
,避光
37℃
染色
1h

(6)
核染:
PBS
洗涤5次,洗涤后加入
DAPI
,避光
37℃
孵育
10mi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荡曾焱华黎霞肖花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