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202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及方法,涉及单晶硅棒切片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切片吸盘上的切片被拿取后二次定位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晶硅棒切片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单晶硅棒是通过区熔或直拉工艺在炉膛中整形或提拉形成的硅单晶体棒,单晶硅棒在光伏产业中使用广泛,在使用时为了满足硅晶棒的质量参数和下一道工序的外形

尺寸而对硅棒进行的初步切片处理,对单晶硅棒进行切片处理的机构为单晶硅棒的切片装置;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专利号为:
CN201820710729.1

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其采用将切片吸盘吸附在待切硅片的端面,再将磁性表座吸附在工作台面,接着锁紧磁性表座万向支臂,完成待切单晶硅片的装夹,装夹效率高,单晶硅片切片结束后,取下切片吸盘吸附的单晶硅片,实现解决了单晶硅片容易滑落破裂,甚至砸断金刚石线锯的问题,但是切片吸盘上的切片被拿取后需要进行二次定位;
[0004]切片吸盘上的切片被拿取后二次定位操作麻烦

且耗时较长,导致单晶硅棒的切片时间增加

效率降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切片吸盘上的切片被拿取后二次定位操作麻烦

且耗时较长,导致单晶硅棒的切片时间增加

效率降低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方设置有单晶硅棒夹具,所述单晶硅棒夹具与基座的设置有单晶硅棒切片定位夹持机构,所述单晶硅棒夹具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转动切片机构;
[0007]所述单晶硅棒切片定位夹持机构包括切片吸附吸盘

支撑连杆

调节螺杆

内螺纹套管

传动齿轮环

传动锥齿轮

驱动锥齿轮

同步轴杆

同步锥齿轮

转换锥齿轮

同步齿轮

内螺纹套管齿轮

缓冲杆

抽气气管

第一永磁体

第一电磁铁和缓冲弹簧,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插接在基座内部另一端位于基座外部,所述切片吸附吸盘安装在缓冲杆的一端上且缓冲杆的另一端插接在支撑连杆的外端中,所述抽气气管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插接在缓冲杆中且与切片吸附吸盘连通,所述调节螺杆

内螺纹套管

传动齿轮环

传动锥齿轮

驱动锥齿轮

同步轴杆

同步锥齿轮

转换锥齿轮

同步齿轮

内螺纹套管齿轮均安装在基座的内部;
[0008]所述传动齿轮环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环且定位环卡接在基座内壁中,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支撑连杆插接在基座内部的端部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管套在调节螺杆且两端与基座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管齿轮固定在内螺纹套管的外侧且与同步齿轮
将传动齿轮环夹持在中间,所述支撑连杆和传动齿轮环

传动齿轮环和同步齿轮均保持啮合,所述转换锥齿轮和同步齿轮同轴且转换锥齿轮与同步锥齿轮保持啮合,所述同步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分别安装在同步轴杆的两端端部且传动锥齿轮与驱动锥齿轮保持啮合;
[0009]所述转动切片机构包括驱动电机

旋转板

切片电机

连接轴杆

驱动齿轮

旋转齿轮

支撑轴杆,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支撑座的顶端且输出轴端与连接轴杆连接,所述连接轴杆的另一端插接在基座内部且与支撑轴杆固定,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在连接轴杆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端部外侧且与旋转齿轮保持啮合,所述旋转齿轮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支撑轴杆,所述支撑轴杆的一端贯穿旋转板的一端且插接在基座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切片吸附吸盘硅棒切片收集机构的正下方安装有硅棒切片收集机构,所述硅棒切片收集机构包括切片收集筒,所述切片收集筒固定在基座表面,所述切片收集筒的中间设有切片收集仓,所述切片收集仓的内部填充有水,所述切片收集仓的内壁上开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收缩槽,所述收缩槽的内部固定有第三电磁铁,所述收缩槽的内侧滑动设有缓冲橡胶块,所述缓冲橡胶块位于收缩槽中的端部固定有第三永磁体,所述第三永磁体与第三电磁铁之间磁性吸附,所述第三电磁铁与缓冲橡胶块的中间设有弹簧片,所述切片收集仓的顶端外侧插接有倾斜设置的切片收集导向板,所述切片收集导向板的顶端活动安装有旋转导向板,所述旋转导向板靠近切片收集导向板的端部中间固定有旋转转轴,所述旋转转轴从切片收集导向板的顶端贯穿而过,所述切片收集导向板的顶端底面固定有吸附固定板,所述吸附固定板的上表面镶嵌有第二电磁铁,所述旋转导向板的底端镶嵌有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二永磁体磁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环的内外侧均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轮环内侧的传动齿只占据传动齿轮环内侧表面的一半

