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浇铸温度影响铸件热裂纹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23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免浇铸温度影响铸件热裂纹的模具,属于浇铸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浇铸温度影响铸件热裂纹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避免浇铸温度影响铸件热裂纹的模具,属于浇铸



技术介绍

[0002]热裂是液态金属浇到铸型后,在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枝晶收缩受到阻碍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枝晶之间就会产生开裂,铸件就会出现热裂纹

目前研究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热裂纹敏感性的模具都是将液态金属浇入竖直流道中,依次流入水平浇道,凝固形成约束杆

此类模具并未考虑浇铸温度对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因此应用此类模具研究凝固过程产生的热裂纹存在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液态金属浇到铸型使用的模具未考虑浇铸温度对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使研究凝固过程产生的热裂纹存在误差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避免浇铸温度影响铸件热裂纹的模具,即在模具中同时设置长度不同的四个流道,液态金属可在相同时间内流入不同长度的流道,避免了因为浇铸温度的不同对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本新型浇铸模具适合实验室小批量的浇铸实验,同时本新型浇铸模具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0004]一种避免浇铸温度影响铸件热裂纹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与上模1对应的下模2,上模1设置有穿过上模1的锥形浇口
11
,上模1的下表面开设有半流道Ⅰ12、
半球型型腔Ⅰ14
和半排气槽Ⅰ13
,半流道Ⅰ12
与锥形浇口
11
的末端连通,半球型型腔Ⅰ14
开设在半流道Ⅰ12
的末端,半排气槽Ⅰ13
的一端与半球型型腔Ⅰ14
连通且另一端延伸至上模1边缘;下模2的上表面开设有锥形浇道槽
21、
半流道Ⅱ22、
半球型型腔Ⅱ24
和半排气槽Ⅱ23
,锥形浇道槽
21
设置在上模1的锥形浇口
11
正下方且与锥形浇口
11
的底端连通,半流道Ⅱ22
与锥形浇道槽
21
连通,半球型型腔Ⅱ24
开设在半流道Ⅱ22
的末端,半排气槽Ⅱ23
的一端与半球型型腔Ⅱ24
连通且另一端延伸至下模2边缘,半流道Ⅱ22、
半球型型腔Ⅱ24
和半排气槽Ⅱ23
分别设置在上模1的半流道Ⅰ12、
半球型型腔Ⅰ14
和半排气槽Ⅰ13
正下方;上模1和下模2合模时,半流道Ⅰ12
与半流道Ⅱ22
组合形成模具的直流道,半球型型腔Ⅰ14
与半球型型腔Ⅱ24
组合形成直流道末端的球型型腔,半排气槽Ⅰ13
与半排气槽Ⅱ23
组合形成与球型型腔连通的排气槽;
[0005]所述半流道Ⅰ12
包括第一半流道Ⅰ、
第二半流道Ⅰ、
第三半流道Ⅰ和第四半流道Ⅰ,第一半流道Ⅰ、
第二半流道Ⅰ、
第三半流道Ⅰ和第四半流道Ⅰ的末端均设置有半球型型腔Ⅰ14
;半流道Ⅱ22
包括分别与第一半流道Ⅰ、
第二半流道Ⅰ、
第三半流道Ⅰ和第四半流道Ⅰ对应的第一半流道Ⅱ、
第二半流道Ⅱ、
第三半流道Ⅱ和第四半流道Ⅱ,第一半流道Ⅱ、
第二半流道Ⅱ、
第三半流道Ⅱ和第四半流道Ⅱ的末端均设置有半球型型腔Ⅱ24
,第一半流道Ⅰ、
第二半流道Ⅰ、
第三半流道Ⅰ和第四半流道Ⅰ分别与第一半流道Ⅱ、
第二半流道Ⅱ、
第三半流道Ⅱ和第四半流道Ⅱ组合形成模具的第一流道

第二流道

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记为直线
a
,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记为
直线
b
,直线
a
与直线
b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互相垂直;第一流道

第二流道

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的长度不同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的长度为
20

