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8990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浇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浇灌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安装在调整机构的上方;工作台,工作台连接在支撑座的上方;安装卡齿,安装卡齿设置在工作台的外表面;连接板;限位卡齿,限位卡齿安装在连接板的外侧,限位卡齿与安装卡齿相互卡接,浇灌管道的外侧套接有浇灌头,浇灌头的下方连接有浇灌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浇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浇水灌溉是作物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合理的浇灌能够及时补充水分,提供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0003]对于不宜铺设滴管系统

沟灌

喷灌等大田作物,尤其是株行距较大的作物,采用单株浇灌的方式十分必要,并且简易高效

通常采用的水管直接浇灌难以控制水量和水流速度,容易冲刷土壤导致根系外露,甚至引起易倒伏

[0004]目前的浇灌方式有采用塑料软管浇灌

人工水瓢浇水等方式,也有采用专利技术的半自动浇水器具,但是这些措施有的容易损伤作物根系,冲刷根际土壤,易倒伏等;有的用工量太大,不易操作;有的器具笨重,操作困难,难以精准控制浇水量,导致植株浇水差异大,生长不均,产量不一

[0005]良好的浇灌装置应该区别以下特点:一要能控制浇水量,自动感应间歇性浇水,浇水均匀,符合智能化理念;二要不冲刷植株或土壤,出水量适中

流水速度适宜,实现有效灌溉;三要能灵活组装增加出水口,适应不同行株距的作物,提高浇水效率,省时省工

[0006]因此,急需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实现精准高效水费一体化浇灌,促进作物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灌溉设备容易损伤作物根系,冲刷根际土壤,易倒伏等;有的用工量太大,不易操作;有的器具笨重,操作困难,难以精准控制浇水量,导致植株浇水差异大,生长不均,产量不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包括浇灌装置主体,浇灌装置主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的外侧设置有滚动轮,浇灌装置主体包括管道灌溉机构,支撑台的上方连接有调整机构,调整机构的上方连接有浇灌机构;
[0009]浇灌机构包括:
[0010]支撑座,支撑座安装在调整机构的上方;工作台,工作台连接在支撑座的上方;安装卡齿,安装卡齿设置在工作台的外表面;连接板;限位卡齿,限位卡齿安装在连接板的外侧,限位卡齿与安装卡齿相互卡接

[0011]工作台内置有驱动单元,工作台一直保持转动,此时,在工作台外侧设置有安装卡齿,安装卡齿与限位卡齿抵接在一起,工作台转动的同时,由于安装卡齿受到限位卡齿的抵接干涉,工作台无法进行转动;此时,通过往复电机的工作,往复电机带动与之连接的伸缩轴杆进行往复伸缩操作,伸缩轴杆从而带动连接杆进行往复伸缩,连接杆从而带动连接轴心以及连接板进行往复伸缩操作,连接板上设置的限位卡齿从而同步进行往复移动,限位卡齿间歇性松开对安装卡齿的抵接,由于限位卡齿松开对安装卡齿的抵接,在工作台的转
动下,工作台间歇性带动转动轴杆进行转动
(
上述过程参阅图
6)
,浇灌头从而同步实现间歇性转动,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的间歇性浇水,保证浇水频率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浇灌机构还包括:
[0013]往复电机;
[0014]伸缩轴杆,伸缩轴杆连接在往复电机的外侧;连接杆,连接杆连接在伸缩轴杆的外侧;连接轴心,连接轴心设置在连接杆的顶端,连接板连接在连接轴心的外侧,连接板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心进行连接

工作台的上方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上方连接有转动轴杆,转动轴杆的杆体顶端连接有承接轴,承接轴的外侧连接有浇灌管道

浇灌管道的外侧套接有浇灌头,浇灌头的下方连接有浇灌水管,浇灌水管的外侧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承接杆,承接杆的下方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内侧设置有转动风扇

