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炉后渣高效脱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9367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炉后渣高效脱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炉后渣高效脱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设备
,具体为一种转炉炉后渣高效脱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硫对钢的性能会造成不良影响,钢中硫含量高,会使钢的热加工性能变坏,即造成钢的“热脆”性,硫在钢以
FeS
的形式存在,为提高钢水质量,需要通过搅拌和添加脱硫剂提高炉渣的碱度来达到高效脱硫的目的

[0003]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202222490601.8
提到了“一种转炉渣洗脱硫装置”该装置虽能对转炉中的钢水进行搅拌,但搅拌方式单一,不能很好的使炉渣与钢水充分接触;
[0004]而现有的搅拌方法是将氮气通入转炉内的钢水中,氮气作为搅拌介质对钢水和炉渣进行搅拌,而通入氮气的装置为固定状态,只利用喷出的氮气进行搅拌,不能使钢水和炉渣快速的充分接触,传统的搅拌器械搅拌方式单一,且耐热性较低,不能长时间的在钢水中进行搅拌,不利于钢水的持续脱硫,影响钢水的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炉后渣高效脱硫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搅拌方法是将氮气通入转炉内的钢水中,氮气作为搅拌介质对钢水和炉渣进行搅拌,而通入氮气的装置为固定状态,只利用喷出的氮气进行搅拌,不能使钢水和炉渣快速的充分接触,传统的搅拌器械搅拌方式单一,且耐热性较低,不能长时间的在钢水中进行搅拌,不利于钢水的持续脱硫,影响钢水的脱硫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炉炉后渣高效脱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
启动移动电机,移动电机带动移动齿轮旋转,在齿轮啮合作用下移动齿条带动摄像头往转炉口顶部移动,用摄像头观察转炉内部的钢水表面油皮情况,判断钢水中的硫含量情况;
[0008]S2、
脱硫时,启动电推杆,电推杆将遮挡板从定量管内的移出,脱硫剂从储料箱进入碾碎斗与碾碎锥之间的空隙中,块状脱硫剂经碾碎锥碾碎后落入碾碎罐内侧底部,氮气从喷气管内快速流过,在流动氮气的带动下,粉末状的脱硫剂经出料口进入输料管内最后经喷料头喷出进入转炉内部的钢水中,提高炉渣的碱度;
[0009]S3、
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往复旋转,转动轴带动旋转管进行往复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板旋转,对转炉内的钢水

脱硫剂和炉渣进行搅拌;
[0010]S4、
转动轴带动加强齿轮旋转,在齿轮啮合作用下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在连接杆和拉杆的连接作用下,带动调节齿条上下往复运动,调节齿条带动转动管旋转,转动管旋转带动搅拌板旋转,搅拌板位置的改变,使转炉内钢水和炉渣的流动性发生改变;
[0011]S5、
氮气从送氮支管进入旋转管内部,经转动管上的进气孔进入搅拌板内部,最后经喷气头排出,配合旋转的冷却水管,完成搅拌操作

