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微调模具冲头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811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微调模具冲头的冲压模具,包括上、下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所述上夹板还固定连接一驱动块和一冲头,所述冲头一端插置于上夹板中,且该端部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且该端部设置有一整形斜面;该下夹板上通过第二弹性元件活动连接有一可与顶料销配合、冲头及其整形斜面成型产品的整形入子,所述入子设置有可配合上述驱动块之挤进面的一第三倾斜面;该整形入子固定连接有一复位入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套冲压模具即可完成Z型结构的冲压成型,节约了模具成本,降低了调修模具的难度,节省了调修模具的时间和人力;而且避免了因模具生产时间长而弹性减小等原因造成的入子不能复位以及造成不脱料或者冲头和入子打坏等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模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无需配合其它模具即可单独冲压成 型,并可微调冲头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产品,往往需要对产品的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进行侧向冲 压,成型侧向抽芯。完成侧向冲压加工的机构,主要是靠驱动块带动入子侧向运动来实现。 在弹片和端子模具中,因角度回弹的不稳定性,经常需要整形,特别是角度要求比较严格的女口广 PFt ο在整形时,常规的作法是采用冲头固定,整形面为平面的整形方式。该种整形方式 下,由于料片厚度偏差、模具制造误差及成形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冲头与入子 卡死的情况,此时需要拆开模板,再修冲头,如果一次调整不好,就要多次的拆模,调模时间 就要增加几倍,在生产时,由于材料的硬度和厚度的偏差造成的角度超差,又要拆模调整, 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进而导致延误生产进度。再次,模具产品冲压成型过程中,若要冲压Z型结构,且Z折高度大于5倍产品材 料厚度时,则需要利用两套冲压模具分两次折弯,该种常规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折弯尺 寸不良时,需要同时掉修两套模具,这不仅增加了调修难度,而且较为浪费时间和人力。因 此,若是能开发出一套即可冲压成型该Z型结构的模具,不仅能节约成本,更可以降低模具 调修难度,从而节省调修的时间和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须配合其它模具即可 单独冲压成Z型结构的可微调模具冲头的冲压模具,其冲头之整形面为斜面,从而可防止 冲头与入子卡死,节约了模具成本,降低了调修模具的难度,节约调修的时间和人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可微调模具冲头的冲压模具,包括上、下模座,该上模座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一上垫 板以及一上夹板,并活动连接一止挡板以及一上脱板;该下模座固定连接一下夹板,并活动 连接一下止挡板以及一下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还固定连接一驱动块和一冲头, 所述冲头一端插置于上夹板中,且该端部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所述冲头另一端可活动穿 过该止挡板及上脱板并抵触于该下模板中,且该端部设置有一整形斜面,所述上脱板还固 定连接一顶料销;所述驱动块可活动穿过该止挡板以及上脱板;该下夹板上通过第二弹性 元件活动连接有一可与顶料销配合、冲头及其整形斜面成型产品的整形入子,所述入子设 置有可配合上述驱动块之挤进面的一第三倾斜面;该整形入子可活动穿过该下止挡板及下脱板,该整形入子固定连接有一复位入子。较佳的,其还包括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一端插置于该上垫板中,且该端还设置有可配合上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该挤压块另一端则套接于该螺丝之螺柱上,该螺丝螺 接于下夹板侧边,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抵触于下夹板侧边,另一端则抵触于所述挤压块 上。较佳的,所述驱动块一端上还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该整形入子上也设置有一相 对应之第二倾斜面。较佳的,所述驱动块之另一端还设置有有一回推面,所述整形入子上则设置有一 可配合该回推面的第四倾斜面;该第四倾斜面可配合该回推面,该驱动块上升时,该回推面 将迫使该入子向后退出,从而可避免该第二弹性元件因为模具生产时间长而弹性减小等原 因造成的入子不能复位,进而避免造成不脱料或者冲头和入子打坏等严重后果。