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112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救援舱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及其使用方法,该救援舱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并相互连接的舱体和设置在所述舱体内的床体;每个所述舱体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拆下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两个舱体可以相互连接,并且两个舱体的内部可形成连通状态;所述床体则包括可拆卸的床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救援舱
,尤其涉及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灾难来临时,环境破坏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自然因素的变化往往难以预测,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救援人员需要面对多重困难,尤其是为伤者提供足够的医疗条件和休息环境

此时,拥有一个能够抵御恶劣天气,同时又能为伤者提供舒适救援环境的设施,成为救援工作的关键

[0003]现有的救援设备,如常见的救灾帐篷,虽然具有一定的遮风挡雨功能,但仍然无法提供一个充足的救治和休息环境

[0004]现有的救援帐篷往往采用固定的空间布局,这限制了其在不同救援场景中的应用灵活性

尤其在大型灾难中,根据救援需要进行帐篷空间的快速扩展和布局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0005]其次,现有技术缺乏高效便捷的病患转运系统

在实际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要频繁地将病患从一个帐篷转移至另一个帐篷,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还会给病患带来额外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该救援舱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并相互连接的舱体和设置在所述舱体内的床体;每个所述舱体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地连接到舱体上;通过拆下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两个舱体可以相互连接,并且两个舱体的内部可形成连通状态;
[0008]所述床体则包括可拆卸的床板

支撑结构和底座;所述支撑结构能够与所述底座形成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底座又与所述舱体的底壁形成滑动连接

在所述支撑结构进行转动之后,所述床板可以被调整到倾斜的状态

[0009]可选的,该救援舱还包括床板转运架,所述舱体的后壁设有床板转运架的行走轨道;在至少两个所述舱体拼接时,两个所述舱体的行走轨道也相互配合,所述床板转运架可在至少两个所述行走轨道上移动

[0010]可选的,所述行走轨道包括上轨和下轨;所述上轨由折弯板构成,且固定安装于所述舱体的后壁;所述下轨上设置有等距排列的辊轴,且用于支撑所述床板转运架行走

[0011]可选的,所述床板转运架包括安装板

第一安装槽

第二安装槽

第一滚轮

第二滚轮

驱动轮

第一电机

从动轮和至少两个支撑杆;所述安装板伸入所述上轨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上轨的上轨顶壁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滚轮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上轨的上轨侧壁接触;所述安装板的下部呈弯曲状且形成安装部,所述从动轮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内部,所述驱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中,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驱动轮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驱动轮均与所述舱体的后壁接触;所述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可容纳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挡片,用于防止所述床板由所述支撑杆上脱落

[0012]可选的,所述床板上设置有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包括壳体

转子

限位部

转轴

转轮

刻度盘

挡停组件

支撑部和两个接触开关;所述壳体与所述床板连接,所述转子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转子固定连接,所述转子上设有卡齿,所述壳体的上方为开放式,且所述卡齿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连接,且穿过所述壳体的前壁,所述转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轮上设有指向部,所述刻度盘与所述壳体的前壁固定连接,用于配合所述指向部,所述行走轨道上设置有卡块,当所述调控组件跟随所述床板经过所述卡块时,所述转子的卡齿与所述卡块接触,并被拨动旋转一定角度;两个所述接触开关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接触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床板转运架停止行走

[0013]可选的,所述挡停组件包括套管

弹簧

连接柱和挡停件;所述套管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柱伸入所述套管的内部,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套管中,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且为所述连接柱提供弹力,所述挡停件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箱

连接座

液压伸缩杆和支撑板;两个所述连接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座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箱之间;所述液压伸缩杆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板转动安装于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上端,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凹槽匹配;所述连接箱内设置有驱动机构和锁止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座旋转,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对所述连接座进行锁止,实现对连接座的旋转角度的固定

[0015]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圈

第二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齿圈套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安装轴上,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连接箱的内部,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连接;
[0016]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件和电动推杆;所述锁止件安装于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所述锁止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齿圈匹配的齿,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箱内,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的伸缩运动带动所述锁止件靠近或远离所述齿圈

[0017]可选的,所述舱体的底壁的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舱体的前壁铰接有舱门;所述舱体的底壁设有导轨,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0018]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包括如下步骤:
[0019]步骤1:在预设场地上,按需安装至少两个可拆卸且能相互连接的舱体,保证它们内部能形成连通状态

