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19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包括外壳、控制机构、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震动电机、蜂鸣片、报警开关组件、警报拖动尾骨架及外套组件,外壳包括蜂鸣喇叭外壳与底壳,蜂鸣喇叭外壳与底壳卡合连接,蜂鸣片设置于蜂鸣喇叭外壳的底部;震动电机设置于底壳上;控制机构包括PCB板与电池,PCB板与电池电连接;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中间;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报警开关组件设置于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的底部,且与警报拖动尾骨架联动连接,外套组件依次套装于外壳与警报拖动尾骨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玩具装饰作用、能提示背后有人移动,带有大声音警报器,对使用者在关键时刻起到一种安全保护作用。护作用。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报警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

技术介绍

[0002]公告号CN218392217U公开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毛绒玩具,包括玩具本体,所述玩具本体的内部嵌设有用于脱落报警提示的警示组件,所述警示组件的上方设有用于与所述玩具本体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方设有防护组件。
[0003]报警器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报警器可在人们遇到危险时,向周围人群求助,保证人们的财产和人身的安全。
[0004]现有的报警器由于使用复杂,携带不方便,并且一些报警器由拉环触发,需对拉环施加较大的力,所以在遇到危险时,很难触发报警器;并且现有的报警器不够隐蔽,容易发现,降低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具有玩具装饰作用,能够有效提示背后有人移动,对弱者夜晚行路有安全保障作用,带有大声音警报器的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控制机构、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震动电机、蜂鸣片、报警开关组件、警报拖动尾骨架及外套组件,所述外壳包括蜂鸣喇叭外壳与底壳,所述蜂鸣喇叭外壳与底壳卡合连接,且内部中空,所述蜂鸣片设置于蜂鸣喇叭外壳的底部;所述震动电机设置于底壳上;
[0007]所述控制机构包括PCB板与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底壳上,所述PCB板与电池电连接,且相邻设置;
[0008]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中间;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与控制机构电连接;
[0009]所述报警开关组件设置于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的底部,且与警报拖动尾骨架联动连接,下移所述警报拖动尾骨架带动报警开关组件触发所述蜂鸣片报警;
[0010]所述外套组件依次套装于外壳与警报拖动尾骨架上。
[0011]优选地,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包括人体红外感应器、镜片及红外感应窗,所述镜片设置于人体红外感应器上,所述红外感应窗设置于镜片上,且位于外壳的上表面。
[0012]优选地,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为人体红外移动式感应器。
[0013]优选地,所述报警开关组件包括位置开关、开限位凹孔、关限位凹孔、限位弹簧及限位钢珠,所述位置开关与警报拖动尾骨架连接,所述开限位凹孔与关限位凹孔设置于警报拖动尾骨架上,且位于位置开关的下方,所述限位钢珠位于开限位凹孔与限位弹簧之间,且与开限位凹孔卡接。
[0014]优选地,所述外套组件包括背带、玩具外套及玩具尾部,所述背带、玩具外套均套装于外壳上,所述玩具尾部套装于警报拖动尾骨架上。
[0015]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TYPE

C充电口。
[0016]优选地,所述震动电机为震动提示电机。
[0017]优选地,所述蜂鸣片为高分贝嘀嘀报警器。
[0018]优选地,所述红外感应窗形状为透明的圆形状。
[0019]优选地,所述蜂鸣喇叭外壳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圆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设置外套组件,具备玩具装饰作用,并且使用者平时背着毛绒玩具,后背可悬挂可爱挂件,美观,隐蔽性强,不容易发现内部的报警器。
[0022]2、本技术采用人体红外感应器,并配有菲涅尔镜片和红外感应窗,这种设置,能够远距离(3

4米)侦测到人体的移动,当侦测到人体的移动接近后,MCU启动振动电机提示(孩子或女孩子)背后有人,让其产生警觉,采用震动提示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示,只会让本人感觉到,不会让其它人查觉,以给当事人足够的警觉时间,达到了能够有效提示背后有人移动对弱者夜晚行路有安全保障的作用。
[0023]3、设置报警开关组件及警报拖动尾骨架,在当事人查觉到危险的时候,拖动玩具公仔的尾巴,警报拖动尾骨架被拖动后往下移,限位钢珠与限位弹簧对警报拖动尾骨架限位固定位置,位置开关的弹舌就会被弹出来,警报器蜂鸣片进入工作状态,设备会发出高分贝嘀嘀报警声,以提醒路人的关注,并达到震慑跟踪者不再跟踪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人体红外线距离报警器结构剖面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图1中D

D报警开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报警开关打开状态结构剖面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图4中D

D位置开关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外套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图6中C

C结构剖面图;
[0031]图中:1、外壳;11、蜂鸣喇叭外壳;12、底壳;2、控制机构;21、PCB板;22、PCB板;3、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1、人体红外感应器;32、镜片;33、红外感应窗;4、震动电机;5、蜂鸣片;6、报警开关组件;61、位置开关;62、开限位凹孔;63、关限位凹孔;64、限位弹簧;65、限位钢珠;7、警报拖动尾骨架;8、外套组件;81、背带;82、玩具外套;83、玩具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请参阅图1

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包括外壳1、控制机构2、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震动电机4、蜂鸣片5、报警开关组件6、警报拖动尾骨架7及外套组件8,所述外壳1包括蜂鸣喇叭外壳11与底壳12,所述蜂鸣喇叭外壳11与底壳12卡合连接,且内部中空,所述蜂鸣片5设置于蜂鸣喇叭外壳11的底部;所述震动电机4设置于底壳12上;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PCB板21与电池22,所述电池22设置于底壳12上,所述PCB板21与电池22电连接,且相邻设置;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中间;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与控制机构2电连接;所述报警开关组件6设置于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的底部,且与警报拖动尾骨架7联动连接,下移所述警报拖动尾骨架7带动报警开关组件6触发所述蜂鸣片5报警;所述外套组件8依次套装于外壳1与警报拖动尾骨架7上。
[003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包括外壳(1)、控制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震动电机(4)、蜂鸣片(5)、报警开关组件(6)、警报拖动尾骨架(7)及外套组件(8),所述外壳(1)包括蜂鸣喇叭外壳(11)与底壳(12),所述蜂鸣喇叭外壳(11)与底壳(12)卡合连接,且内部中空,所述蜂鸣片(5)设置于蜂鸣喇叭外壳(11)的底部;所述震动电机(4)设置于底壳(12)上;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PCB板(21)与电池(22),所述电池(22)设置于底壳(12)上,所述PCB板(21)与电池(22)电连接,且相邻设置;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中间;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与控制机构(2)电连接;所述报警开关组件(6)设置于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的底部,且与警报拖动尾骨架(7)联动连接,下移所述警报拖动尾骨架(7)带动报警开关组件(6)触发所述蜂鸣片(5)报警;所述外套组件(8)依次套装于外壳(1)与警报拖动尾骨架(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组件(3)包括人体红外感应器(31)、镜片(32)及红外感应窗(33),所述镜片(32)设置于人体红外感应器(31)上,所述红外感应窗(33)设置于镜片(32)上,且位于外壳(1)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红外移动距离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31)为人体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青林
申请(专利权)人:卓比东莞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