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180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包括舱室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舱室抗暴实验
,具体涉及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做舱室的抗暴性能测试时,舱室因爆炸壁上会形成较大的爆破口,并落入水中,在水压的影响下,水从爆破口处倒灌至舱室中,舱室下沉速度快,回收作业极为不便,需要采用专用的回收工具进行打捞舱室的工作

[0003]中国专利
CN114684338A
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船封舱抽水打捞方法,浮吊船将带潮汐管的舱盖板吊放至难船的舱盖口,由舱盖板上自带的导向将舱盖板就位,潜水员检查舱盖板与难船舱盖口的贴合情况;浮吊船通过潮汐管吊放抽水泵入难船,抽水将难船舱室的水排出难船;难船内部舱室的浮力逐渐建立,船体渐渐浮出水面;通过在船体边仓开孔充气或加压载方式调整船体的姿态;通过压载舱抽水调整难船的吃水,完成船体打捞

[0004]然而,爆破点不确定,爆破口大小难以预测,且倒灌的水压较大,通过抽水的方式使舱室自浮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及其方法,其利用气囊充气后填充舱室本体内的空间以减少舱室本体的进水量,从而减缓舱室本体的下沉速率;同时,利用气囊的浮力带动舱室本体上浮至水面上,以便于舱室的回收工作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包括舱室本体

气囊

牵引组件

收纳组件和充气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固定柱

牵引柱和驱动件,所述固定柱和牵引柱均设于所述舱室本体的任意一内表面,所述固定柱固定设于所述舱室本体的内表面上且与所述气囊的边线的中间部位连接,两个所述牵引柱分别设置于固定柱的两侧,并与所述舱室本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两个牵引柱分别与所述气囊的边线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舱室本体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两个所述牵引柱连接,用以驱动两个牵引柱沿相对或相背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所述气囊收缩或展开;所述收纳组件用于收纳所述气囊,所述收纳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收纳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收纳组件封闭,所述气囊收纳于所述收纳组件中,当所述收纳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收纳组件开启,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收纳组件外;所述充气组件与所述舱室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组件的充气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柱和两个所述牵引柱设于所述舱室本体的内顶壁,所述牵引柱与所述舱室本体顶部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

[0009]上述方案中,两个所述牵引柱的滑动方向共线

且均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柱的
方向设置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收纳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盒和一插板,两个所述活动盒分别与两个所述牵引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盒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开口,用于所述固定柱穿过;每个所述活动盒靠近所述牵引柱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开口,用于所述充气组件的充气端穿过;每个所述活动盒远离所述牵引柱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开口,用于安装所述插板;两个所述活动盒底部内壁处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板的两侧可分别卡嵌于两个所述插槽中,当所述收纳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活动盒的第一开口对接,所述插板的两侧分别卡嵌于两个所述插槽中,两个所述活动盒和所述插板之间形成一收纳腔,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延伸至所述收纳腔中,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收纳腔中,当所述收纳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所述插槽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插板的长度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囊沿其横向和纵向均设置有褶皱处,所述气囊可沿其横向和纵向折叠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充气组件为气瓶,所述气瓶经由软管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软管上安装有阀门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囊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气囊沿所述舱室本体的内表面所在一直线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牵引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牵引组件与多个所述气囊一一对应,所述收纳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收纳组件与多个所述气囊一一对应,所述充气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充气组件与多个所述气囊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充气组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牵引组件之间的位置处

[0014]上述方案中,多个所述气囊沿所述舱室本体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0015]上述方案中,还包括防爆舱盖,所述防爆舱盖固定设于所述舱室本体安装有所述牵引组件的外壁处,所述防爆舱盖和所述舱室本体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充气组件内置于所述安装腔中

[0016]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方法,适用于上述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0017]爆破实验前气囊收纳于收纳组件中;
[0018]爆破实验后舱室本体上形成有爆破口

并沉入水中,此时收纳组件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气囊外置,并通过驱动件控制两个牵引柱朝相背的方向移动,气囊展开;
[0019]通过充气组件对气囊进行充气,以减小舱室本体内部空间,减缓舱室本体下沉速度,同时,气囊产生的浮力使舱室本体上浮至水面上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
本专利技术的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首先气囊未充气,折叠存放于收纳组件中,爆破实验后舱室本体上形成有爆破口

并沉入水中,此时收纳组件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气囊外置,通过驱动件控制两个牵引柱朝相背的方向移动,气囊展开,此时气囊完全展开,通过设置的充气组件对气囊进行充气,舱室本体内的空间因充气后的气囊大大缩减,减少舱室本体的进水量,从而减缓舱室本体的下沉速率,同时,因为气囊具有一定的浮力,可带动舱室本体上浮至水面上,以便于舱室的回收工作

[0022]2、
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利用气囊充气后填充舱室本体内的空间以减少舱室本体的进水量,从而减缓舱室本体的下沉速率,同时利用气囊的浮力带动舱室本体上浮至水面上,因此
无论爆破点位置在何处

爆破口大小如何,都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系统的使用效果,因此本回收系统具有操作简单

普适性的优点

[0023]3、
本专利技术通过牵引组件可同时控制收纳组件状态的切换和气囊的收缩或伸展,结构简单,降低了实验成本

[0024]4、
本专利技术在舱室本体内部设置多组独立的气囊,优点在于:
1)
能挤出更多的水,占用舱室空间更大;
2)
总体积相同下,单个气囊体积小,便于安装;
3)
防止其中一或多个气囊破坏,整体均无法适用的风险,多个气囊可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舱室本体

气囊

牵引组件

收纳组件和充气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固定柱

牵引柱和驱动件,所述固定柱和牵引柱均设于所述舱室本体的任意一内表面,所述固定柱固定设于所述舱室本体的内表面上且与所述气囊的边线的中间部位连接,两个所述牵引柱分别设置于固定柱的两侧,并与所述舱室本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两个牵引柱分别与所述气囊的边线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舱室本体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两个所述牵引柱连接,用以驱动两个牵引柱沿相对或相背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所述气囊收缩或展开;所述收纳组件用于收纳所述气囊,所述收纳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收纳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收纳组件封闭,所述气囊收纳于所述收纳组件中,当所述收纳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收纳组件开启,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收纳组件外;所述充气组件与所述舱室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组件的充气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和两个所述牵引柱设于所述舱室本体的内顶壁,所述牵引柱与所述舱室本体顶部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牵引柱的滑动方向共线

且均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柱的方向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爆破测试用舱室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盒和一插板,两个所述活动盒分别与两个所述牵引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盒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开口,用于所述固定柱穿过;每个所述活动盒靠近所述牵引柱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开口,用于所述充气组件的充气端穿过;每个所述活动盒远离所述牵引柱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开口,用于安装所述插板;两个所述活动盒底部内壁处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板的两侧可分别卡嵌于两个所述插槽中,当所述收纳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活动盒的第一开口对接,所述插板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李乾宁黄芳晨李晓彬赵鹏铎王琪李茂刘志忠林浩明马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