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566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筋外部用于控制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第一保护件,相邻两根钢筋上的所述第一保护件之间通过支撑件相互串联,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保护件相适配以锁紧固定钢筋的第二保护件。该装置能够牢固地锁定钢筋,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控制钢筋之间距离,整体结构连接稳定,支撑件一体成型,在后续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不会轻易脱落,出现跑位、倾斜等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牢固可靠,通过简单的安装即可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的间距要求,适用场景更多。适用场景更多。适用场景更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对项目结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均匀性并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至关重要。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对于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护修缮成本都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过分靠近构件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现象,后续随时间推移,钢筋逐渐受到外界环境中的腐蚀侵袭,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丧失,从而影响钢筋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钢筋结构的承载力,严重者会破坏建筑结构的受力体系。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一方面可能因钢筋偏位所导致,由此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成型后容易受力不均匀;另一方面钢筋保护层过厚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凝固效果,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过厚的保护层还会加大内外温差,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引起温差变形和结露,造成保护层脱落和钢筋锈蚀,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保证钢筋保护层在要求的厚度,避免出现过厚或过薄的情况,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0003]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剪力墙上保护层厚度控制多采用带有两个凹槽的砂浆垫块或者圆形塑料卡环来控制墙柱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使用水泥支撑条或短钢筋来保证钢筋间的距离,但由于砂浆垫块两端的槽口深度有限,不能有效锁定钢筋,安装完成后较易受到人为扰动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冲击力导致水泥垫块断裂或掉落;圆形塑料卡环也因不能有效锁定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向墙内倾斜,无法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上述砂浆垫块或者圆形塑料卡环在后续封模过程中,因不够稳固、材料脆弱等原因起不到相应作用,成型后露筋、平整度凹陷等问题频发。
[0004]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2221712534.3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剪力墙钢筋保护层控制装置,包括两组限位器和限位杆,限位器由两个钢筋保护层卡环和连接杆组成,连接杆与两个钢筋保护层卡环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位于两个钢筋保护层卡环中间位置,连接杆中部设置承插帽,限位杆两端分别插入两组限位器的承插帽中。该装置可实现对剪力墙水平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的有效控制,起到控制水平筋排距、及墙体截面尺寸的作用,但该装置中的钢筋保护层卡环将以整面的形式与模相接,混凝土无法遮盖与模板贴合位置处的构件表面,造成整个钢筋保护层卡环的外表面外露,进而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的腐蚀侵袭而造成保护层脱落和钢筋锈蚀,且该装置使用时将同时控制钢筋间的水平间距以及竖向间距,一旦剪力墙某一方位上的钢筋间距发生改变时,该装置将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
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钢筋保护层控制装置不够稳固,不能有效锁定钢筋,无法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钢筋间距,使用场景易受局限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筋外部用于控制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第一保护件,相邻两根钢筋上的所述第一保护件之间通过支撑件相互串联,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保护件相适配以锁紧固定钢筋的第二保护件。
[0008]钢筋保护层具体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也就是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钢筋保护层可以保护钢筋不被锈蚀,还可以粘结锚固钢筋结构,由于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在现有的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方式中,采用砂浆垫块或者圆形塑料卡环来控制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并通过水泥支撑条或短钢筋来保证钢筋间的距离,但在后期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很可能会导致垫块跑位、变形,使钢筋紧靠模板导致挡墙出现漏筋,钢筋间距无法保证,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受力大小;而现有的钢筋保护层控制装置对钢筋的固定均采用卡扣结构,由于卡扣结构不易有效锁定钢筋,固定不够稳固,且部分装置的使用场景容易受局限,例如由于固定点位过多,导致使用场景易受局限,亦或是在装置的连接固定过程中需要现场焊接,固定相对繁琐。因此为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需要提出一种使用效果更好的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
[0009]本技术将用于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分为两部分,即第一保护件和支撑件,支撑件的两端上具有与第一保护件相适配的第二保护件,可实现对钢筋周向的全部包围,有效锁定钢筋,进而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由于相邻两根钢筋上的第一保护件之间通过支撑件相互串联,第二保护件与第一保护件之间固定连接,因此该装置结构能够稳固地固定钢筋,控制钢筋间距,在后续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不会出现跑位、倾斜等问题。此外,由于本装置用于对两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间距进行控制,当需要控制多根钢筋时只需增设装置数量即可,不会因装置本身同时控制多根钢筋,而部分钢筋间距不适配,产生装置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保护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护件与所述第二保护件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护件或第二保护件上设置有固定件,相应的,与所述第一保护件配合的第二保护件或与所述第二保护件配合的第一保护件上设置有用于与固定件相适配的固定孔。
[0013]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本体,所述固定件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件或第二保护件相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可收缩卡扣。
[0014]可收缩卡扣包括圆锥形尖端,圆锥形尖端的锥面底部与固定件本体通过内杆连接,沿圆锥形尖端的锥面底部边缘设置有伞状弹性叶,在可收缩卡扣的圆锥形尖端、伞状弹性叶依次穿过固定孔的过程中,伞状弹性叶受到固定孔对伞状弹性叶所施加的压力而被压缩,从而使得伞状弹性叶在压缩后能顺利通过固定孔;当伞状弹性叶完全通过固定孔之后,伞状弹性叶由于失去来自固定孔的压力而自然张开,张开之后的伞状弹性叶靠近固定孔的
一端面直径大于固定孔的孔径,使得伞状弹性叶无法原路返回再次穿过固定孔,从而实现对第一保护件与第二保护件相互固定。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护件上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纳至少一部分钢筋表面的第一容纳腔。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护件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配合从而固定钢筋的第二容纳腔。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相应设置有可用于固定各种规格钢筋的固定条。
[0018]为了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固定各种不同规格的钢筋,增加其普适性,在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钢筋外部用于控制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第一保护件(1),相邻两根钢筋上的所述第一保护件(1)之间通过支撑件(2)相互串联,所述支撑件(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保护件(1)相适配以锁紧固定钢筋的第二保护件(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包括连接件(21),所述第二保护件(22)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1)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件(1)与所述第二保护件(22)之间通过固定件(3)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件(1)或第二保护件(22)上设置有固定件(3),相应的,与所述第一保护件(1)配合的第二保护件(22)或与所述第二保护件(22)配合的第一保护件(1)上设置有用于与固定件(3)相适配的固定孔(4)。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包括固定件本体(31),所述固定件本体(31)的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登辉徐丙丁何凌翔何雄伟贾廷报叶小天贺丹龙张高峰杨昊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