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967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优化运行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

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的优化运行通常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或经济性,在光伏接入配电网的研究中,主要通过协调配电网内各种可控资源的运行,对于光伏接入配电网优化运行手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配电网中风





荷以及分布式可控机组等各类资源的协调配合上

在光伏接入配电网的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中,现有技术中基于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从电网层面的角度出发,以电压偏差最小或光伏接纳容量最大等为目标;
2、
从用户企业的角度出发,以建设光伏费用最小

光伏投资的回报最大等为目标

[0003]针对分布式电源的规划方法研究众多,但对于考虑地域和气候特征的光伏接入配电网的规划方法研究较少

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会给电网规划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不同地区大规模光伏接入电网后,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如何减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带来的电压偏移

网络损耗等影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

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以提升光伏接纳能力为目标建立规划模型,减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带来的影响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建立考虑太阳辐照度的光伏出力模型;包括,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根据光伏方阵的基本参数得到不同辐照度和温度下的光伏方阵
I

U
特性,根据光伏方阵的
I

U
特性得到光伏出力模型;
[0008]以网络损耗最小和配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稳定性为目标函数,考虑多种约束条件,建立光伏接入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模型;
[0009]按照配电网优化算法求解所述目标函数确定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方阵
I

U
特性的计算方式如下:
[0011][0012]U
OC

U
OC_sta
[1

c(T

T
ref
)]ln[e+b(S

S
ref
)][0013][0014]U
m

U
m_sta
[1

c(T

T
ref
)]ln[e+b(S

S
ref
)][0015]式中,
I
SC
为光伏阵列短路电流,
A

I
SC_sta
为光伏阵列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短路电流,
A

U
OC
为光伏阵列开路电压,
V

U
OC_sta
为光伏阵列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开路电压,
V

S
为太阳辐照度,
W/m2;
S
ref
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太阳辐照度,
S
ref

1000W/m2;
T
为光伏方阵的工作温度,


T
ref
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工作温度,
T
ref

25℃

a
为计算常数,由硅材料构成的光伏阵列典型值为
0.0025/℃

c
为计算常数,由硅材料构成的光伏阵列典型值为
0.00288/℃

e
为自然常数;
b
为计算常数,由硅材料构成的光伏阵列典型值为
0.0005m2/W

I
m
为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流,
A

I
m_sta
为光伏阵列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最大功率点电流,
A

U
m
为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压,
V

U
m_sta
为光伏阵列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最大功率点电压,
V。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太阳辐照度
S、
光伏阵列的工作温度
T
和环境温度
T
air
的关系式如下:
[0017]T

T
air
+K
·
S
[0018]其中,
K
为计算常数,由硅材料构成的光伏阵列典型值为
0.03m2/w。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光伏出力模型为:
[0020]P
m

U
m
I
m
[0021]式中,
P
m
为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功率,
W。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优化运行模型的目标函数为最小化各时刻的机组出力总和与系统负荷总和的差值,表达式如下:
[0023][0024]式中,
P
G,i,t
为节点
i

t
时刻注入的有功功率,
Pload,i,t
为节点
i

t
时刻负荷,网络损耗即为两者之间的差值;
n
为总节点数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配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稳定性的目标函数为:
[0026][0027]其中,
L
ij
表示无功电压控制稳定性,
P
j
表示流入支路末端节点
j
的有功功率,
X
ij
表示支路
ij
的电抗,
Q
j
表示流入支路末端节点
j
的无功功率,
R
ij
表示支路
ij
的电阻,
V
i
表示支路首端节点
i
的电压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网络损耗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考虑太阳辐照度的光伏出力模型;包括,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根据光伏方阵的基本参数得到不同辐照度和温度下的光伏方阵
I

U
特性,根据光伏方阵的
I

U
特性得到光伏出力模型;以网络损耗最小和配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稳定性为目标函数,考虑多种约束条件,建立光伏接入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模型;按照配电网优化算法求解所述目标函数确定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方阵
I

U
特性的计算方式如下:
U
OC

U
OC_sta
[1

c(T

T
ref
)]ln[e+b(S

S
ref
)]U
m

U
m_sta
[1

c(T

T
ref
)]ln[e+b(S

S
ref
)]
式中,
I
SC
为光伏阵列短路电流,
A

I
SC_sta
为光伏阵列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短路电流,
A

U
OC
为光伏阵列开路电压,
V

U
OC_sta
为光伏阵列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开路电压,
V

S
为太阳辐照度,
W/m2;
S
ref
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太阳辐照度,
S
ref

1000W/m2;
T
为光伏方阵的工作温度,


T
ref
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工作温度,
T
ref

25℃

a
为计算常数,由硅材料构成的光伏阵列典型值为
0.0025/℃

c
为计算常数,由硅材料构成的光伏阵列典型值为
0.00288/℃

e
为自然常数;
b
为计算常数,由硅材料构成的光伏阵列典型值为
0.0005m2/W

I
m
为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流,
A

I
m_sta
为光伏阵列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最大功率点电流,
A

U
m
为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压,
V

U
m_sta
为光伏阵列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最大功率点电压,
V。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太阳辐照度
S、
光伏阵列的工作温度
T
和环境温度
T
air
的关系式如下:
T

T
air
+K
·
S
其中,
K
为计算常数,由硅材料构成的光伏阵列典型值为
0.03m2/w。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优化运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哲刘成郭申史作雨张爱民丁升郭冻翟华雷厚桃郏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