通过拆卸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实现舱体的内部连通

[0020]步骤2:在每个舱体的内部安装床体

床体包括床板,支撑结构,以及底座

支撑结构与底座形成转动连接,底座又与舱体的底壁形成滑动连接,使得床板能被调整至所需角


[0021]步骤3:如果需要转移伤员,利用设在舱体后壁上的行走轨道,将床板以及伤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该救援舱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并相互连接的舱体
(1)
和设置在所述舱体
(1)
内的床体
(2)
;每个所述舱体
(1)
具有第一侧板
(11)
和第二侧板
(12)
,所述第一侧板
(11)
和所述第二侧板
(12)
可拆卸地连接到舱体
(1)
上;通过拆下第一侧板
(11)
或第二侧板
(12)
,两个舱体
(1)
可以相互连接,并且两个舱体
(1)
的内部可形成连通状态;所述床体
(2)
则包括可拆卸的床板
(21)、
支撑结构
(22)
和底座
(23)
;所述支撑结构
(22)
能够与所述底座
(23)
形成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底座
(23)
又与所述舱体
(1)
的底壁
(13)
形成滑动连接

在所述支撑结构
(22)
进行转动之后,所述床板
(21)
可以被调整到倾斜的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板转运架
(3)
,所述舱体
(1)
的后壁
(14)
设有床板转运架
(3)
的行走轨道
(4)
;在至少两个所述舱体
(1)
拼接时,两个所述舱体
(1)
的行走轨道
(4)
也相互配合,所述床板转运架
(3)
可在至少两个所述行走轨道
(4)
上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
(4)
包括上轨
(41)
和下轨
(42)
;所述上轨
(41)
由折弯板构成,且固定安装于所述舱体
(1)
的后壁
(14)
;所述下轨
(42)
上设置有等距排列的辊轴
(43)
,且用于支撑所述床板转运架
(3)
行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转运架
(3)
包括安装板
(31)、
第一安装槽
(32)、
第二安装槽
(33)、
第一滚轮
(34)、
第二滚轮
(35)、
驱动轮
(36)、
第一电机
(37)、
从动轮
(38)
和至少两个支撑杆
(39)
;所述安装板
(31)
伸入所述上轨
(41)
中,所述第一安装槽
(32)
与所述安装板
(31)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
(24)
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
(32)
中,所述第一滚轮
(24)
与所述上轨
(41)
的上轨顶壁
(411)
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槽
(33)
与所述第一安装槽
(32)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
(35)
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33)
中,所述第二滚轮
(35)
与所述上轨
(41)
的上轨侧壁
(412)
接触;所述安装板
(31)
的下部呈弯曲状且形成安装部
(311)
,所述从动轮
(38)
有多个且等距排列的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311)
的内部,所述驱动轮
(36)
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311)
中,所述第一电机
(37)
与所述驱动轮
(36)
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
(36)
转动;所述从动轮
(38)
和所述驱动轮
(36)
均与所述舱体
(1)
的后壁
(14)
接触;所述床板
(21)
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
(211)
,所述凹槽
(211)
可容纳所述支撑杆
(39)
,所述支撑杆
(39)
远离所述安装板
(31)
的一端设有挡片
(391)
,用于防止所述床板
(21)
由所述支撑杆
(39)
上脱落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化应急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
(21)
上设置有调控组件
(5)
,所述调控组件
(5)
包括壳体
(51)、
转子
(52)、
限位部
(53)、
转轴
(54)、
转轮
(55)、
刻度盘
(56)、
挡停组件
(57)、
支撑部
(58)
和两个接触开关
(59)
;所述壳体
(51)
与所述床板
(21)
连接,所述转子
(52)
设于所述壳体
(51)
的内部,所述限位部
(53)
与所述转子
(52)
固定连接,所述转子
(52)
上设有卡齿
(521)
,所述壳体
(51)
的上方为开放式,且所述卡齿
(521)
伸出所述壳体
(51)
,所述转轴
(54)
与所述转子
(52)
连接,且穿过所述壳体
(51)
的前壁,所述转轮
(55)
与所述转轴
(54)
固定连接,所述转轮
(55)
上设有指向部
(5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琳沙守巍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