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115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把手,壳体一端设置有连通的安装管,安装管内设置有沿其轴线可转动的活动管,活动管上开设有两组沿其轴线延伸的安装孔,两组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滑动安装的连接杆和固定安装的柔性绳,柔性绳的一端伸出安装孔并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壳体内设置有驱动连接杆沿其轴线滑动的拉力组件,壳体内还设置有驱动活动管沿其轴线转动的转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里面有异物,会造成血管堵塞或血管损伤,堵塞的血管会造成血栓形成,造成供血障碍,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

心跳骤停等情况

血管损伤则会出现大量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一旦发现血管里有异物,需要将异物取出,一般通过微创方法或开放手术取出异物,避免异物造成严重的后果

[0003]如专利号为
201610420976.3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套叠式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该装置在取出体积较大的异物时,可以通过第二端口充入气体或液体,使球囊膨胀,从而使血管扩张,避免异物划伤血管并使异物取出更加顺畅

[0004]然而,当异物附着在血管壁上时,传统的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不方便根据异物在血管内的位置对夹取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导致对异物的取出存在一定的不便,降低了现有的异物取出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不方便根据异物在血管内的位置对夹取位置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包括有:
[0007]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把手,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连通的安装管;
[0008]活动管,沿其轴线可转动的穿设在所述安装管内,所述活动管上开设有两组沿其轴线延伸的安装孔,两组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滑动安装的连接杆和固定安装的柔性绳,所述柔性绳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
[0009]拉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连接杆沿其轴线滑动;及
[0010]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活动管的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管沿其轴线转动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力组件包括有:
[0012]连接球,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且所述连接球的球心位于所述活动管轴线的延伸线上;
[0013]驱动杆,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通槽内并伸出于外,所述驱动杆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球可转动且可滑动的卡设在所述连接槽内;及
[0014]握把,设置在所述驱动杆伸出于外的一端

[00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
[0016]蜗轮,设置在所述活动管伸至所述壳体内的一端;
[0017]蜗杆,沿其轴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及
[0018]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蜗杆连接,以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001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
[0020]第一同步轮,设置在所述蜗杆上并与之同轴连接;
[0021]第一调节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暴露于所述壳体外;及
[0022]第二同步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轮上并与之同轴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与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连接

[002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管上开设有读数槽,所述活动管上设置有指示线,所述指示线设置在所述读数槽内,所述壳体与所述安装管连接处设置有角度刻度线

[00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管上还设置有用于撑开血管的撑开部,所述撑开部包括有:
[0025]第一管套,沿其轴线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安装管上;
[0026]第二管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管的一端;
[0027]撑开片,设置有多组,且间隔均匀的环向布置在所述安装管外侧,所述撑开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连接;及
[0028]推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推动所述第一管套沿其轴线滑动

[002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有:
[0030]齿条,沿所述第一管套轴线布置在所述第一管套上,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0031]传动齿轮,沿其轴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齿条啮合;及
[0032]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

[003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
[0034]第三同步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连接;
[0035]第二调节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暴露于所述壳体外;及
[0036]第四同步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轮上并与之同轴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与第三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进行连接

[003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齿条上设置有长度刻度线

[003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轮上设置有同轴连接的棘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铰接的棘爪,所述棘爪一端暴露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棘爪卡设在所述棘轮上,所述棘爪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00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40]1.
该装置在使用时,将安装管带有柔性绳伸出的一端伸入血管内,并通过转动机构控制活动管在安装管内转动,活动管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柔性绳运动,使其套设在血管内不同位置的异物上,再通过拉力组件控制连接杆在活动管内沿其轴线滑动,从而使柔性绳形成的圈套收紧对异物进行抓取,便可快速的将血管内的异物取出,且可根据异物在血管内壁不同的位置对异物进行取出,有效的提高了异物取出的工作效率

[0041]2.
该装置在使用时,将安装管伸入血管内后,还可通过转动第二调节轮带动第四
同步轮转动,第四同步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同步带控制第三同步轮转动,以驱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与齿条的配合带动第一管套沿其轴线在安装管上滑动,以使得多组撑开片弯曲形变,从而将血管撑开,使得柔性绳更方便的套设在异物上,且第二调节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棘轮与棘爪的配合对第二调节轮的位置进行锁定,无需长时间的对第二调节轮的位置进行固定,抓取住异物后,拨动棘爪使其脱离棘轮,撑开片复位,方便对异物进行取出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4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
(101)
,所述壳体
(101)
上设置有把手
(107)
,所述壳体
(101)
一端设置有连通的安装管
(102)
;活动管
(201)
,沿其轴线可转动的穿设在所述安装管
(102)
内,所述活动管
(201)
上开设有两组沿其轴线延伸的安装孔
(202)
,两组所述安装孔
(202)
内分别设置有滑动安装的连接杆
(205)
和固定安装的柔性绳
(206)
,所述柔性绳
(206)
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孔
(202)
并与所述连接杆
(205)
的一端连接;拉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
(101)
内并与所述连接杆
(205)
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连接杆
(205)
沿其轴线滑动;及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
(101)
内并与所述活动管
(201)
的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管
(201)
沿其轴线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组件包括有:连接球
(207)
,设置在所述连接杆
(205)
的一端,且所述连接球
(207)
的球心位于所述活动管
(201)
轴线的延伸线上;驱动杆
(301)
,一端与所述壳体
(101)
铰接,所述壳体
(101)
上开设有通槽
(106)
,所述驱动杆
(301)
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通槽
(106)
内并伸出于外,所述驱动杆
(301)
上开设有连接槽
(302)
,所述连接球
(207)
可转动且可滑动的卡设在所述连接槽
(302)
内;及握把
(303)
,设置在所述驱动杆
(301)
伸出于外的一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蜗轮
(203)
,设置在所述活动管
(201)
伸至所述壳体
(101)
内的一端;蜗杆
(403)
,沿其轴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
(101)
内,所述蜗杆
(403)
与所述蜗轮
(203)
啮合;及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
(101)
内并与所述蜗杆
(403)
连接,以驱动所述蜗杆
(403)
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同步轮
(404)
,设置在所述蜗杆
(403)
上并与之同轴连接;第一调节轮
(401)
,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
(101)
上,且暴露于所述壳体
(101)
外;及第二同步轮
(402)
,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轮
(401)
上并与之同轴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
(402)
与所述第一同步轮
(404)
通过第一同步带
(405)
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肖航张希全郝迎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