25mm
,第二流道的长度为
55

60mm、
第三流道的长度为
95

100mm
,第四流道的长度为
135

140mm。
[0007]优选的,所述锥形浇口
11
的上平面半径小于下平面半径,锥形浇道槽
21
的上平面半径大于下平面半径

[0008]更优选的,所述锥形浇口
11
拔模斜度为3~5°
,锥形浇口
11
的上平面半径为
11

14mm
,下平面半径为
15

16mm
;锥形浇道槽
21
的拔模斜度为3~5°
,锥形浇道槽
21
的上平面半径为
15

16mm
,下平面半径为
11

14mm。
[0009]更优选的,所述锥形浇口
11
上平面边缘处的导圆角半径为
4mm
,下平面边缘处的导圆角半径为
3mm
;锥形浇道槽
21
上平面边缘处的导圆角半径为
3mm
,下平面边缘处的导圆角半径为
4mm。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

第二流道

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的宽度相等且为
12mm
,球型型腔的直径为
20mm。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

第二流道

第三流道

第四流道

球型型腔和排气槽的表面涂覆有耐高温

耐腐蚀

耐磨涂层,比如
Cr3C2、MoC、TiC
等碳化物涂层;可对型腔表面起到防护作用,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
本技术浇铸模具在同一水平面上设计4个不同长度的流道,使液态合金流入浇口时,同时进入不同长度的流道,保证了液态合金以相同的温度进入不同流道,进而避免了由于浇铸温度不同对液态合金凝固产生的热裂纹影响;
[0014](2)
本技术浇铸模具适合实验室小批量的浇铸实验,同时本新型浇铸模具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避免浇铸温度影响铸件热裂纹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上模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避免浇铸温度影响铸件热裂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
(1)
和与上模
(1)
对应的下模
(2)
,上模
(1)
设置有穿过上模
(1)
的锥形浇口
(11)
,上模
(1)
的下表面开设有半流道Ⅰ(12)、
半球型型腔Ⅰ(14)
和半排气槽Ⅰ(13)
,半流道Ⅰ(12)
与锥形浇口
(11)
的末端连通,半球型型腔Ⅰ(14)
开设在半流道Ⅰ(12)
的末端,半排气槽Ⅰ(13)
的一端与半球型型腔Ⅰ(14)
连通且另一端延伸至上模
(1)
边缘;下模
(2)
的上表面开设有锥形浇道槽
(21)、
半流道Ⅱ(22)、
半球型型腔Ⅱ(24)
和半排气槽Ⅱ(23)
,锥形浇道槽
(21)
设置在上模
(1)
的锥形浇口
(11)
正下方且与锥形浇口
(11)
的底端连通,半流道Ⅱ(22)
与锥形浇道槽
(21)
连通,半球型型腔Ⅱ(24)
开设在半流道Ⅱ(22)
的末端,半排气槽Ⅱ(23)
的一端与半球型型腔Ⅱ(24)
连通且另一端延伸至下模
(2)
边缘,半流道Ⅱ(22)、
半球型型腔Ⅱ(24)
和半排气槽Ⅱ(23)
分别设置在上模
(1)
的半流道Ⅰ(12)、
半球型型腔Ⅰ(14)
和半排气槽Ⅰ(13)
正下方;上模
(1)
和下模
(2)
合模时,半流道Ⅰ(12)
与半流道Ⅱ(22)
组合形成模具的直流道,半球型型腔Ⅰ(14)
与半球型型腔Ⅱ(24)
组合形成直流道末端的球型型腔,半排气槽Ⅰ(13)
与半排气槽Ⅱ(23)
组合形成与球型型腔连通的排气槽;所述半流道Ⅰ(12)
包括第一半流道Ⅰ、
第二半流道Ⅰ、
第三半流道Ⅰ和第四半流道Ⅰ,第一半流道Ⅰ、
第二半流道Ⅰ、
第三半流道Ⅰ和第四半流道Ⅰ的末端均设置有半球型型腔Ⅰ(14)
;半流道Ⅱ(22)
包括分别与第一半流道Ⅰ、
第二半流道Ⅰ、
第三半流道Ⅰ和第四半流道Ⅰ对应的第一半流道Ⅱ、
第二半流道Ⅱ、
第三半流道Ⅱ和第四半流道Ⅱ,第一半流道Ⅱ、
第二半流道Ⅱ、
第三半流道Ⅱ和第四半流道Ⅱ的末端均设置有半球型型腔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善举孙鹏黄仁松李萌蘖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