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877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及方法,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包括第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反应容器是在生物制药过程中为生物反应提供反应环境的容器

在容器中进行的生物反应除了需要无菌环境外,还对环境的温度有要求,环境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升温和降温

一般而言,升温或者降温的过程需要在十分钟内完成

[0003]目前,常规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在生物反应容器外设置夹套,在夹套内设置流道,流道连通
TCU(Temperature Control Unit
,温度控制单元
)
,通过控制流道内流体的温度来控制反应物温度;第二种,在生物反应容器内设置盘管,盘管连通
TCU
,通过控制盘管内流体的温度来控制反应物温度

盘管的温控速度快于夹套

[0004]现有的技术中,
TCU
功率有限,温控速度慢,尤其是采用夹套的温控方式对反应容器内的升温只能勉强满足短时间升温的要求,并且两种温控方式对反应容器内降温的速度慢于需要的速度

此外,反应容器内设置的盘管需被固定,盘管一般采用金属管,材质欠缺安全性,无法完全避免其参与生物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温控设备难以快速对生物反应容器内部制冷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包括第一
TCU、
生物反应容器及储存液箱,所述第一
TCU
用于对进入其内的液体制冷,所述第一
TCU
上设置第一进液端

第一排液端

第一出液端及第一回液端,所述储存液箱上设置制冷进液端

制冷排液端

制冷出液端及制冷回液端,所述第一出液端通过第一液泵连通所述制冷进液端,以使所述第一
TCU
连通所述储存液箱,所述储存液箱用于储存制冷后的所述液体,所述第一回液端连通所述制冷排液端,所述第一进液端通过第一电磁阀连通设备进液管,以使所述液体自所述设备进液管进入所述第一
TCU
,所述第一排液端通过第二电磁阀连通设备排液管,以使所述液体自所述第一
TCU
通过所述设备排液管排至外部,所述制冷出液端通过第二液泵连通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以使所述液体进入所述生物反应容器内部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液泵与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之间设置第三电磁阀,所述制冷回液端通过第四电磁阀连通所述生物反应容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具有制冷功能的所述第一
TCU
,配合所述储存液箱,对进入所述第一
TCU
的液体进行制冷,形成制冷液,所述制冷液在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内部进行热交换,使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内部环境大幅且快速降温,达到所述生物反应容器内的反应物所需的低温

[0009]进一步,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还包括第二
TCU
,所述第二
TCU
用于对进入其内的液体进行温控处理,所述第二
TCU
上设置第二进液端

第二排液端

第二出液端及第
二回液端,所述第二进液端通过第五电磁阀连通所述设备进液管,以使所述液体自所述设备进液管进入所述第二
TCU
,所述第二排液端通过第六电磁阀连通所述设备排液管,以使所述液体自所述第二
TCU
通过所述设备排液管排至外部,所述第二出液端通过第三液泵连通所述生物反应容器,所述第三液泵与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之间设置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二回液端通过第八电磁阀连通所述生物反应容器

[0010]更进一步,所述第三液泵与所述设备进液管之间设置第九电磁阀,所述第二出液端通过所述第三液泵

所述第九电磁阀及所述第一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端

[0011]更进一步,所述设备进液管连通外部,且所述设备进液管靠近外部的一端上设置压力阀,所述压力阀用于调节液体进入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时的压力

[0012]更进一步,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上设置容器进液管及容器排液管,所述生物反应容器内设置软管,所述软管用于容纳特定温度的液体,以使所述生物反应容器内环境升温或降温,所述容器进液管

所述容器排液管及所述软管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七电磁阀通过所述容器进液管连通所述软管,且所述第七电磁阀与所述容器进液管之间设置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所述容器进液管连通所述软管,且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容器进液管之间设置第二止回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及所述第八电磁阀均通过所述容器排液管连通所述软管,所述容器排液管通过第十电磁阀连通所述设备排液管

[0013]更进一步,所述软管呈弯折形状,且所述软管的弯折处抵接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内侧壁,所述软管的侧壁内设置金属支撑件,所述金属支撑件位于所述软管的弯折处

[0014]再进一步,所述软管环绕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内侧壁设置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方法,应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
,使液体进入所述设备进液管,开启所述第一电磁阀,保持所述第五电磁阀关闭,液体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第一进液端进入所述第一
TCU
,所述第一
TCU
对液体进行制冷,形成制冷液;
[0017]S2
,开启所述第一液泵,使制冷液自所述第一
TCU
通过所述第一出液端

所述第一液泵及所述制冷进液端进入所述储存液箱进行储存,并对所述储存液箱内的制冷液进行测温,以获取检测温度;
[0018]S3
,检测温度达到所述生物反应容器内所需的反应温度后,所述第一液泵停止工作,开启所述第二液泵及所述第三电磁阀,制冷液自所述储存液箱通过所述制冷出液端

所述第二液泵

所述第三电磁阀及所述容器进液管进入所述软管,对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中的反应物进行降温;
[0019]S4
,开启所述第四电磁阀,制冷液在与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中的反应物进行热交换后形成冷回液,冷回液自所述容器排液管排出,并通过所述第四电磁阀及所述制冷回液端进入所述储存液箱,形成循环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
TCU、
生物反应容器及储存液箱,所述第一
TCU
用于对进入其内的液体制冷,所述第一
TCU
上设置第一进液端

第一排液端

第一出液端及第一回液端,所述储存液箱上设置制冷进液端

制冷排液端

制冷出液端及制冷回液端,所述第一出液端通过第一液泵连通所述制冷进液端,以使所述第一
TCU
连通所述储存液箱,所述储存液箱用于储存制冷后的所述液体,所述第一回液端连通所述制冷排液端,所述第一进液端通过第一电磁阀连通设备进液管,以使所述液体自所述设备进液管进入所述第一
TCU
,所述第一排液端通过第二电磁阀连通设备排液管,以使所述液体自所述第一
TCU
通过所述设备排液管排至外部,所述制冷出液端通过第二液泵连通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以使所述液体进入所述生物反应容器内部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液泵与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之间设置第三电磁阀,所述制冷回液端通过第四电磁阀连通所述生物反应容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还包括第二
TCU
,所述第二
TCU
用于对进入其内的液体进行温控处理,所述第二
TCU
上设置第二进液端

第二排液端

第二出液端及第二回液端,所述第二进液端通过第五电磁阀连通所述设备进液管,以使所述液体自所述设备进液管进入所述第二
TCU
,所述第二排液端通过第六电磁阀连通所述设备排液管,以使所述液体自所述第二
TCU
通过所述设备排液管排至外部,所述第二出液端通过第三液泵连通所述生物反应容器,所述第三液泵与所述生物反应容器之间设置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二回液端通过第八电磁阀连通所述生物反应容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泵与所述设备进液管之间设置第九电磁阀,所述第二出液端通过所述第三液泵

所述第九电磁阀及所述第一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反应容器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液管连通外部,且所述设备进液管靠近外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小涛徐曹鑫张宇鹏程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百林科制药装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