[0015]转动轴杆进行间歇性转动的同时,转动轴杆顶端连接的承接轴也同步进行转动,承接轴从而带动与之连接的浇灌管道进行转动,浇灌管道从而带动与之连接的浇灌头以及浇灌水管进行间歇性偏转;同时,水流同步穿过转动轴杆进入浇灌管道,并从浇灌管道进入浇灌头,并穿过浇灌水管,并从浇灌水管中喷出,在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转动风扇,转动风扇也同步保持旋转,将从浇灌水管中喷洒出的水流雾化打散,避免水流直接冲刷农作物,对农作物造成损伤,从而实现有效灌溉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浇灌头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调节,可以灵活组装增加出水口,适应不同行株距的作物,提高浇水效率,省时省工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管道灌溉机构包括:
[0018]水阀进水口,水阀进水口与外界水管相连通;第一连接水管,第一连接水管与水阀进水口相连接;控制闸阀,控制闸阀设置在第一连接水管上;转接头,转接头连接在第一连接水管的一端;第二连接水管,第二连接水管的一端连接在转接头的一端

水阀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连接,通过控制闸阀可以控制水流的通断,水流进入水阀进水口穿过第一连接水管,通过转接头进入到第二连接水管,第二连接水管与转动轴杆相互连通,实现灌溉的目的

[001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调整机构包括:
[0020]升降杆,升降杆连接在支撑台的上方;连接平台,连接平台安装在升降杆的底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连接平台的上方;驱动轴,驱动轴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外侧;往复轴杆,往复轴杆连接在驱动轴的外侧;载物台,载物台连接在往复轴杆的上方;移动块,移动块连接在载物台的下方;移动槽,移动块卡接在移动槽的外表面,移动块在移动槽上进行横向移动

[0021]通过升降杆的工作,带动连接平台进行升降,从而调整连接平台的高度,方便浇灌机构更好的灌溉,通过驱动电机的工作,带动驱动轴进行转动,驱动轴从而同步带动往复轴杆进行转动,往复轴杆从而同步带动载物台进行移动,载物台从而进行横向位置调整,带动浇灌机构调整到合适的浇灌位置

[002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
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卡齿间歇性松开对安装卡齿的抵接,由于限位卡齿松开对安装卡齿的抵接,在工作台的转动下,工作台间歇性带动转动轴杆进行转动,浇灌头从而同步实现间歇性转动,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的间歇性浇水,保证浇水频率;
[0024]2、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转动风扇,转动风扇也同步保持旋转,将从浇灌水管中喷洒出的水流雾化打散,避免水流直接冲刷农作物,对农作物造成损伤,从而实现有效灌溉;
[0025]3、
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的工作,带动驱动轴进行转动,驱动轴从而同步带动往复轴杆进行转动,往复轴杆从而同步带动载物台进行移动,载物台从而进行横向位置调整,带动浇灌机构调整到合适的浇灌位置,进行浇灌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包括浇灌装置主体,所述浇灌装置主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外侧设置有滚动轮,所述浇灌装置主体包括管道灌溉机构,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连接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的上方连接有浇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在所述调整机构的上方;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安装卡齿,所述安装卡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外表面;连接板;限位卡齿,所述限位卡齿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所述限位卡齿与所述安装卡齿相互卡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灌溉机构包括:水阀进水口,所述水阀进水口与外界水管相连通;第一连接水管,所述第一连接水管与所述水阀进水口相连接;控制闸阀,所述控制闸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水管上;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水管的一端;第二连接水管,所述第二连接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转接头的一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连接在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连接平台,所述连接平台安装在所述升降杆的底端;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连接平台的上方;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往复轴杆,所述往复轴杆连接在所述驱动轴的外侧;载物台,所述载物台连接在所述往复轴杆的上方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肥一体化调控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连接在所述载物台的下方;移动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超强杨雪梁辉高峻凌爱芬沈嘉郭仕平杨兴有龙岗李峰龙建林夏浩阎轶峰祖朝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