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救援舱
,尤其涉及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及其使用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当灾难来临时,环境破坏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自然因素的变化往往难以预测,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救援人员需要面对多重困难,尤其是为伤者提供足够的医疗条件和休息环境
。
此时,拥有一个能够抵御恶劣天气,同时又能为伤者提供舒适救援环境的设施,成为救援工作的关键
。
[0003]现有的救援设备,如常见的救灾帐篷,虽然具有一定的遮风挡雨功能,但仍然无法提供一个充足的救治和休息环境
。
[0004]现有的救援帐篷往往采用固定的空间布局,这限制了其在不同救援场景中的应用灵活性
。
尤其在大型灾难中,根据救援需要进行帐篷空间的快速扩展和布局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
[0005]其次,现有技术缺乏高效便捷的病患转运系统
。
在实际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要频繁地将病患从一个帐篷转移至另一个帐篷,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还会给病患带来额外的痛苦
。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该救援舱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并相互连接的舱体和设置在所述舱体内的床体;每个所述舱体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该救援舱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并相互连接的舱体
(1)
和设置在所述舱体
(1)
内的床体
(2)
;每个所述舱体
(1)
具有第一侧板
(11)
和第二侧板
(12)
,所述第一侧板
(11)
和所述第二侧板
(12)
可拆卸地连接到舱体
(1)
上;通过拆下第一侧板
(11)
或第二侧板
(12)
,两个舱体
(1)
可以相互连接,并且两个舱体
(1)
的内部可形成连通状态;所述床体
(2)
则包括可拆卸的床板
(21)、
支撑结构
(22)
和底座
(23)
;所述支撑结构
(22)
能够与所述底座
(23)
形成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底座
(23)
又与所述舱体
(1)
的底壁
(13)
形成滑动连接
。
在所述支撑结构
(22)
进行转动之后,所述床板
(21)
可以被调整到倾斜的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板转运架
(3)
,所述舱体
(1)
的后壁
(14)
设有床板转运架
(3)
的行走轨道
(4)
;在至少两个所述舱体
(1)
拼接时,两个所述舱体
(1)
的行走轨道
(4)
也相互配合,所述床板转运架
(3)
可在至少两个所述行走轨道
(4)
上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
(4)
包括上轨
(41)
和下轨
(42)
;所述上轨
(41)
由折弯板构成,且固定安装于所述舱体
(1)
的后壁
(14)
;所述下轨
(42)
上设置有等距排列的辊轴
(43)
,且用于支撑所述床板转运架
(3)
行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转运架
(3)
包括安装板
(31)、
第一安装槽
(32)、
第二安装槽
(33)、
第一滚轮
(34)、
第二滚轮
(35)、
驱动轮
(36)、
第一电机
(37)、
从动轮
(38)
和至少两个支撑杆
(39)
;所述安装板
(31)
伸入所述上轨
(41)
中,所述第一安装槽
(32)
与所述安装板
(31)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
(24)
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
(32)
中,所述第一滚轮
(24)
与所述上轨
(41)
的上轨顶壁
(411)
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槽
(33)
与所述第一安装槽
(32)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
(35)
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33)
中,所述第二滚轮
(35)
与所述上轨
(41)
的上轨侧壁
(412)
接触;所述安装板
(31)
的下部呈弯曲状且形成安装部
(311)
,所述从动轮
(38)
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311)
的内部,所述驱动轮
(36)
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311)
中,所述第一电机
(37)
与所述驱动轮
(36)
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
(36)
转动;所述从动轮
(38)
和所述驱动轮
(36)
均与所述舱体
(1)
的后壁
(14)
接触;所述床板
(21)
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
(211)
,所述凹槽
(211)
可容纳所述支撑杆
(39)
,所述支撑杆
(39)
远离所述安装板
(31)
的一端设有挡片
(391)
,用于防止所述床板
(21)
由所述支撑杆
(39)
上脱落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
(21)
上设置有调控组件
(5)
,所述调控组件
(5)
包括壳体
(51)、
转子
(52)、
限位部
(53)、
转轴
(54)、
转轮
(55)、
刻度盘
(56)、
挡停组件
(57)、
支撑部
(58)
和两个接触开关
(59)
;所述壳体
(51)
与所述床板
(21)
连接,所述转子
(52)
设于所述壳体
(51)
的内部,所述限位部
(53)
与所述转子
(52)
固定连接,所述转子
(52)
上设有卡齿
(521)
,所述壳体
(51)
的上方为开放式,且所述卡齿
(521)
伸出所述壳体
(51)
,所述转轴
(54)
与所述转子
(52)
连接,且穿过所述壳体
(51)
的前壁,所述转轮
(55)
与所述转轴
(54)
固定连接,所述转轮
(55)
上设有指向部
(5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