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机构及烧结脱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09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5
本申请涉及脱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机构及烧结脱脂装置,其中,烧结脱脂装置包括烧结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机构及烧结脱脂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脱脂领域,尤其是涉及冷凝机构及烧结脱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钕铁硼磁性材料工艺中需要增加添加剂,例如润滑剂

粘接剂等提高产品性能

在钕铁硼磁性材料烧结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脱脂处理,具体是通过真空泵组对烧结炉内抽真空,按预设脱脂温度升温,随着烧结炉体内温度上升,添加剂逐渐气化并通过脱脂管道进入冷凝机构中,气体经过冷凝机构时冷凝成液态而被回收,避免脂类物质对材料

加热元件

炉子材料产生危害,再者避免脂类物质在炉内堆积,难以处理

[0003]相关技术中,冷凝机构包括上下间隔设于外壳内的制冷组件和冷肼,含脂气体由下往上沿制冷组件行进并冷却,而后经过冷阱冷凝回流至回收容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气体冷凝不充分,残余脂类物质会进入脱脂的后续工序,影响冷凝脱脂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脱脂过程中气体冷凝不充分,残余脂类物质会进入脱脂的后续工序的问题,提高冷凝脱脂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机构及烧结脱脂装置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冷凝机构,包括:
[0008]外壳,其内部具有螺旋气道,外壳贯穿设有与螺旋气道下端配合的进气口

与螺旋气道上端配合的出气口;
[0009]冷凝组件,其包括至少两个螺旋管,每个螺旋管沿螺旋气道延伸方向往返呈双螺旋设置,螺旋管的两端与外壳的外部连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

气态化的脂类物质通过进气口,进入外壳的螺旋气道内,在螺旋气道内由下至上绕行,延长气态化的脂类物质的冷凝路径,绕行过程中配合冷凝组件的作用,脂类物质冷凝聚集于外壳下端,而后未冷凝的气体通过出气口导入脱脂的后续工序;第二

冷凝组件中的螺旋管设置为至少两个,且每一螺旋管沿螺旋气道延伸方向往返呈双螺旋设置,增加冷凝组件的冷凝效果;即螺旋气道的设置配合冷凝组件的设置,共同增加冷凝机构的冷凝效果,减少冷肼设置高度甚至无需设置冷肼,即可满足气体冷凝需求,进一步,由于冷肼设置高度的降低甚至无冷肼设置,有效降低冷凝机构与前一工序烧结炉之间的气体传递高度差,再次提高冷凝脱脂效率

[0011]可选的,外壳内同轴设有中心柱,中心柱上沿其长度方向螺旋绕设有导热板,导热板配合中心柱在外壳内形成螺旋气道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热板绕设中心柱,提高导热板安装稳定性,形成螺旋气道的导热板具有导热效果性能,增加气态化的脂类物质在上升过程中的热交换效率

[0013]可选的,冷凝组件包括两个螺旋管,每个螺旋管沿导热板下表面延伸固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螺旋管的设置满足冷凝需求的同时,提高冷凝液利用效率,且两个螺旋管依附导热板固定设置,通过导热板实现螺旋管之间能量的均匀分散,提高气态化的脂类物质在上升过程中的热交换效率

[0015]可选的,其中一个螺旋管的双螺旋夹设于另一螺旋管的双螺旋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两个螺旋管中的其中一个螺旋管的双螺旋夹设于另一螺旋管的双螺旋间,以使两个螺旋管位于外壳内的长度尽可能趋于相当,提高冷凝液利用效率

[0017]可选的,外壳上端敞口设置,外壳上端可拆卸设有用于启
/
闭外壳上端敞口的上盖,中心柱与上盖固接,螺旋管的两端密封固定穿过上盖与外壳的外部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与外壳之间可拆卸连接,中心柱与上盖固接,螺旋管相对于导热管和上盖分别固定,以使上盖

