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连接器操作杆、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组件。连接器操作杆包括拉杆和从拉杆延伸的支撑臂,支撑臂适于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壳体,支撑臂包括第一有齿接合段,其与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二有齿接合段接合,使得连接器操作杆的枢转拉动第二连接器壳体沿第一方向与第一连接器壳体插接。第一有齿接合段包括第一齿和与第一齿相邻的第一齿槽,第一齿配合嵌入第二有齿接合段的第二齿槽中,第二有齿接合段的第二齿对应嵌入第一齿槽中。第一有齿接合段还包括抵接部,抵接部被构造成当第一齿未配合嵌入第二齿槽中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抵靠在第二齿的端面上,以阻止支撑臂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的枢转。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的枢转。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的枢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操作杆、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电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实现配合的电连接器或连接器壳体之间的互锁的连接器操作杆,以及包括该连接器操作杆的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通常用于在诸如线缆、电路板之类的电子元件之间建立电连接。一些常规的电连接器通常采用可插接配合的插头、插座设计,这要求实现插头、插座之间的互锁以确保可靠的电连接。例如,高压互锁电连接器在工业产品上,如在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0003]在一些应用中,如在汽车连接器中,可能需要较大连接力来实现插头、插座的互连和互锁。一些常规技术采用可旋转的操作杆或杠杆来提供所需要的较大连接力。具有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可相互插拔地设置的两个壳体,其中的一个壳体上设置有操作杆或杠杆,操作杆或杠杆可以设置有齿部,该齿轮段与另一个壳体上形成的配合齿部相互啮合,由此通过旋转操作杆或杠杆,经由这种啮合可以带动两个壳体向着彼此移动,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插接、互锁、或分离。
[0004]在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组件进行配对时,可能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或误操作,导致壳体的齿部与操作杆上的齿部未能正确地啮合,如操作杆上的齿未能正确地嵌入壳体上的对应的齿槽中,出现错配情况。这种情况对操作者来说通常是不可见的或难以察觉的,此时如果继续在操作杆施加足够大的力,操作杆仍然会被旋转到锁定位置,但这可能会损坏(如撕裂或撞断)齿部,导致两个壳体不能正确地互锁到位,在使用中在诸如振动之类的外力下容易分离。此外,由于这种错配状态对操作者来说通常是不可见的或难以察觉的,大力强制旋转操作杆到锁定位置的状态会被识别为合格状态,但实际上壳体未正确插接和互锁,或者两个壳体内的端子未正确地电接触,不正确配合的连接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和信号故障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和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出了本公开。
[000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操作杆,用于将配对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可拆卸地互锁在一起,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适于沿第一方向彼此插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器操作杆包括拉杆和从所述拉杆延伸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适于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有齿接合段,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被构造成与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二有齿接合段接合,使得所述支撑臂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枢转拉动第二连接器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一连接器壳体插接,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包括第一齿和与第一齿相邻的第一齿槽,所述第一齿适于配合嵌入所述第二有齿接合段的第二齿槽中,所述第二有齿接合段的第二齿对应嵌入所述
第一齿槽中,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齿未配合嵌入所述第二齿槽中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抵靠在所述第二齿的端面上,以阻止所述支撑臂在所述第一枢转方向上的枢转。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形成为从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的周向表面突出的凸台。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至少具有平坦部分,所述平坦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齿未配合嵌入所述第二齿槽中时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地定向,以抵靠在所述第二齿的端面上。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枢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齿槽相邻地设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枢转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第一齿槽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齿和所述抵接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包括两个第一齿槽和在所述第一枢转方向上位于这两个第一齿槽之间的单个第一齿。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操作杆包括分别从所述拉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的相反两端延伸的两个支撑臂,使得所述连接器操作杆整体上具有U形轮廓,并且所述两个支撑臂适于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反两侧,所述拉杆适于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彼此插接在一起时压靠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的至少一部分是弧形段。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支撑臂的自由端形成有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支撑臂的自由端的面向另一个支撑臂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齿和第一齿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槽和第一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厚度,使得在沿所述第三方向从所述自由端的外侧观看时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的至少所述第一齿和第一齿槽是不可见的。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的自由端形成有允许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形成的枢转销插入其中的安装孔,使得连接器操作杆能够围绕所述枢转销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枢转,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一齿槽和所述抵接部形成在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外侧。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操作杆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拉杆和所述支撑臂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接合结构,所述接合结构被构造成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彼此插接在一起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对应的配合接合结构相结合,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锁止所述连接器操作杆。
[001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在本公开的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连接器操作杆,所述连接器操作杆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壳体并适于将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可拆卸地互锁在一起。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组件还包括适于与第一连接器壳体插接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二有齿接合段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齿条段,并且所述第二齿的端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平面部分。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齿接合段包括两个第二齿和位于这两个第二齿之间的单个第二齿槽。
[0022]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以及在本公开的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中以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彼此插接在一起时相互电接触。
附图说明
[0023]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更清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的透视图;
[0025]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结构的分解图;
[0026]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的透视图;
[0027]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的透视图;
[0028]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操作杆(100),用于将配对的第一连接器壳体(20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00)可拆卸地互锁在一起,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适于沿第一方向(X)彼此插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器操作杆包括拉杆(110)和从所述拉杆延伸的支撑臂(120),所述支撑臂适于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有齿接合段(130),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被构造成与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二有齿接合段(330)接合,使得所述支撑臂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枢转拉动第二连接器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一连接器壳体插接,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包括第一齿(131)和与第一齿相邻的第一齿槽(132),所述第一齿适于配合嵌入所述第二有齿接合段的第二齿槽中,所述第二有齿接合段的第二齿(332)对应嵌入所述第一齿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还包括抵接部(133),所述抵接部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齿未配合嵌入所述第二齿槽中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Z)上抵靠在所述第二齿的端面上,以阻止所述支撑臂在所述第一枢转方向上的枢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形成为从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的周向表面(135)突出的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至少具有平坦部分,所述平坦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齿未配合嵌入所述第二齿槽中时与所述第二方向(Z)相垂直地定向,以抵靠在所述第二齿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枢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齿槽相邻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操作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枢转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第一齿槽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齿和所述抵接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包括两个第一齿槽和在所述第一枢转方向上位于这两个第一齿槽之间的单个第一齿。7.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操作杆包括分别从所述拉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Y)上的相反两端延伸的两个支撑臂,使得所述连接器操作杆整体上具有U形轮廓,并且所述两个支撑臂适于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反两侧,所述拉杆适于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彼此插接在一起时压靠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齿接合段的至少一部分是弧形段。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强,马飞松,姜开轩,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