[0012]优选的,所述同步齿轮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支撑轴销,所述支撑轴销的一端插接在基座内壁中另一端与转换锥齿轮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套管的两端中间贯穿设置有插接孔,所述调节螺杆从插接孔中间穿过且一端与支撑连杆固定,所述插接孔的内部上设置有与调节螺杆外表面旋向相同且啮合的螺纹,所述内螺纹套管与调节螺杆之间通过螺纹传动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连杆与调节螺杆连接的端部底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调节螺杆保持平行且长度一致

[0015]优选的,所述旋转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四个对称分布的传动轮,其中两个传动轮的中间设置有驱动轮,四个所述传动轮和驱动轮的外侧缠绕有切片绳索,所述旋转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切片电机,所述切片电机的输出轴端贯穿旋转板和驱动轮且与驱动轮通过固定销连接,所述缓冲杆插接在支撑连杆内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所述支撑连杆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缓冲弹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磁铁

[0016]优选的,所述旋转板与单晶硅棒夹具的中间设置有单晶硅棒端部稳定辅助机构,所述单晶硅棒端部稳定辅助机构包括固定支撑座,所述固定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辅助齿轮,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和其啮合的第二辅助齿轮,第一辅助齿轮的中间贯穿设置有辅助传动转轴且辅助传动转轴的一端位于固定支撑座的外部,所述辅助传动转轴的外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辅助皮带轮辅助,所述第二辅助皮带轮辅助的外侧套有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包括基座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
(1)
的上方设置有单晶硅棒夹具
(2)
,所述单晶硅棒夹具
(2)
与基座
(1)
的设置有单晶硅棒切片定位夹持机构
(5)
,所述单晶硅棒夹具
(2)
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
(3)
,所述支撑座
(3)
的上方设置有转动切片机构
(4)
;所述单晶硅棒切片定位夹持机构
(5)
包括切片吸附吸盘
(501)、
支撑连杆
(502)、
调节螺杆
(503)、
内螺纹套管
(504)、
传动齿轮环
(505)、
传动锥齿轮
(506)、
驱动锥齿轮
(507)、
同步轴杆
(508)、
同步锥齿轮
(509)、
转换锥齿轮
(510)、
同步齿轮
(511)、
内螺纹套管齿轮
(512)、
缓冲杆
(513)、
抽气气管
(514)、
第一永磁体
(515)、
第一电磁铁
(516)
和缓冲弹簧
(517)
,所述支撑连杆
(502)
的一端插接在基座
(1)
内部另一端位于基座
(1)
外部,所述切片吸附吸盘
(501)
安装在缓冲杆
(513)
的一端上且缓冲杆
(513)
的另一端插接在支撑连杆
(502)
的外端中,所述抽气气管
(514)
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插接在缓冲杆
(513)
中且与切片吸附吸盘
(501)
连通,所述调节螺杆
(503)、
内螺纹套管
(504)、
传动齿轮环
(505)、
传动锥齿轮
(506)、
驱动锥齿轮
(507)、
同步轴杆
(508)、
同步锥齿轮
(509)、
转换锥齿轮
(510)、
同步齿轮
(511)、
内螺纹套管齿轮
(512)
均安装在基座
(1)
的内部;所述传动齿轮环
(505)
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环且定位环卡接在基座
(1)
内壁中,所述调节螺杆
(503)
的一端与支撑连杆
(502)
插接在基座
(1)
内部的端部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管
(504)
套在调节螺杆
(503)
且两端与基座
(1)
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管齿轮
(512)
固定在内螺纹套管
(504)
的外侧且与同步齿轮
(511)
将传动齿轮环
(505)
夹持在中间,所述支撑连杆
(502)
和传动齿轮环
(505)、
传动齿轮环
(505)
和同步齿轮
(511)
均保持啮合,所述转换锥齿轮
(510)
和同步齿轮
(511)
同轴且转换锥齿轮
(510)
与同步锥齿轮
(509)
保持啮合,所述同步锥齿轮
(509)
和传动锥齿轮
(506)
分别安装在同步轴杆
(508)
的两端端部且传动锥齿轮
(506)
与驱动锥齿轮
(507)
保持啮合;所述转动切片机构
(4)
包括驱动电机
