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导墙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251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导墙的模板,包括连接在钢模面板上的钢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导墙模板


[0001]本技术属于导墙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混凝土导墙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导墙是指墙体的模板,起引导作用,控制连续墙的范围和方位

[0003]随着民用建筑质量的提高,为保证建筑物厨卫间等的防水要求,通常采用混凝土导墙与结构楼板一次性浇筑的方法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存在以下两大主要问题:
[0004]1、
由于导墙混凝土浇筑时使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动,容易导致导墙模板偏位

涨模,不利于后续工序的正常施工;
[0005]2、
混凝土导墙常用木模板支设,每层支设导墙木模板难以保持导墙的几何尺寸,且导墙木模板拆除时容易造成模板损坏,造成人力

物力的浪费

[0006]因此现有施工中出现了不同的混凝土导墙模板,主要如下:
[0007]现有技术一:申请公布日为
2016.03.30、
申请公布号为
CN105442832A
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混凝土导墙模板,包括:钢模面板

钢拤

连接角钢

圆钢拉杆

端面封板及连接蝶栓,所述钢模面板与钢拤构成导墙模板基件,端面封板设于导墙模板基件的端头,连接角钢设于两段导墙模板基件纵向之间,圆钢拉杆设于两段导墙模板基件拐角的之间

[0008]上述现有技术一中,解决了混凝土导墙模板易变形

涨模

偏移的问题,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0009]1、
钢拤与面板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不方便操作且繁琐;
[0010]2、
圆钢拉杆和面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组装时需要工人将圆钢拉杆上的孔与面板上的吊孔对齐后,将螺杆穿入孔中进行连接,但吊孔具有一定的长度,螺杆受力后会在长吊孔中产生位移,支撑点易错位,影响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导墙模板,解决了混凝土导墙模板各构件组装繁琐导致操作不方便

拉杆与面板的支撑点不稳定的问题

[001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0013]一种混凝土导墙模板,包括连接在钢模面板上的钢拤

对拉拉杆

洞口连接件,所述钢模面板上设置有连接单元,所述对拉拉杆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钢模面板相连,所述对拉拉杆包括
U
形对拉拉杆一或
U
形对拉拉杆二或
U
形对拉拉杆三或一字形对拉拉杆或双钩弹簧,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一插接配合的通孔一或与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二插接配合的通孔二或与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三插接配合的通孔三或与所述一字形对拉拉杆插接配合的通孔五或与所述双钩弹簧插接配合的通孔七,所述钢拤与所述钢模面板卡接配合

所述对拉拉杆与所述钢模面板的连接点准确,使用期间不会产生位移,稳定性

牢固性高

所述钢拤与所述钢模面板卡接配合,所述钢拤设计为夹在所述钢模面板上的方式,安装
拆卸简单方便,且在导墙模板上的移动也方便,可随时移动到需要被夹固的点位

各部分的组装

拆卸方便快捷,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可重复使用,便于周转

[0014]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一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的上翼,所述通孔一的下方设置有套筒一,所述套筒一的高度与所述钢模面板的高度相同,所述套筒一的顶部与底部均与所述钢模面板相连,所述对拉拉杆为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一,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一的两翼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一与所述套筒一

[0015]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二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的上翼,所述通孔二的下方设置有套筒二,所述套筒二的高度小于所述钢模面板的高度,所述套筒二的底端与所述钢模面板相连,所述对拉拉杆为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二,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二的两翼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二与所述套筒二

[0016]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三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的上翼,通孔四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的下翼,所述通孔三与所述通孔四上下对应,所述对拉拉杆为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三,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三的两翼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三与所述通孔四,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三的两翼的长度与所述钢模面板的高度相同

[001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五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的上翼,通孔六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的下翼,所述通孔五与所述通孔六上下对应,杆件五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五与所述通孔六,所述杆件五的下端与所述钢模面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杆件五的上端高于所述钢模面板的上表面,所述对拉拉杆为所述一字形对拉拉杆,所述杆件五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一字形对拉拉杆插接配合的孔

[0018]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七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的上翼,所述对拉拉杆为所述双钩弹簧,所述双钩弹簧两端的钩子分别与所述通孔七相连

[0019]进一步地,所述钢拤包括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所述水平构件与两个所述竖向构件之间构成
U


[0020]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钢模面板的高度,两个竖向构件之间的宽度与所述钢模面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竖向构件的内表面与所述钢模面板的外表面贴合

[0021]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构件的宽度大于所述钢模面板的宽度,所述水平构件的端部与所述竖向构件之间连接有加劲肋

[0022]进一步地,所述洞口连接件包括洞口角钢,所述洞口角钢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洞口角钢通过螺栓与钢模面板连接

[0023]本技术具体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4]1、
钢拤设计为夹在钢模面板上的方式,安装拆卸简单方便,且在导墙模板上的移动也方便,可随时移动到需要被夹固的点位;
[0025]2、
对拉拉杆与钢模面板的连接点准确,使用期间不会产生位移,稳定性

牢固性高;
[0026]3、
本技术各部分的组装

拆卸方便快捷,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可重复使用,便于周转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混凝土导墙模板,包括连接在钢模面板(1)上的钢拤(2)

对拉拉杆(3)

洞口连接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面板(1)上设置有连接单元,所述对拉拉杆(3)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钢模面板(1)相连,所述对拉拉杆(3)包括
U
形对拉拉杆一(
13
)或
U
形对拉拉杆二(
23
)或
U
形对拉拉杆三(
33
)或一字形对拉拉杆(
43
)或双钩弹簧,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一(
13
)插接配合的通孔一(
11
)或与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二(
23
)插接配合的通孔二(
21
)或与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三(
33
)插接配合的通孔三(
31
)或与所述一字形对拉拉杆(
43
)插接配合的通孔五(
41
)或与所述双钩弹簧插接配合的通孔七,所述钢拤(2)与所述钢模面板(1)卡接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导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
11
)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1)的上翼,所述通孔一(
11
)的下方设置有套筒一(
12
),所述套筒一(
12
)的高度与所述钢模面板(1)的高度相同,所述套筒一(
12
)的顶部与底部均与所述钢模面板(1)相连,所述对拉拉杆(3)为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一(
13
),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一(
13
)的两翼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一(
11
)与所述套筒一(
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导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二(
21
)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1)的上翼,所述通孔二(
21
)的下方设置有套筒二(
22
),所述套筒二(
22
)的高度小于所述钢模面板(1)的高度,所述套筒二(
22
)的底端与所述钢模面板(1)相连,所述对拉拉杆(3)为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二(
23
),所述
U
形对拉拉杆二(
23
)的两翼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二(
21
)与所述套筒二(
2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导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三(
31
)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1)的上翼,通孔四(
32
)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1)的下翼,所述通孔三(
31
)与所述通孔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林峰应武挡刘洋李云郭雄伟徐皖南陈梅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