较佳的,所述该复位入子与该下夹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该第三弹性元 件一端抵触于该复位入子上,另一端抵触于该下夹板上较佳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元均是一弹簧。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套冲压模具即可完成Z型结构的冲压成型,节约了 模具成本,降低了调修模具的难度,节省了调修模具的时间和人力。而且成型产品过程中, 若该冲头下压量过大或是产品的厚度稍大,导致该冲头与整形入子配合程度过大时,即可 通过减小该螺丝螺接于该夹板中的程度以使该冲头回缩,进而减小该冲头的下压量;或者, 若该冲头下压量不足或是产品的厚度稍小,导致冲头与入子配合的程度不够,即可通过增 加该螺丝螺接于该夹板中的程度以使该冲头伸长,进而增加该冲头的下压量。驱动块上升 时,该回推面将迫使整形入子向后退出,从而可避免该第二弹性元件因为模具生产时间长 而弹性减小等原因造成的入子不能复位,进而避免造成不脱料或者冲头和入子打坏等严重 后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之新型冲压模具包括上、下模座100、200,该上模座100上依次 固定连接有一上垫板110以及一上夹板120,并活动连接一止挡板130以及一上脱板140, 该上夹板120还分别连接一驱动块111以及一冲头150,该驱动块111 一端固定于该上垫板 110上,于本实施方式中,该驱动块111另一端设置有一挤进面1111以及一回推面1112 ;该上脱板140还固定连接有一顶料销141 ;该下模座200固定连接有一下夹板 210,并活动连接有一下止挡板220以及一下脱板230,该下夹板210上通过一第二弹性元 件600活动连接有一可与该冲头150及整形斜面152和顶料销141配合的整形入子240, 于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弹性元件600是一弹簧,该整形整形入子240可配合该冲头150之 整形斜面1502成型产品,该整形整形入子240设置有一第三倾斜面241以及一第四倾斜面 242,上述驱动块111之挤进面1111可抵触于该第三倾斜面241上,上述驱动块111之回推面1112则可抵触于该第四倾斜面242上。该整形入子240固定连接有一复位入子212,该复位入子212与该上夹板120之 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213,该第三弹性元件213 —端抵触于该复位入子212上,另一端 抵触于该下夹板210上,于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三弹性元件213是一弹簧。另外,于本实施方式中,该驱动块111还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该整形入子240上 也设置有一相对应置第二倾斜面。该挤压块300 —端插置于该上垫板110中,且该端还设 置有一可配合上述第一倾斜面151的第二倾斜面301,该挤压块300另一端则套接于该螺丝 500之螺柱上,该螺500螺接于该夹板120侧边,该第一弹性元件500 —端抵触于该上夹板 120侧边,另一端则抵触于该挤压块300上。当材料进入本专利技术之模具中时,该上模座100下压,该上脱板140及该顶料销141 首先将抵触该材料于该下脱板230上;该上模座100继续下压,如图2所示,该冲头150下 压,该驱动块111通过挤进面1111压迫整形入子240将穿过该下止挡板220及下脱板230 并将该材料顶起,该材料在该整形入子240、顶料销141及冲头150的作用下被第一次折弯; 该上模座100接着下压,如图3所示,该驱动块111之第一倾斜面沿着该整形入子240之第 二倾斜面下滑并脱离该第二倾斜面,此时该整形入子240被该驱动块111完全抵触限制,该 整形入子240将紧密抵触该材料于该顶料销141上;该上模座100最后下压至该模具完全 合模,如图4所示,该冲头150将紧密抵触该材料于该整形入子240及顶料销141上,由此, 该材料最终完成Z型的冲压成型。若该冲头下压量过大或是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微调模具冲头的冲压模具,包括上、下模座,该上模座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一上垫板以及一上夹板,并活动连接一止挡板以及一上脱板;该下模座固定连接一下夹板,并活动连接一下止挡板以及一下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还固定连接一驱动块和一冲头,所述冲头一端插置于上夹板中,且该端部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冲头另一端可活动穿过该止挡板及上脱板并抵触于该下模板中,且该端部设置有一整形斜面,所述上脱板还固定连接一顶料销;所述驱动块可活动穿过该止挡板以及上脱板;该下夹板上通过第二弹性元件活动连接有一可与顶料销配合、冲头及其整形斜面成型产品的整形入子,所述入子设置有可配合上述驱动块之挤进面的一第三倾斜面;该整形入子可活动穿过该下止挡板及下脱板,该整形入子固定连接有一复位入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新良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凯意工模具配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