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232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菌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菌纺织面料,包括基面层,所述基面层底端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层,所述基面层顶端固定连接有浸透层,所述浸透层上固定连接有抑菌层,所述抑菌层顶端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暖层,所述保暖层顶端固定连接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顶端固定连接有吸油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纺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抗菌纺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抗菌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纺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

[0003]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217346988U
所公开的一种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包括布料,所述布料的上方内部设置有抗菌层,所述银离子抗菌面料层的顶端复合在布料的上方内部,所述银离子抗菌面料层的下方复合有铜纤维抗菌面料

该抗菌防污的纺织面料,通过布料和抗菌层之间的配合,在布料的内部,从上向下依次复合银离子抗菌面料层和铜纤维抗菌面料,则两者使布料具有超强抗菌性,表面不易滋生细菌,解决了现有的纺织面料,不具备抗菌性,易滋生细菌的问题,通过布料

铜纤维抗菌面料和防污层之间的配合,在铜纤维抗菌面料的下方依次复合针织面料层和尼龙面料层,使布料具有防污性能,不易被油点污垢,解决了现有的纺织面料,不具备防污效果,易污垢的问题

[000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上述技术方案中,仅仅用于防污,但是在日常的时候时,无论是衣装面料或者床上用的面料,也需要吸附油脂,人体表面的油脂粘附在人体表面,进而使得人体表面较为油腻,出油较多的人群则身上一直都黏糊糊的,穿戴或者睡觉并不会很舒适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抗菌纺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纺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无法吸附人体表面油脂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纺织面料,包括基面层,所述基面层底端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层,所述基面层顶端固定连接有浸透层,所述浸透层上固定连接有抑菌层,所述抑菌层顶端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暖层,所述保暖层顶端固定连接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顶端固定连接有吸油层
B
,所述吸油层
B
顶端固定连接有速干层
B
,所述速干层
B
顶端固定连接有吸油层
A
,所述吸油层
A
顶端固定连接有速干层
A
,所述速干层
A
内侧固定连接有疏导线,所述疏导线贯穿所述速干层
A
的表面,所述疏导线外侧贯穿所述速干层
A、
所述吸油层
A、
所述速干层
B、
所述吸油层
B、
所述阻燃层

所述保暖层

所述抗菌层

所述抑菌层和所述浸透层,所述疏导线外侧贯穿所述速干层
A、
所述吸油层
A、
所述速干层
B、
所述吸油层
B、
所述阻燃层

所述保暖层

所述抗菌层

所述抑菌层和所述浸透层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速干层
A
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速干层
A、
所述吸油层
A、
所述速干层
B、
所述吸油层
B、
所述阻燃层和所述保暖层的表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层是由厚度为
0.1mm~0.15mm
的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制成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油层
A
和所述吸油层
B
均是由厚度为
0.2mm~0.4mm
熔喷聚丙烯无
纺材料制成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层是由厚度为
0.15mm~0.3mm
的全棉阻燃材料制成的

[0011]进一步的,所述抑菌层是由厚度为
0.1mm~0.35mm
尼龙抗菌防臭材料制成的,所述抑菌层底端还固定连接有银离子复合层,所述银离子复合层底端与所述浸透层固定连接,所述银离子复合层是由厚度为
0.1mm~0.15mm
银离子抑菌涤纶材料组成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浸透层是由厚度为
0.2mm~0.45mm
无纺布材料制成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疏导线是由直径为
0.35~0.65mm
熔喷聚丙烯无纺材料制成的

[0014]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
0.15mm~0.25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在使用时速干层
A
和速干层
B
用于清洗后的速干,吸油层
A
和吸油层
B
快速吸除油脂,提高吸附油脂的效果与效率,保暖层用于保暖,全棉阻燃材料可以使得阻燃层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疏导线可以将速干层
A
外的油脂快速的疏导在吸油层
A、
吸油层
B
和浸透层上,进而更好的吸收油脂,大大提高吸收油脂的效率,且浸透层配合吸油层
A
和吸油层
B
可以更好的锁住油脂,抗菌层的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配合抑菌层的尼龙抗菌防臭材料,提高抑菌效果,也可以减少异味,提高面料的使用体验,且结合银离子复合层银离子抑菌涤纶材料的对面料整体的抗菌,进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提高使用效果,竹炭纤维层具有很好的透气效果,也可以吸收湿气,且竹炭纤维层也具有抑菌抗菌的效果,透气孔提高使用的透气性,也方便配合保暖层具有很好的储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菌纺织面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菌纺织面料的银离子复合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菌纺织面料的图1的
A
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
速干层
A

2、
吸油层
A

3、
速干层
B

4、
吸油层
B

5、
阻燃层;
6、
保暖层;
7、
抗菌层;
8、
抑菌层;
81、
银离子复合层;
9、
浸透层;
10、
基面层;
11、
疏导线;
12、
竹炭纤维层;
13、
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抗菌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面层(
10
),所述基面层(
10
)底端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层(
12
),所述基面层(
10
)顶端固定连接有浸透层(9),所述浸透层(9)上固定连接有抑菌层(8),所述抑菌层(8)顶端固定连接有抗菌层(7),所述抗菌层(7)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暖层(6),所述保暖层(6)顶端固定连接有阻燃层(5),所述阻燃层(5)顶端固定连接有吸油层
B
(4),所述吸油层
B
(4)顶端固定连接有速干层
B
(3),所述速干层
B
(3)顶端固定连接有吸油层
A
(2),所述吸油层
A
(2)顶端固定连接有速干层
A
(1),所述速干层
A
(1)内侧固定连接有疏导线(
11
),所述疏导线(
11
)贯穿所述速干层
A
(1)的表面,所述疏导线(
11
)外侧贯穿所述速干层
A
(1)

所述吸油层
A
(2)

所述速干层
B
(3)

所述吸油层
B
(4)

所述阻燃层(5)

所述保暖层(6)

所述抗菌层(7)

所述抑菌层(8)和所述浸透层(9),所述疏导线(
11
)外侧贯穿所述速干层
A
(1)

所述吸油层
A
(2)

所述速干层
B
(3)

所述吸油层
B
(4)

所述阻燃层(5)

所述保暖层(6)

所述抗菌层(7)

所述抑菌层(8)和所述浸透层(9)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速干层
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素平刘冬亚袁以中王霞腾拥刚卞中成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天悦纺织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