[0012]优选的,基座顶部安装有转炉,所述转炉顶部设置有搅拌脱硫组件,所述搅拌脱硫组件包括升降缸;
[0013]所述转炉一侧安装有升降缸,所述升降缸顶部输出端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支撑架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顶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连接有链带;
[0014]所述转动轴底部连接有加强齿轮,所述加强齿轮底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底部连接有旋转管,所述支撑架顶端转动安装有连接齿轮,所述加强齿轮与连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连接齿轮底部连接有主锥齿轮,所述转动座一侧转动安装有副锥齿轮,所述主锥齿轮与副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转动座另一侧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副锥齿轮与转盘之间固定连接;
[0015]所述旋转管内部滑动安装有调节齿条,所述调节齿条一侧顶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旋转管对应密封板位置处开设有移动口,所述密封板一侧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移动口,所述转盘与拉杆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
[0016]所述旋转管底部两侧均匀安装有转动套管,位于同一平面的两个所述转动套管内部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中间安装有调节齿轮,所述转动管顶端安装有搅拌板;
[0017]所述支撑架底部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内部嵌入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一侧与旋转管一侧顶部连接,所述连接座底部连接有输氮管,所述连接座内部安装有送氮管,所述送氮管一端贯穿连接座与输氮管顶部相连通,所述输氮管外侧套接有冷却水管,所述输氮管两侧与冷却水管之间焊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底部开设有贯通口,所述输氮管两侧均匀焊接有阻挡块,所述冷却水管顶部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冷却水管顶部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
[0018]所述出水管外侧安装有电动阀,所述出水管顶部连接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内部滑动安装有缓冲塞,所述缓冲塞顶部安装有敲击块,所述冷却水管顶部一侧连接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顶端贯穿缓冲筒顶部,所述缓冲筒顶部四周均匀开设有泄汽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
设置有搅拌脱硫组件,在冷却水输送的过程中周期性的短暂暂停外部循环水泵和电动阀运行,外部循环水泵瞬间暂停输送冷却水,电动阀瞬间关闭,冷却水管内的水在高温状态下部分水汽化生成水蒸汽,水汽化带走冷却水管和输氮管的大量热量,对冷却水管和输氮管起到保护作用,使其能够长时间的在钢水中搅拌,且冷却水管内气压升高,水蒸汽冲击缓冲筒内的缓冲塞,缓冲塞快速上升,敲击块敲击振动杆,水蒸汽从泄汽孔溢出,在振动杆的传导作用下,使冷却水管振动,以免冷却水中的水垢残留在冷却水管内部阻碍后续冷却水的流动,延长冷却水管和输氮管的使用寿命,便于钢水的持续脱硫;
[0021]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和旋转管旋转的同时,转动轴带动加强齿轮旋转,在齿轮啮合作用下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在连接杆和拉杆的连接作用下,带动调节齿条上下往复运动,调节齿条带动转动管旋转,转动管旋转带动搅拌板旋转,使炉渣更快的与各部分的钢水接触,提高搅拌板的搅拌效率;
[0022]同时旋转管带动冷却水管和输氮管旋转,对钢水进行搅拌,配合外部氮气泵向输
氮管输送氮气内,最后从输氮管底部排出进入钢水中,氮气在冶炼过程中作为搅拌介质,加快脱硫剂

炉渣与钢水的混合速度,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

[0023]2、
设置有控制加料组件,当钢水表面有油皮时,电推杆将遮挡板从定量管内的移出,脱硫剂从储料箱进入碾碎斗与碾碎锥之间的空隙中,粉状的脱硫剂直接从碾碎斗表面的出料孔落入碾碎罐内侧底部,结块的脱硫剂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碾碎斗与碾碎锥之间底部的较小空隙中,转动轴旋转,在连接带的连接作用下带动碾碎锥旋转,对结块的脱硫剂碾碎,避免结块的脱硫剂直接与钢水接触,使脱硫剂不能快速充分的与钢水中的硫发生反应,外部氮气泵启动,氮气从喷气管内快速流过,在流动氮气的带动下,粉末状的脱硫剂经出料口进入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转炉炉后渣高效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启动移动电机
(401)
,移动电机
(401)
带动移动齿轮
(402)
旋转,在齿轮啮合作用下移动齿条
(404)
带动摄像头
(406)
往转炉
(2)
口顶部移动,用摄像头
(406)
观察转炉
(2)
内部的钢水表面油皮情况,判断钢水中的硫含量情况;
S2、
脱硫时,启动电推杆
(425)
,电推杆
(425)
将遮挡板
(426)
从定量管
(412)
内的移出,脱硫剂从储料箱
(411)
进入碾碎斗
(415)
与碾碎锥
(417)
之间的空隙中,块状脱硫剂经碾碎锥
(417)
碾碎后落入碾碎罐
(414)
内侧底部,氮气从喷气管
(423)
内快速流过,在流动氮气的带动下,粉末状的脱硫剂经出料口
(422)
进入输料管
(413)
内最后经喷料头
(424)
喷出进入转炉
(2)
内部的钢水中,提高炉渣的碱度;
S3、
驱动电机
(303)
启动,驱动电机
(303)
带动转动轴
(305)
往复旋转,转动轴
(305)
带动旋转管
(309)
进行往复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板
(323)
旋转,对转炉
(2)
内的钢水