(401)、
旋转板
(402)、
切片电机
(403)、
连接轴杆
(404)、
驱动齿轮
(405)、
旋转齿轮
(406)、
支撑轴杆
(407)
,所述驱动电机
(401)
安装在支撑座
(3)
的顶端且输出轴端与连接轴杆
(404)
连接,所述连接轴杆
(404)
的另一端插接在基座
(1)
内部且与支撑轴杆
(407)
固定,所述驱动齿轮
(405)
固定在连接轴杆
(404)
与驱动电机
(401)
连接的端部外侧且与旋转齿轮
(406)
保持啮合,所述旋转齿轮
(406)
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支撑轴杆
(407)
,所述支撑轴杆
(407)
的一端贯穿旋转板
(402)
的一端且插接在基座
(1)
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环
(505)
的内外侧均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轮环
(505)
内侧的传动齿只占据传动齿轮环
(505)
内侧表面的一半,所述同步齿轮
(511)
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支撑轴销,所述支撑轴销的一端插接在基座
(1)
内壁中另一端与转换锥齿轮
(510)
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吸附吸盘
(5
硅棒切片收集机构
(10))
的正下方安装有硅棒切片收集机构
(10)
,所述硅棒切片收集机构
(10)
包括切片收集筒
(1001)
,所述切片收集筒
(1001)
固定在基座
(1)
表面,所述切片收集筒
(1001)
的中间设有切片收集仓
(1002)
,所述切片收集仓
(1002)
的内部填充有水,所述切片收集仓
(1002)
的内壁上开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收缩槽
(1009)
,所述收缩槽
(1009)
的内部固定有第三电磁铁
(1010)
,所述收缩槽
(1009)
的内侧滑动设有缓冲橡胶块
(1008)
,所述缓冲橡胶块
(1008)
位于收缩槽
(1009)
中的端部固定有第三永磁体
(1011)
,所述第三永磁体
(1011)
与第三电磁铁
(1010)
之间磁性吸附,所述第三电磁铁
(1010)
与缓冲橡胶块
(1008)
的中间设有弹簧片
(1012)
,所述切片收集仓
(1002)
的顶端外侧插接有倾斜设置的切片收集导向板
(1003)
,所述切片收集导向板
(1003)
的顶端活动安装有旋转导向板
(1004)
,所述旋转导向板
(1004)
靠近切片收集导向板
(1003)
的端部中间固定有旋转转轴,所述旋转转轴从切片收集导向板
(1003)
的顶端贯穿而过,所述切片收集导向板
(1003)
的顶端底面固定有吸附固定板
(1005)
,所述吸附固定板
(1005)
的上表面镶嵌有第二电磁铁
(1006)
,所述旋转导向板
(1004)
的底端镶嵌有第二永磁体
(1007)
,所述第二电磁铁
(1006)
与第二永磁体
(1007)
磁性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套管
(504)
的两端中间贯穿设置有插接孔,所述调节螺杆
(503)
从插接孔中间穿过且一端与支撑连杆
(502)
固定,所述插接孔的内部上设置有与调节螺杆
(503)
外表面旋向相同且啮合的螺纹,所述内螺纹套管
(504)
与调节螺杆
(503)
之间通过螺纹传动,所述支撑连杆
(502)
与调节螺杆
(503)
连接的端部底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调节螺杆
(503)
保持平行且长度一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
(402)
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四个对称分布的传动轮
(409)
,其中两个传动轮
(409)
的中间设置有驱动轮
(408)
,四个所述传动轮
(409)
和驱动轮
(408)
的外侧缠绕有切片绳索
(410)
所述旋转板
(402)
的另一端设置有切片电机
(403)
,所述切片电机
(403)
的输出轴端贯穿旋转板
(402)
和驱动轮
(408)
且与驱动轮
(408)
通过固定销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硅棒切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
(402)
与单晶硅棒夹具
(2)
的中间设置有单晶硅棒端部稳定辅助机构
(9)
,所述单晶硅棒端部稳定辅助机构
(9)
包括固定支撑座
(901)
,所述固定支撑座
(901)
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辅助齿轮
(910)
,所述第一辅助齿轮
(910)
的两侧均设置有和其啮合的第二辅助齿轮
(911)
,第一辅助齿轮
(910)
的中间贯穿设置有辅助传动转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萍王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糖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