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338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9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电机包括机壳、转轴和支撑组件。机壳设有腔体。定子转子组件设置于腔体内。转轴与定子转子组件配合,且部分凸伸于腔体外。支撑组件包括轴承和压片。轴承安装于机壳,轴承与套设于转轴转动配合。压片的一端连接于机壳,另一端抵持于轴承的外圈,并与机壳沿转轴的轴向和径向定位轴承,压片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沿弯折路径延伸。上述电机通过压片两端之间沿弯折路径延伸,提高了压片两端之间的弹性变形的能力,当电机带负载高速旋转时,转轴的振动例如转轴沿轴向和径向的振动通过压片的变形而吸收,避免轴承处振动较大时与机壳或转轴产生刚性碰撞,提高了压片的减震效果,进而提高了轴承和电机的整体寿命。进而提高了轴承和电机的整体寿命。进而提高了轴承和电机的整体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动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带负载高速旋转时,轴承处的振动较大时容易产生刚性碰撞,影响电机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收轴承振动的电机,以提高电机寿命。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电机包括机壳、转轴和支撑组件。机壳设有腔体。定子转子组件设置于腔体内。转轴与定子转子组件配合,且部分凸伸于腔体外。支撑组件包括轴承和压片。轴承安装于机壳,轴承套设于转轴。压片的一端连接于机壳,另一端抵持于轴承的外圈,并与机壳沿转轴的轴向和径向定位轴承,压片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沿弯折路径延伸。
[0005]上述电机通过压片两端之间沿弯折路径延伸,提高了压片两端之间的弹性变形的能力,当电机带负载高速旋转时,转轴的振动例如转轴沿轴向和径向的振动通过压片的变形而吸收,避免轴承处振动较大时与机壳或转轴产生刚性碰撞,提高了压片的减震效果,进而提高了轴承和电机的整体寿命。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片包括连接部和抵持部。连接部连接于机壳。抵持部设置于连接部,且沿弯折路径延伸。抵持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抵持于轴承的外圈。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机通过压片的抵持部在连接部的一侧沿弯折路径延伸,弯折的抵持部抵持于轴承,进一步提升了压片弹性变形的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压片的振动吸收效果,当电机带负载高速旋转时,转轴的振动更易于被吸收。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片为环状结构,连接部位于抵持部的外周,抵持部于压片的径向上沿弯折路径延伸。
[0008]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压片为环状结构,使压片抵持在轴承的外圈一周,增大抵持面积,提升支撑轴承的稳定性。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机壳包括壳体和盖体,盖体连接于壳体,并围设形成腔体。压片的连接部连接于盖体或壳体,压片的抵持部和盖体或壳体夹持轴承。
[0010]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抵持部与盖体或壳体夹持轴承,使轴承稳定地位于腔体中,并支撑转轴。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中,压片的连接部连接于盖体,轴承夹持于压片的抵持部和盖体之间。第二支撑组件中,压片的连接部连接于壳体,轴承夹持于压片的抵持部和壳体之间。
[0012]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支撑组件间隔地支撑轴承和转轴,通过压片的抵持部变形在转轴的间隔两处吸收转轴和轴承的振动,降低了轴承的振动,提高了转轴的运行稳定性。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机壳还设有油腔,油腔连通腔体,且位于轴承的周侧。
[0014]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油腔中可放置有补油件,补油件可以为油毡或者油脂等为轴承提供润滑油的结构。油腔内的补油件能够向轴承提供润滑油,避免轴承与转轴出现干磨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轴承的寿命。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机壳与轴承之间具有间距,且压片、机壳和轴承的外周壁围设形成油腔。
[0016]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机壳为油腔提供空间,压片、机壳与轴承围设形成油腔,无需单独设置一个腔室,结构简单。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机还包括绝缘纸,绝缘纸设置于支撑组件背离油腔的一侧。
[0018]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纸设置于支撑组件背离油腔的一侧,能够进一步阻止补油件提供的润滑油流至定子转子组件。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连接部的第一侧连接于机壳。压片还包括转接部,转接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另一端延伸至连接部的第二侧。抵持部的一端连接于转接部背离连接部的一侧,另一端延伸至连接部的第一侧。
[0020]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抵持部的一端连接于转接部背离连接部的一侧,另一端延伸至连接部的第一侧,使压片沿径向的截面大致呈波浪形,提高了抵持部的弹性变形能力。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机壳包括连接且相交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第一腔壁面向轴承且位于轴承的外周侧。连接部连接于第二腔壁,抵持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第一腔壁和轴承。
[0022]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壁为抵持部提供支撑,提高了抵持部支撑轴承的强度,以提高轴承和转轴的运行稳定性。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轴承沿径向截面的外周壁的轮廓为弧形,机壳包括弧形腔壁,弧形腔壁和抵持部相向抵持于轴承上。
[0024]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弧形腔壁和抵持部相向抵持于轴承上,使弧形腔壁和抵持部能够向轴承提供沿轴向和径向的夹持力,使轴承定位。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抵持部与轴承为面接触。
[0026]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压片的抵持部与轴承为面接触,以增大机壳和压片分别压持轴承的面积,以提高轴承的稳定性,且减小轴承承受的单位面积的压力,以提高轴承的寿命。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轴承沿径向截面的外周壁的轮廓为直线,抵持部包括连接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机壳包括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第一接触面和第三腔壁分别抵持于轴承的外周壁,第二接触面和第四腔壁分别抵持于轴承的相对两侧。
[0028]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当轴承沿径向截面的外周壁的轮廓为直线时,抵持部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分别与机壳的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分别配合抵持于轴承,使轴承沿轴向和径向定位。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所示电机的分解、剖视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所示电机中盖体、支撑组件和补油件的组装示意图。
[0032]图4为图2所示电机的壳体、支撑组件和补油件的组装示意图。
[0033]图5和图6分别为图1所示电机中壳体与压片在其他实施例中的组装示意图。
[003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5]电机 100
[0036]机壳 10
[0037]壳体 11
[0038]盖体 13
[0039]腔体 101
[0040]油腔 103
[0041]第一腔壁 1011
[0042]第二腔壁 1013
[0043]弧形腔壁 1015
[0044]第三腔壁 1017
[0045]第四腔壁 1019
[0046]定子转子组件 20
[0047]定子组件 21
[0048]转子组件 23
[0049]转轴 30
[0050]第一支撑组件 40
[0051]第二支撑组件 40a
[0052]轴承41,41a
[0053]压片 43
[0054]连接部 431
[0055]第一侧 4311
[0056]第二侧 4313
[0057]转接部 433
[0058]抵持部 43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包括:机壳,设有腔体;定子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转轴,与所述定子转子组件配合,且部分凸伸于所述腔体外;支撑组件,包括轴承和压片,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壳,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轴承的外圈,并与所述机壳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和径向定位所述轴承,所述压片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沿弯折路径延伸;所述压片包括连接部和抵持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抵持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且沿弯折路径延伸;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抵持于所述轴承的外圈;所述机壳包括连接且相交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所述第一腔壁面向所述轴承且位于所述轴承的外周侧;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腔壁,所述抵持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轴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为环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抵持部的外周,所述抵持部于所述压片的径向上沿弯折路径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围设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压片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盖体或所述壳体,所述压片的抵持部和所述盖体或所述壳体夹持所述轴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中,所述压片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压片的抵持部和所述盖体夹持所述轴承;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中,所述压片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万里解辰阳康乃元高川张博芳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