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537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框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
AR
镜片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AR
技术日益成熟,
AR
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教育

医疗

娱乐

工业等行业

[0003]目前,比较成熟的
AR
眼镜技术方案主要分为棱镜方案
、birdbath
方案

自由曲面方案

离轴全息透镜方案和波导
(Lightguide)
方案

其中对于波导方案,包括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方案

体全息光栅波导方案

[0004]现有采用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方案的
AR
镜片一般采用纳米压印工艺进行生产,总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5]1.
制备具有预设光栅图案的压印母版

[0006]2.
将压印母版的光栅图案通过纳米压印工艺转印至软膜,在软膜上得到光栅图案的反图案,即压印模板

[0007]3.
将压印模板固定在夹持装置内,压印模板上的光栅图案的反图案通过纳米压印工艺转印至旋涂压印胶的玻璃晶圆上,得到具有光栅图案的波导基体,从而得到衍射光波导

[0008]现有夹持装置没有电磁吸附功能,现有夹持装置只能设置在纳米压印设备固定位置的卡槽内,无法实现与纳米压印设备内的各个工艺模块的灵活对接,因此无法适用于
AR
镜片的纳米压印自动化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

[0010]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框体

弹性部件

夹具;
[0011]所述夹持框体内部通过所述弹簧部件与所述夹具连接,所述夹具用于夹持压印模板;
[0012]所述夹持框体的两侧设置具有磁吸功能的吸附体

[0013]进一步的,
[0014]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
[0015]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
[0016]所述夹持框体的内部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夹具连接,所述第一夹具与压印模板一侧连接;
[0017]所述夹持框体的内部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具连接,所述第二夹具与压印模板另一侧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采用弹簧

[0019]进一步的,
[0020]所述夹持框体的一侧在上表面开设第一定位槽;
[0021]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放置具有磁吸功能的第一吸附体;
[0022]所述夹持框体的另一侧在上表面开设第二定位槽;
[0023]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放置具有磁吸功能的第二吸附体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体以及第二吸附体采用磁吸轴体

[0025]进一步的,
[0026]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壁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附体的直径;
[0027]第二定位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吸附体的外壁适配

[0028]进一步的,
[0029]所述第一定位槽沿内壁长度方向在内壁上表面紧密排列所述第一滚轮;
[0030]所述第一定位槽沿内壁长度方向在内壁下表面紧密排列第二滚轮

[0031]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
[003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

第二连接块

第一轴承体和第二轴承体;
[0033]所述第一吸附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滚轮接触,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滚轮接触;
[0034]所述第一吸附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滚轮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滚轮接触

[003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0036]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滚轮或者第二滚轮接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滚轮下端面和第二滚轮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限位块连接;
[0037]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滚轮下端面和所述第二滚轮上端面之间的间隙高度;
[0038]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滚轮或者第二滚轮接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滚轮下端面和第二滚轮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二限位块连接;
[0039]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滚轮下端面和所述第二滚轮上端面之间的间隙高度

[0040]进一步的,
[0041]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吸附体的外壁适配;
[0042]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壁长度大于第二吸附体的直径

[0043]进一步的,
[0044]所述第二定位槽沿内壁长度方向在内壁上表面紧密排列第一滚轮;
[0045]所述第二定位槽沿内壁长度方向在内壁下表面紧密排列第二滚轮

[0046]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
[0047]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接块

第四连接块

第三轴承体和第四轴承体;
[0048]所述第二吸附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轴承体与所述第三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滚轮接触,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滚轮接触;
[0049]所述第二吸附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轴承体与所述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滚轮接触,所述第四连接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滚轮接触

[005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
[0051]所述第三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滚轮或者第二滚轮接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滚轮下端面和第二滚轮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三限位块连接;
[0052]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高度大于第一滚轮下端面和第二滚轮上端面之间的间隙高度;
[0053]所述第四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滚轮或者第二滚轮接触一端穿过第一滚轮下端面和第二滚轮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四限位块连接;
[0054]所述第四限位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滚轮下端面和所述第二滚轮上端面之间的间隙高度

[0055]和现有技术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6]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框体

弹性部件

夹具,夹持框体内部通过弹簧部件与夹具连接,夹具用于夹持压印模板,夹持框体的两端设置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框体

弹性部件

夹具;所述夹持框体内部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夹具连接,所述夹具用于夹持压印模板;所述夹持框体的两侧设置具有磁吸功能的吸附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夹持框体的内部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夹具连接,所述第一夹具与压印模板一侧连接;所述夹持框体的内部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具连接,所述第二夹具与压印模板另一侧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采用弹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框体的一侧在上表面开设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放置具有磁吸功能的第一吸附体;所述夹持框体的另一侧在上表面开设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放置具有磁吸功能的第二吸附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体以及第二吸附体采用磁吸轴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壁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附体的直径;第二定位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吸附体的外壁适配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沿内壁长度方向在内壁上表面紧密排列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定位槽沿内壁长度方向在内壁下表面紧密排列第二滚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

第二连接块

第一轴承体和第二轴承体;所述第一吸附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滚轮接触,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滚轮接触;所述第一吸附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滚轮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滚轮接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如陈跃徐军孟祥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至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