中心柱

螺旋管

导热板构成一个整体设置,便于轻松拆卸,提高冷凝组件的维修

保养便利性

[0019]可选的,外壳下端敞口设置,外壳下端可拆卸设有用于启
/
闭外壳下端敞口的下盖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下端便于拆卸,提高对外壳

下盖的维修

保养便利性

[0021]可选的,下盖具有盛液部件,下盖上与盛液部件连通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有阀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盛液部件的设置用于承接冷凝的脂质物质,并通过出液管上阀门控制脂质物质的导出,提高脂质物质导出的便利性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烧结脱脂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4]一种烧结脱脂装置,包括烧结炉

脱脂管道

上述任一项的冷凝机构

真空泵组,烧结炉与脱脂管道连通,脱脂管道的自由端通过冷凝机构的进气口与冷凝机构连通,冷凝机构通过其出气口与真空泵组连通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机构中螺旋气道的设置至少两个双螺旋冷凝管的设置,共同增加冷凝机构的冷凝效果,进一步实现减少冷肼设置高度甚至无需设置冷肼,降低冷凝机构与烧结炉之间气体传递高度差,再次提高烧结脱脂装置冷凝脱脂效率

[0026]可选的,脱脂管道包括第一管道

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通过阀门与烧结炉连通,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通,第二管道的自由端通过冷凝机构的进气口与冷凝机构连通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烧结炉底设置两个与第一管道连通的接口,烧结炉通过其两个接口与第一管道之间通过两个阀门连接,提高气化的脂类物质的抽出效果

[0028]可选的,所述冷凝机构和所述真空泵组之间通过真空管道连通,所述真空管道与所述脱脂管道的管内径相同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同内管内径的设置,具体的,脱脂管道配合冷凝机构和真空泵组之间的连接管道的管内径设置,提高气化的脂类物质的抽出效果

[003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1]1. 螺旋气道的设置配合至少两个双螺旋冷凝管的设置,共同增加冷凝机构的冷凝效果,通过冷凝效果的增加减少冷肼设置高度甚至无需设置冷肼,进一步,烧结脱脂装置
由于冷肼设置高度的降低甚至无冷肼设置,有效降低冷凝机构与前一工序烧结炉之间的气体传递高度差,再次提高冷凝脱脂效率;
[0032]2.
两个螺旋管中的其中一个螺旋管的双螺旋夹设于另一螺旋管的双螺旋间,以使两个螺旋管位于外壳内的长度尽可能趋于相当,提高冷凝液利用效率;
[0033]3.
烧结炉通过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冷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
(30)
,其内部具有螺旋气道
(31)
,所述外壳
(30)
贯穿设有与所述螺旋气道
(31)
下端配合的进气口
(301)、
与所述螺旋气道
(31)
上端配合的出气口
(302)
;冷凝组件
(34)
,其包括至少两个螺旋管
(341)
,每个螺旋管
(341)
沿所述螺旋气道
(31)
延伸方向往返呈双螺旋设置,所述螺旋管
(341)
的两端与所述外壳
(30)
的外部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30)
内同轴设有中心柱
(32)
,所述中心柱
(32)
上沿其长度方向螺旋绕设有导热板
(33)
,所述导热板
(33)
配合所述中心柱
(32)
在所述外壳
(30)
内形成所述螺旋气道
(3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机构,其特征在于,冷凝组件
(34)
包括两个螺旋管
(341)
,每个螺旋管
(341)
沿所述导热板
(33)
下表面延伸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螺旋管
(341)
的双螺旋夹设于另一螺旋管
(341)
的双螺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30)
上端敞口设置,所述外壳
(30)
上端可拆卸设有用于启
/
闭所述外壳
(30)
上端敞口的上盖
(303)
,所述中心柱
(32)
与所述上盖
(303)
固接,所述螺旋管
(341)
的两端密封固定穿过所述上盖
(303)
与所述外壳
(30)
的外部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军曹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华创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