脱硫剂和炉渣进行搅拌;
S4、
转动轴
(305)
带动加强齿轮
(307)
旋转,在齿轮啮合作用下带动转盘
(313)
旋转,转盘
(313)
旋转在连接杆
(314)
和拉杆
(318)
的连接作用下,带动调节齿条
(315)
上下往复运动,调节齿条
(315)
带动转动管
(321)
旋转,转动管
(321)
旋转带动搅拌板
(323)
旋转,搅拌板
(323)
位置的改变,使转炉
(2)
内钢水和炉渣的流动性发生改变;
S5、
氮气从送氮支管
(340)
进入旋转管
(309)
内部,经转动管
(321)
上的进气孔
(341)
进入搅拌板
(323)
内部,最后经喷气头
(342)
排出,配合旋转的冷却水管
(329)
,完成搅拌操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后渣高效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座
(1)
顶部安装有转炉
(2)
,所述转炉
(2)
顶部设置有搅拌脱硫组件
(3)
,所述搅拌脱硫组件
(3)
包括升降缸
(301)
;所述转炉
(2)
一侧安装有升降缸
(301)
,所述升降缸
(301)
顶部输出端安装有支撑架
(302)
,所述支撑架
(302)
顶部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
(303)
,所述驱动电机
(303)
转动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
(304)
,所述支撑架
(302)
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动轴
(305)
,所述转动轴
(305)
顶部连接有从动齿轮
(306)
,所述驱动齿轮
(304)
与从动齿轮
(306)
之间连接有链带
(343)
;所述转动轴
(305)
底部连接有加强齿轮
(307)
,所述加强齿轮
(307)
底部连接有转动座
(308)
,所述转动座
(308)
底部连接有旋转管
(309)
,所述支撑架
(302)
顶端转动安装有连接齿轮
(310)
,所述加强齿轮
(307)
与连接齿轮
(310)
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连接齿轮
(310)
底部连接有主锥齿轮
(311)
,所述转动座
(308)
一侧转动安装有副锥齿轮
(312)
,所述主锥齿轮
(311)
与副锥齿轮
(312)
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转动座
(308)
另一侧转动安装有转盘
(313)
,所述副锥齿轮
(312)
与转盘
(313)
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
(309)
内部滑动安装有调节齿条
(315)
,所述调节齿条
(315)
一侧顶部安装有密封板
(316)
,所述旋转管
(309)
对应密封板
(316)
位置处开设有移动口
(317)
,所述密封板
(316)
一侧安装有拉杆
(318)
,所述拉杆
(318)
贯穿移动口
(317)
,所述转盘
(313)
与拉杆
(318)
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
(314)
;所述旋转管
(309)
底部两侧均匀安装有转动套管
(320)
,位于同一平面的两个所述转动套管
(320)
内部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管
(321)
,所述转动管
(321)
中间安装有调节齿轮
(322)
,所述转动管
(321)
顶端安装有搅拌板
(323)

所述支撑架
(302)
底部安装有支撑环
(324)
,所述支撑环
(324)
内部嵌入有限位轮
(325)
,所述限位轮
(325)
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座
(326)
,所述连接座
(326)
一侧与旋转管
(309)
一侧顶部连接,所述连接座
(326)
底部连接有输氮管
(327)
,所述连接座
(326)
内部安装有送氮管
(332)
,所述送氮管
(332)
一端贯穿连接座
(326)
与输氮管
(327)
顶部相连通,所述输氮管
(327)
外侧套接有冷却水管
(329)
,所述输氮管
(327)
两侧与冷却水管
(329)
之间焊接有隔离板
(328)
,所述隔离板
(328)
底部开设有贯通口
(330)
,所述输氮管
(327)
两侧均匀焊接有阻挡块
(331)
,所述冷却水管
(329)
顶部一侧连接有进水管
(333)
,所述冷却水管
(32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东郭子彦野少章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