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05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齿口周边的编织物向下方下压且在横移时不会钩挂编织物的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利用横编机对编织物进行编织时用于与编织针协作而形成线圈的可动沉降片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在具备固定沉降片和可动沉降片的横编机中,利用编织针的钩拉入成为针编弧的编织纱,并且在固定沉降片的齿口侧的侧缘钩挂成为沉降弧的编织纱,形成新的线圈

所形成的线圈通过可动沉降片向齿口下方压入

固定沉降片也进行成为顶齿的齿口线材的支承

在形成新的线圈时,先形成的旧线圈以齿口线材的位置为基准进行脱圈
(knock over)
,可期待能够得到稳定的手感的编织物
(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为了稳定地进行线圈的形成,还需要将旧线圈以下

已经编织的编织物向齿口下方下拉

编织物的下拉由设置于齿口下方的编织物下拉装置等进行,但也提出了利用可动沉降片将从齿口垂下的编织物下拉的方案
(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15

132026
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
2005

290573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对于由横编机编织的编织物,也存在细
(pin tuck)、
折回编织等编织物在齿口浮起或滞留而难以下降到齿口下方的编织物

对于这些难编织组织的编织物,仅通过一并使用专利文献1那样的可动沉降片和固定沉降片,由可动沉降片进行的新线圈的压入直至齿口线材,因此难以进行稳定的编织

如果能够对专利文献1的可动沉降片附加专利文献2那样的编织物下拉的功能,则可期待难编织组织也能够容易地编织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2的可动沉降片,需要在前后的针床相向的齿口中央处,在前后的可动沉降片之间夹着编织物而下拉

但是,由于是从两侧的针床夹着编织物的方式,因此难以应对编织物的厚度等的变化

另外,筒状编织物等的前后编织物被一起夹着,即使可动沉降片打开也会留在齿口内,因此在使针床沿长度方向移动而错开前后的相向位置的横移时,有可能会钩挂编织物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齿口周边的编织物向下方下压且在横移时不会钩挂编织物的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所述横编机在隔着齿口的前后具备至少一对针床,收容于在各针床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针槽的编织针相对于齿口进退而编织编织物,在各针床的齿口侧以在长度方向上贯通的方式支承有助于旧线圈的线圈的脱圈的齿口线材,
[0012]所述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在所述横编机中设置于各针床的面对齿口的顶端侧的编织针之间,
[0013]在沿从顶端侧离开的方向隔开间隔的位置处支承于设置在针槽的侧壁的摆动支承部而摆动并向齿口侧延伸的作用臂能够在作用臂从齿口退出的方向的打开位置与作用臂进入齿口的方向的关闭位置之间进退,
[0014]在作用臂延伸的顶端部分,在距摆动的支点的距离比从支点到齿口线材的位置为止的距离大且面对齿口的位置,具有用于通过向齿口的进入而压入新线圈的线圈压入部,
[0015]从摆动支承部向与作用臂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驱动臂的顶端的驱动承接部承接用于摆动的驱动,所述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的特征在于,
[0016]作用臂在进入齿口的方向的顶端具有从齿口线材的下方相对于齿口出没的编织物下压部,
[0017]编织物下压部在侧视时在打开位置处没入并隐藏于针床侧,在关闭位置处突出并将从针床垂下的编织物下压

[001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下压部具有平坦的形状

[0019]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臂具有所述编织物下压部在所述齿口侧的顶端向所述打开位置侧折弯并连续的圆弧部,
[0020]圆弧部以距所述支点的距离比从所述支点到所述齿口线材为止的距离小的恒定的距离面对齿口

[002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编机是分别在上下两层具备所述前后的针床的四针床机,
[0022]所述圆弧部在所述打开位置侧的端部处与距所述支点的距离减少的凹部连续,
[0023]打开位置处的凹部成为上层的针床的编织针的钩通过的位置

[002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线圈下压部,所述线圈下压部在所述关闭位置处设置于所述线圈压入部的上方,并具有在关闭位置处越过编织针进退的针底线而向齿口的下方侧鼓起的形状

[0025]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除了所述凹部附近以外,以比齿口线材的直径小的间隔接近所述齿口线材

[0026]专利技术效果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动沉降片通过由设置于针槽的侧壁的摆动支承部支承的摆动,能够在从摆动支承部向齿口侧延伸的作用臂从齿口退出的方向的打开位置与作用臂进入齿口的方向的关闭位置之间进退

在作用臂延伸的方向的顶端具有的编织物下压部通过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突出,能够将从针床垂下的编织物下压,因此能够将齿口周边的编织物向下方下压

在打开位置处,编织物下压部从编织物离开,隐藏于针床侧,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在横移时钩挂编织物这样的障碍

[0028]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编织物下压部具有平坦的形状,因此在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摆动而下压编织物时不会刺入或钩挂,当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摆动时,能够顺畅地释放编织物

[0029]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编织物下压部的齿口侧顶端向打开位置侧折弯,与距摆动的支点的距离恒定且面对齿口的圆弧部连续,因此编织物不会钩挂于圆弧部,能够顺畅地对作
用臂进行开闭

[0030]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打开位置处,在四针床机的上层的编织针的钩通过的位置设置有凹部,因此能够在钩拉入编织纱而形成线圈时防止产生障碍

[0031]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线圈下压部在关闭位置处能够以线圈不会在齿口浮起的方式进行按压

[003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编织物下压部在齿口线材的正下方出没而有效地下拉编织物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可动沉降片1的主视图

[0034]图2是示出包括图1的可动沉降片1的横编机
10
的前后的针床
11、11
的齿口
13
附近的结构的右侧面剖视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横编机
(10)
的可动沉降片
(1、31)
,所述横编机
(10)
在隔着齿口
(13)
的前后具备至少一对针床
(11)
,收容于在各针床
(11)
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针槽的编织针
(16)
相对于齿口
(13)
进退而编织编织物
(24)
,在各针床
(11)
的齿口
(13)
侧以在长度方向上贯通的方式支承有助于旧线圈
(23)
的脱圈的齿口线材
(15)
,所述横编机
(10)
的可动沉降片
(1、31)
在所述横编机
(10)
中设置于各针床
(11)
的面对齿口
(13)
的顶端侧的编织针
(16)
之间,在沿从顶端侧离开的方向隔开间隔的位置处支承于设置在针槽的侧壁的摆动支承部
(2、32)
而摆动并向齿口
(13)
侧延伸的作用臂
(3、33)
能够在作用臂
(3、33)
从齿口
(13)
退出的方向的打开位置与作用臂
(3、33)
进入齿口
(13)
的方向的关闭位置之间进退,在作用臂
(3、33)
延伸的顶端部分,在距摆动的支点
(2a、32a)
的距离比从所述支点
(2a、32a)
到齿口线材
(15)
的位置为止的距离大且面对齿口
(13)
的位置,具有用于通过向齿口
(13)
的进入而压入新线圈
(20)
的线圈压入部
(3a、33a)
,从摆动支承部
(2、32)
向与作用臂
(3、33)
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驱动臂
(4、34)
的顶端的驱动承接部
(4a、34a)
承接用于摆动的驱动,所述横编机
(10)
的可动沉降片
(1、31)
的特征在于,作用臂
(3、33)
在进入齿口
(13)
的方向的顶端具有从齿口线材
(15)
的下方相对于齿口
(13)
出没的编织物下压部
(3c、33c)
,编织物下压部
(3c、33c)
在侧视时在打开位置处没入并隐藏于针床侧,在关闭位置处突出并将从针床垂下的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真人山内贤岛崎宜纪武友俊澄弓仓和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