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度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976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信度确定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信度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信度确定方法

装置

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微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融资难是困扰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发展的一个症结,小微企业处境十分危险

在小微企业贷款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如何采用更加智能

高效的方法,替代原有的客户经理上门走访

贷后检查等人工手段,有效监控客户贷后行为表现,通过行内外积累的数据,把数据可信度对客户生产经营

存款结算两个维度交叉对比的量化评价,成为商业银行的一大难题

[0003]对于可信度的研究,学术界多数采用不确定性推理的方法,从不确定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不确定性推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却是合理的结论,例如:如果当月存款余额
<100then
坏客户的可信度因子为
60


推导当月存款余额
<100
但该客户为好客户时,其当月存款余额指标的可信度

该方法的缺点是,初始证据构建有一定难度,且可信度因子需要人工判定

相关技术中也有使用幂函数刻画客户的指标趋势,两两判断经济含义上强相关的指标其历史累计值的凹凸性是否一致

但幂函数拟合的缺点也是很显著的,幂函数拟合要求指标历史值不能有过多缺失,因此难以适用于全量客群

可见,相关技术中的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存在实施难度较大的问题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有效确定可信度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信度确定方法

装置

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有效确定可信度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信度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数据集合,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集合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一组指标的数据;根据所述目标数据集合得到
N
个相关系数,其中,所述
N
个相关系数包括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所包含的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包括所述一组指标中的两个指标,所述
N
个指标对与所述
N
个相关系数是一一对应的,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所包含的两个指标之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N
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所述
N
个相关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可信度

[0007]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数据集合得到
N
个相关系数,包括:按照如下条件从所述一组指标中确定出所述
N
个指标对:指标对中所包含的两个指标在预定周期内呈现同时增长或同时下降的变化规律;计算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所包含的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所述
N
个相关系数

[000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
N
个相关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可信度,包
括:确定所述
N
个相关系数中每个相关系数所对应的可信度值,得到
N
个可信度值;对所述
N
个可信度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可信度值,其中,所述第一可信度值用于评价所述目标对象的可信度

[0009]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
N
个相关系数中每个相关系数所对应的可信度值,得到
N
个可信度值,包括: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
N
个相关系数中每个相关系数所对应的可信度值,得到所述
N
个可信度值,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与可信度值的对应关系;对所述
N
个可信度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可信度值,包括:确定所述
N
个指标对中各个指标对的权重系数,得到
N
个权重系数,其中,所述
N
个权重系数中的第
i
个权重系数用于表示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第
i
个指标对的权重系数,且所述
N
个可信度值中的第
i
个可信度值与所述第
i
个指标对对应,
i
为大于或等于
1、
且小于或等于
N
的正整数;根据所述
N
个权重系数对所述
N
个可信度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第一可信度值

[0010]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一可信度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
N
个指标对中存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指标对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可信度值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可信度值,其中,所述满足预定条件的指标对中所包含的两个指标呈现同时下降的规律

且所述满足预定条件的指标对的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所述第二可信度值用于最终评价所述目标对象的可信度

[001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
N
个指标对中存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指标对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可信度值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可信度值,包括:在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确定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
M
个指标对,其中,
M
为大于或等于
1、
且小于或等于
N
的正整数;获取与所述
M
个指标对中每个指标对分别对应的调整值,得到
M
个调整值;基于所述
M
个调整值对所述第一可信度值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第二可信度值

[0012]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确定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
M
个指标对,包括:针对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均执行以下步骤,以确定出所述每个指标对是否为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指标对,其中,在执行以下步骤,所述每个指标对为当前指标对:确定与所述当前指标对中包括的第一指标对应的第一数据子集,以及与所述当前指标对中包括的第二指标对应的第二数据子集,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子集和所述第二数据子集均为所述目标对象在预定周期内的数据子集,所述目标数据集合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子集和所述第二数据子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信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数据集合,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集合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一组指标的数据;根据所述目标数据集合得到
N
个相关系数,其中,所述
N
个相关系数包括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所包含的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包括所述一组指标中的两个指标,所述
N
个指标对与所述
N
个相关系数是一一对应的,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所包含的两个指标之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N
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所述
N
个相关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可信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集合得到
N
个相关系数,包括:按照如下条件从所述一组指标中确定出所述
N
个指标对:指标对中所包含的两个指标在预定周期内呈现同时增长或同时下降的变化规律;计算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每个指标对所包含的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所述
N
个相关系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
N
个相关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可信度,包括:确定所述
N
个相关系数中每个相关系数所对应的可信度值,得到
N
个可信度值;对所述
N
个可信度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可信度值,其中,所述第一可信度值用于评价所述目标对象的可信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
N
个相关系数中每个相关系数所对应的可信度值,得到
N
个可信度值,包括: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
N
个相关系数中每个相关系数所对应的可信度值,得到所述
N
个可信度值,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与可信度值的对应关系;对所述
N
个可信度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可信度值,包括:确定所述
N
个指标对中各个指标对的权重系数,得到
N
个权重系数,其中,所述
N
个权重系数中的第
i
个权重系数用于表示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的第
i
个指标对的权重系数,且所述
N
个可信度值中的第
i
个可信度值与所述第
i
个指标对对应,
i
为大于或等于
1、
且小于或等于
N
的正整数;根据所述
N
个权重系数对所述
N
个可信度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第一可信度值
。5.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第一可信度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
N
个指标对中存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指标对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可信度值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可信度值,其中,所述满足预定条件的指标对中所包含的两个指标呈现同时下降的规律

且所述满足预定条件的指标对的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所述第二可信度值用于最终评价所述目标对象的可信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N
个指标对中存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指标对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可信度值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可信度值,包括:在所述
N
个指标对中确定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
M
个指标对,其中,
M
为大于或等于
1、
且小于或等于
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晴韵邓艾兵尚妍李大伟薛颖林建贞李杰彬王一巧梁思韵沈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