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涉及管式炉技术领域,包括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正面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中需要进行加热的物料在加热后通过冷却结构,可以起到快速冷却的效果,从而可以达到无需将装置管道结构拆下的作用,进而提高工作进行的效率,在将加热结束的物料移动至冷却管道时和工作结束时,物料的残余无需手动进行清理与操作,可通过操作清洁组件,从而可将残余的物料快速推进冷却管道中,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0001]本技术涉及管式炉
,尤其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技术介绍
[0002]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
[0003]目前管式炉均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的高性能高节能的新型电炉,有单管、双管、卧式、可开启式、立式、单温区、双温区、三温区等多种管式炉型。主要应用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实验和小批量生产之用。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控温精度高、保温效果好、温度范围大、炉膛温度均匀性高、温区多、可选配气氛、抽真空炉型等方法。
[0004]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因为需要拿取加热后的物料和对加热管的清洁,往往需手动将加热管取出,但因为加热管在工作结束后往往很烫导致不能立即被拿出,需要等待管体冷却,导致工作效率并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因为需要拿取加热后的物料和对加热管的清洁,往往需手动将加热管取出,但因为加热管在工作结束后往往很烫导致不能立即被拿出,需要等待管体冷却,导致工作效率并不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技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包括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正面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内壁穿插有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清洁组件;
[0007]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仓,所述冷却仓的两侧贯穿开设有两个插孔,所述冷却仓的正面插设有出液管,所述冷却仓的顶部插设有入液管,所述冷却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仓体后盖,所述仓体后盖的两侧贯穿开设有风扇插口,所述仓体后盖的背面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另一端插接有风扇,所述插杆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框,所述仓体后盖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8]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加热框,所述加热框的两端内部开设有两个入管口,所述加热框的内部插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加热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加热框的底部与加热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承接台,所述承接台的内壁开设有管道穿口,所述管道穿口的内壁与加热框的外壁相连接,所述承接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加热器安装于凹槽内,所述承重板的顶部与冷却仓的底部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外表壁插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插设有入料管,所述加热管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插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的一端插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管。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插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固定插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固定插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固定插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加热管的外表壁与入管口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冷却管的外表壁贯穿插设于插孔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管盖,所述管盖与加热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管盖的一端贯穿插设有清洁杆,所述清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头,所述清洁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与管盖活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外表壁贯穿插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开设有管槽,所述管槽的内壁与加热管的外表壁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承重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中,在使用中需要进行加热的物料在加热后通过冷却结构,可以起到快速冷却的效果,从而可以达到无需将装置管道结构拆下的作用,进而提高工作进行的效率。
[0016]2、本技术中,在将加热结束的物料移动至冷却管道时和工作结束时,物料的残余无需手动进行清理与操作,可通过操作清洁组件,从而可将残余的物料快速推进冷却管道中,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整体结构正视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整体结构后视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冷却结构左视立体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冷却结构右视立体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支撑组件立体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管道组件立体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清洁组件立体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支撑结构立体图;
[0025]图9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加热结构立体图。
[0026]图例说明:1、冷却结构;101、冷却仓;102、插孔;103、仓体后盖;104、风扇插口;105、插杆;106、风扇;107、稳定框;108、入液管;109、出液管;2、支撑组件;201、承接台;202、管道穿口;203、承重板;204、支撑底座;205、凹槽;3、管道组件;301、加热管;302、入料管;303、第一阀门;304、第一连接管;305、第二阀门;306、连接管;307、第二连接管;308、冷却管;309、第三连接管;310、出料管;311、第三阀门;4、清洁组件;401、管盖;402、手柄;403、清洁杆;404、清洁头;5、支撑结构;501、支撑杆;502、管槽;503、支撑框;6、加热结构;601、加热器;602、导热板;603、拉手;604、入管口;605、加热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如图1-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包括冷却结构1,用于对加热后的物料进行冷却,冷却结构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2,用于所有装置的支撑,支撑组件2的正面设置有加热结构6,用于对物料进行加热,支撑组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5,支撑结构5的内壁穿插有管道组件3,用于承载物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结构(1),所述冷却结构(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的正面设置有加热结构(6),所述支撑组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5)的内壁穿插有管道组件(3),所述管道组件(3)的内部设置有清洁组件(4);所述冷却结构(1)包括冷却仓(101),所述冷却仓(101)的两侧贯穿开设有两个插孔(102),所述冷却仓(101)的正面插设有出液管(109),所述冷却仓(101)的顶部插设有入液管(108),所述冷却仓(10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仓体后盖(103),所述仓体后盖(103)的两侧贯穿开设有风扇插口(104),所述仓体后盖(103)的背面插设有插杆(105),所述插杆(105)的另一端插接有风扇(106),所述插杆(105)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框(107),所述仓体后盖(10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插杆(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结构(6)包括加热框(605),所述加热框(605)的两端内部开设有两个入管口(604),所述加热框(605)的内部插接有导热板(602),所述导热板(6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603),所述加热框(6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601),所述加热框(605)的底部与加热器(601)的输出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承接台(201),所述承接台(201)的内壁开设有管道穿口(202),所述管道穿口(202)的内壁与加热框(605)的外壁相连接,所述承接台(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203),所述承重板(2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204),所述支撑底座(204)的底内部开设有凹槽(205),所述加热器(601)安装于凹槽(205)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时利,佘翠云,张时祝,张立秀,彭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日新高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