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60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沿隧道断面轮廓环形排列的多个组合模板,每个组合模板均包括外挡板和内挡板,外挡板为由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组成的L形结构,内挡板为由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组成的L形结构,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相对设置,止水带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之间,内挡板的第二竖板与台车的内模板固定连接,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与隧道初衬之间并排设有多个支撑臂,每个支撑臂均与台车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支撑臂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压紧螺栓旋入螺纹通孔后压在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上。本申请采用对夹定位工艺,保证二衬端头中埋止水带定位准确,提升隧道防水效果。提升隧道防水效果。提升隧道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技术介绍

[0002]隧道二衬中埋止水带施工是隧道整体防排水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传统的中埋止水带施工方法是采用木模板与钢夹将止水带固定,存在止水带固定不牢,容易出现渗浆漏浆的问题,而且止水带位置难以确保与衬砌端头模板正交,容易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采用对夹定位工艺,保证二衬端头中埋止水带定位准确,提升隧道防水效果。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沿隧道断面轮廓环形排列的多个组合模板,每个所述组合模板均包括外挡板和内挡板,所述外挡板为由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组成的L形结构,所述内挡板为由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组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相对设置,止水带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之间,所述内挡板的第二竖板与台车的内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与隧道初衬之间并排设有多个支撑臂,每个所述支撑臂均与所述台车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臂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压紧螺栓旋入所述螺纹通孔后压在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上。
[0005]具体的,所述外挡板和内挡板均采用塑钢挡板。
[0006]具体的,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或凹坑,所述内挡板的第二横板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或凹坑。
[0007]具体的,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上设有供对应的所述压紧螺栓插入的锥形导向沉孔。
[0008]具体的,所述支撑臂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台车连接。
[0009]具体的,所述外挡板的第一横板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和凹槽,所述内挡板的第二横板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和凹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采用定型外挡板和内挡板对夹工艺进行止水带安装,可以保证二衬端头止水带定位准确,线型平顺,且止水带垂直于二衬端头,对施工缝位置止水效果较好。
[0012]2、通过旋拧压紧螺栓顶紧外挡板,即可将止水带牢固夹紧在上下挡板之间,止水带固定不牢,不易出现渗浆漏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正视图;
[0016]其中:1、外挡板;101、第一横板;102、第一竖板;2、内挡板;201、第二横板;202、第二竖板;3、止水带;4、内模板;5、支撑臂;6、压紧螺栓;7、凸块;8、凹槽;9、锥形导向沉孔;10、隧道初衬。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参见图1和图2,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沿隧道断面轮廓环形排列的多个组合模板,每个组合模板均包括外挡板1和内挡板2,外挡板1为由第一横板101和第一竖板102组成的L形结构,内挡板2为由第二横板201和第二竖板202组成的L形结构,第一横板101和所述第二横板201相对设置,止水带3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板101和第二横板201之间,内挡板2的第二竖板202与台车的内模板4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与隧道初衬10之间并排设有两个支撑臂5,每个支撑臂5均与台车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支撑臂5上均设有一个螺纹通孔,压紧螺栓6旋入螺纹通孔后压在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上。
[0021]端头模板组装时,先将各个组合模板的内挡板2安装在台车上,形成内挡环,之后将止水带3安装在内挡环的外侧,接着将各个组合模板的外挡板1装入隧道初衬和止水带3之间,构成外挡环,然后将各个支撑臂5安装在台车或内挡环上,之后将压紧螺栓6旋入螺纹通孔,使得各个压紧螺栓6将各块外挡板1抵紧,即可将止水带3夹紧固定在内外挡板1之间,端模安装完成后,需要采用土工布对于局部小的间隙进行填堵,确保端头模板密封。
[0022]本实施例中,采用定型外挡板1和内挡板2对夹工艺进行止水带3安装,可以保证二衬端头止水带3定位准确,线型平顺,且止水带3垂直于二衬端头,对施工缝位置止水效果较好。通过旋拧压紧螺栓6顶紧外挡板1,即可将止水带3牢固夹紧在上下挡板之间,止水带3固定不牢,不易出现渗浆漏浆的问题。
[0023]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设计中,外挡板1和内挡板2均采用重量较轻的塑钢制作。此
外,在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在内挡板2的第二横板201内侧面上均匀分布有阵列分布的凸起,这样的设计,使得端头模板拆除后,可以在二衬端头混凝土上形成均匀大小的凹陷,使得二衬端头接触面粗糙,以便下一版二衬与之结合良好,提升施工质量。
[0024]其中,挡板上的凸起可以采用与挡板一体成型的工艺制作,当然凸起与挡板也可以分开制作,凸起采用塑钢材质,大小为1cm的半球型,采用螺丝与挡板连接,间距为1cm,梅花状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挡板上的凸起也可以用凹坑替代,对应的在端头混凝土上会形成凸起。
[0025]参见图2,具体的,在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7和凹槽8,相邻的两块外挡板1通过凸块7和凹槽8的配合实现定位连接,同样的道理,在内挡板2的第二横板201两侧对称设有相匹配的凸块7和凹槽8。
[0026]参见图1,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沿隧道断面轮廓环形排列的多个组合模板,每个所述组合模板均包括外挡板(1)和内挡板(2),所述外挡板(1)为由第一横板(101)和第一竖板(102)组成的L形结构,所述内挡板(2)为由第二横板(201)和第二竖板(202)组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一横板(101)和所述第二横板(201)相对设置,止水带(3)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板(101)和所述第二横板(201)之间,所述内挡板(2)的第二竖板(202)与台车的内模板(4)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与隧道初衬(10)之间并排设有多个支撑臂(5),每个所述支撑臂(5)均与所述台车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臂(5)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压紧螺栓(6)旋入所述螺纹通孔后压在所述外挡板(1)的第一横板(1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1)和内挡板(2)均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仲亚洲邓开科宋志泉陆捷陆松陈齐忠付晨义李家彬安园梦朱亚男欧泽余周岚杨玉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